秦始皇死後,如果由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

古制:一王死,一王立。

也就是說,上古時期,君王都是終身制的職業,老君王龍馭賓天之後,才能輪到新君王繼位。而新君王繼位之後,第二年才會改元建制。

從這個層面講,子嬰是不能稱之為秦三世的,他登基不過46天,當時,秦始皇一手開創的大秦帝國已經大為縮水,從地盤上講,天下已不復大秦所有,他們擁有的,也只是函谷關之內的一小塊地盤;從制度上來講呢,子嬰根本沒來得及改元建制,登基伊始,趙高便逼著他改號為王,沒當皇帝,只當了一個諸侯王。

有人將秦分做三個階段,小秦、大秦、小秦,其中小秦指的是秦王國,大秦才是秦始皇一手開創的大秦帝國。子嬰已經成了秦王,進入了秦的第三個階段,這時候,還能叫他秦三世嗎?所以,大秦是二世而亡,亡在二世祖胡亥手裡,則是毋庸置疑的。

秦始皇死後,如果由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

趙高 、李斯篡改遺詔

眾所周知,胡亥登基,完全是趙高、李斯等篡改遺詔的結果,而長子扶蘇,根據“傳位以長”的制度來看,本身就是帝位的繼承者,更何況,秦始皇也是很欣賞扶蘇的,否則,就不會讓大秦後期唯一的一個重要將領蒙恬去輔佐他,將軍權交給扶蘇,還不讓扶蘇當皇帝,秦始皇是經歷過成嶠之亂的,他能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倘若是,那他就不是一個優秀的君王。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趙高、李斯橫插一槓子,扶蘇繼位順理成章,那麼,這裡的問題就是,秦始皇死後,如果由長子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而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埋下的隱患講起了。

一:秦始皇埋下的隱患

大秦為何二世而亡,日本學者有個說法,講的很有道理,什麼說法?即:

>“秦突然從諸侯國發展成帝國時,他所承擔的任務太多,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因此,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秦始皇死後,如果由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

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始於秦朝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承擔了哪些任務?

政治上的舉措不用多說,無非推行郡縣,施行中央集權,從軍事和經濟兩點來看,統一天下不久,即針對南方百越以及北方匈奴兩線作戰,出動軍馬不下於80萬,為了取得這兩場戰爭的勝利,還開始了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南方修建靈渠,人數不少於30萬,北方修建長城,人數不少於50萬,以及以咸陽為中心,輻射北、東北、東和東南的馳道,構建全國性的公路網。

而構建全國性的公路網,則是個不亞於萬里長城的大工程,秦國的公路網,據後人統計,總長達到6800餘公里,6800餘公里當然不是直線,而是“塹山堙谷”,地形複雜,這又需要多少人,沒有明確的統計數字。

大一點的軍事行動以及工程就是如此,小一點的,更是無法計算,以上林林總總,足以說明,無論打仗還是施工,都需要人,都需要大量的人,可大秦帝國有多少人呢?

秦始皇死後,如果由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按照六國人口累計下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全國人口在兩千萬左右,古時計算勞務輸出,正常情況下是按照10:1的比例算,這種情況下,秦國只能有200餘萬精壯勞力從事這些工作,已經是滿打滿算,當然,緊急關頭能達到5:1,這便是竭澤而漁,為歷代君王所忌諱,可即便按這個比例算,秦國也只能有400餘萬勞力,就這些人,又要打仗,又要服勞役,秦國老百姓是怎麼疲憊不堪,已經不用多說了。

秦始皇就這樣因性子太急,給大秦帝國埋下滅亡的隱患,本來就走到崩潰的邊緣,急需有人拉秦國一把,可他的繼任者胡亥是怎麼幹的呢。

二:胡亥如何敗家

前210年9月,秦始皇死,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以900人起家,一個月之內,連克數縣,建立張楚,兵馬發展到數十萬之眾,而且,這還只是他的主力部隊,其餘偏師,即六國故地,響應陳勝吳廣起義者,所謂“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多的數都數不過來,天下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大秦帝國岌岌可危。

可問題是,秦始皇死掉還不到一年,大秦帝國怎麼就糟糕成了這個樣子?

秦始皇死後,如果由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

收泰半之賦,發閭左之戍

老百姓在秦始皇手裡,已經疲憊不堪,也到了該收攬民心的時候,可胡亥呢?

傳說中胡亥小的時候到朝堂玩耍,一時無聊,將大臣們放在外邊的鞋子踢得亂七八糟,因此,有人斷言,這小子以後一定要禍害大秦江山,說這話的人不知是誰,然而,不得不說的是,他說的真準啊,胡亥真像他的名字一樣,胡亂禍害,禍害的還不輕。

秦始皇不管怎麼濫用民力,總歸還給天下辦了些好事,因此,有些過錯也能大度的原諒,但胡亥,沒有他老爹的本事,卻學會了他老爹的享受,繼位之後,為了窮奢極欲的享受,賦稅加倍,勞役加倍,都到了“收泰半之賦,發閭左之戍”的地步。

什麼意思?

>泰半,一多半,一多半是多少?依據《漢書》推斷,秦始皇時期,還依據商鞅古制,收什一之稅,算賦和口賦加起來,佔百姓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勞役兵役呢,最嚴重也就佔到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可胡亥,收稅佔到了三分之二,勞役呢,何謂閭左?

秦制,二十五戶為一閭,富者居於閭右,貧者居於閭左,而閭左的貧者,多是些生活極端困苦的貧僱農,秦始皇徵發勞役,一般是不會徵發到閭左的,可胡亥,就不管這些了,連閭左之人也徵發勞役,已經足以說明,他是打算把大秦家底折騰乾淨了。

秦始皇死後,如果由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

秦始皇給天下埋下禍患的種子,胡亥再雪上加霜一把,如果秦始皇時期,老百姓還有點活路,還能忍,胡亥之後,可就真是一點活路都沒有了,這種情況下,老百姓不反,還等著過年嗎?

胡亥就是這麼混蛋,因此,大秦二世而亡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扶蘇繼承了秦始皇的江山,這些問題能夠避免嗎?

三:如果扶蘇繼承了秦始皇的江山

陳勝、吳廣,貧僱農出身,沒錢沒勢沒地位,可就這樣的人,能振臂一呼,從者雲集 ,所謂“一夫作難而七廟毀”,為什麼?

>西漢賈誼說的好: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說白了,秦國缺少寬厚愛民的政策,秦始皇統一天下不久,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延續了六國的博士制度,招攬了不少儒生,接受了一些他們的學說,並且,還讓長子扶蘇,跟這些儒生學習。

秦始皇巡行天下時,留下包含“聖智仁義”、“義誅信行”等內容的碑文就是明證,長子扶蘇呢? 居然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可以說明,他的儒家學說有一定基礎。更何況,扶蘇本性善良,以仁義為本,當年就是為了幾個違禁的儒生,向秦始皇進言,才逢君之怒,被髮配到邊疆學習改造的。

正因為如此,他的仁義之名都傳到陳勝、吳廣這等人耳中,所以,陳勝吳廣起義,起初是打出扶蘇旗號的,為什麼?“百姓多聞其賢”而已。

秦始皇死後,如果由扶蘇繼承帝位,大秦會不會二世而亡!

扶蘇(?~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

足以說明,扶蘇在老百姓當中很有威望,大家希望他當皇帝,這種情況下,扶蘇繼位,老百姓很容易接受,接受之後,他再實施一些寬仁愛民的政策,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工程,注意與民休息,稍微做點姿態,給點好處,老百姓還會造反嗎?

更何況,扶蘇繼位,意味著將由蒙恬執掌軍權,蒙恬的才能,以及他麾下精銳的北方軍團,即便有人造反,又能拿大秦帝國怎麼地,如此雙劍合璧,大秦必定安如泰山。

綜上所述,秦始皇改革需要,他必須嚴,就如後世朱元璋一樣,希圖所有問題都在他一任內解決,所有矛盾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為此,他留下了挽救的方法,冊立扶蘇為太子,打算百年之後傳位給他,再讓他收攬人心,糾正自己的過失。

為政之道,在於寬嚴相濟,秦始皇自認為已經嚴到極點,因此,扶蘇繼位後只要稍做點仁的姿態,就可以天下歸心,從而讓大秦江山二世三世乃至千秋萬世的傳下去。

可誰能料到,關鍵時刻,最信任的李斯、趙高背叛了他,就為一己富貴,置江山社稷於不顧,逼死扶蘇,扶持胡作非為的胡亥登基,大秦至此二世而亡,讓秦始皇的一片苦心付於流水,實在可惜的很那。

>文/斯文卿相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劍橋秦漢史》、《始皇帝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