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炮臺那麼堅固,為何英軍面前不堪一擊原來是關天培設計錯了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水之秋,無授權禁轉!

關於鴉片戰爭,中國人應該都不陌生。那場戰爭,中國第一次和西方列強大規模正面交戰,結果是中國輸了,而且輸得很慘,被迫簽訂下了近代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這場戰爭中,虎門炮臺是一個“出鏡率”特別高的地方。從50年代的老電影《林則徐》,到90年代的電影《鴉片戰爭》,虎門炮臺都是電影裡表現雙方交戰的主要區域。虎門炮臺的象徵意義實在太大了,以至於今天的鴉片戰爭博物館就設在虎門炮臺遺址區內。

虎門炮臺那麼堅固,為何英軍面前不堪一擊原來是關天培設計錯了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炮臺遺址內的鴉片戰爭博物館)

可以說,清政府為了虎門的防務還是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早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時候,英國就有兩艘武裝商船不顧清軍阻攔,強行闖入過珠江口。這兩艘英國船一邊喝岸上清軍炮臺對射,一邊全速前進,半個小時就穿過了珠江口,一直到達廣州郊外。道光皇帝聞訊十分惱火,稱“看來炮臺俱系虛設,兩隻夷船,不能擊退,可笑可恨!”於是下旨讓當時的江南水師提督關天培調任廣東水師提督,整頓海防。關天培花費數年心血和海量白銀,終於打造出了當時堪稱中國第一的虎門防禦體系。

虎門炮臺那麼堅固,為何英軍面前不堪一擊原來是關天培設計錯了

(關天培一手打造的威遠炮臺遺址)

因為電影的影響,很多人印象中的虎門炮臺就是一個有很多火炮的要塞,甚至很多人印象中的虎門炮臺就和一般的城牆沒啥區別。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印象。事實上,虎門炮臺並不是一座孤立的要塞,更不是一座傳統式的城池,而是一個由一系列要塞、堡壘、海防工事組成的綜合防禦體系。整個的虎門防禦體系,由三道防線組成。第一道防線,是珠江入海口兩側的大角、沙角炮臺。在大角、沙角炮臺北面5。5公里的地方,是位於珠江江心的上橫檔島和下橫檔島,這兩個小島上分別建有炮臺。在兩個小島的東邊水道就是珠江主航道,主航道東側的山上建有靖遠、威遠、鎮遠三座炮臺,這三座炮臺是整個虎門防禦體系的核心,也是我們經常在電影中看到的所謂“虎門炮臺”。上下橫檔島的炮臺和靖遠、威遠、鎮遠三座炮臺共同構成了虎門防禦體系的第二道防線。在上下橫檔島再向北2。5公里就是大虎山、小虎山兩座炮臺,也就是第三道防線。這三道防線上共構築了大小11座炮臺,裝備了452門火炮。除了這三道防線之外,關天培還在珠江口和珠江航道上設定了大量障礙物,以阻礙英艦突入珠江口。如此完備嚴密的防禦,再加上4000多名清軍官兵的駐守和廣東水師戰船的協防,似乎虎門的防禦應該是固若金湯了。

虎門炮臺那麼堅固,為何英軍面前不堪一擊原來是關天培設計錯了

(關天培構築的虎門防禦體系示意圖)

然而,等到道光十一年(1841年)初英軍大舉進攻虎門的時候,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虎門防禦體系卻顯得不堪一擊。1月7日英軍開始進攻第一道防線的大角、沙角炮臺,虎門之戰拉開了序幕。英軍只花半天的功夫就攻陷了這兩座炮臺,傷亡幾乎是零。2月26日,英軍又開始進攻第二道防線,拂曉發起進攻,下午3點之前已經全部佔領第二道防線上的所有炮臺。據英方記載,英軍傷亡只有5人。緊接著第三道防線的清軍眼看不支,主動撤走,放棄了炮臺。就這樣,英軍以近乎零傷亡的代價就完全摧毀了中國當時最好的海防要塞體系。

虎門炮臺那麼堅固,為何英軍面前不堪一擊原來是關天培設計錯了

(英軍在虎門之戰中從炮臺後方實施兩棲登陸)

那麼,為什麼這仗會打得如此窩囊呢?過去,史學家們經常把主要責任歸結為坐鎮廣州的欽差琦善的畏敵情緒,指責他是投降主義,削弱了虎門的防禦力量,導致了虎門失守。其實,琦善固然要負責任,在虎門之戰中壯烈殉國的關天培一樣難辭其咎。因為他所一手設計和打造的虎門防禦體系,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缺陷和漏洞!

虎門炮臺那麼堅固,為何英軍面前不堪一擊原來是關天培設計錯了

(關天培是壯烈殉國的民族英雄,但虎門之戰的失敗他應負重大責任)

關天培所設計的三道防線,彼此之間距離過遠,中間又被珠江和群山所分割,一旦開戰,根本無法互相支援。英軍進攻大角、沙角炮臺的時候,就是從容地先集中火力進攻大角炮臺,而沙角炮臺隔著海口,根本無法支援大角炮臺。而第二道防線更在5。5公里之外,支援更不可能,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兩座炮臺失陷。而英軍進攻第二道防線的橫檔島時,靖遠、威遠、鎮遠三座炮臺的清軍也無法予以支援。甚至當英軍進攻靖遠、威遠兩炮臺時,處於北側的鎮遠炮臺的火炮也因射擊死角無法予以火力支援。而第三道防線又遠在2。5公里外,火力兵力投送都很困難。最後,清軍的炮臺就這樣被英軍集中火力兵力一個個分頭輕鬆敲掉了。

虎門炮臺那麼堅固,為何英軍面前不堪一擊原來是關天培設計錯了

(關天培最終為自己的錯誤設計和部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話說回來,關天培之所以會搞出如此錯誤的設計,歸根到底還是他的眼界所決定的。他原先的設想,是針對類似道光十四年的那一次英艦小規模突入珠江的行動。設立三道防線,層層阻擊,應該可以讓英艦無法衝到廣州。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英國竟能遠涉重洋,以龐大的海陸軍兵力來遠征中國。當英軍以強大的海上火力配合陸軍兩棲登陸作戰的時候,只顧封鎖江面而對陸上防禦完全忽略的三道防線的設計就完全抓瞎了。最終,關天培用他的生命為自己的錯誤部署買了單。我們後人在讚歎他殉國之壯烈的同時,也只能為他的錯誤而發出一聲嘆息了……參考文獻:《中國曆代軍事工程》、《中國近代戰爭史》、《清史列傳》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