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個文弱書生,不懂兵卻大敗金兵,被稱作“千古一人”!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可以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是在這些璀璨的將星中,有一些名將卻因為各種原因,被掩蓋了光芒。從本期開始,以史為鑑開始講一個新的系列,暫定名為《被忽視的名將》,如果您也對此感興趣,歡迎留言,有可能下期就會選中您說的將領哦。

本期是第一期,我們聊一聊一位被忽視的南宋名將。

在南宋中期,岳飛之後又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將領。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人不能稱之為將,因為他是文官出身。早期入朝時就是一個文官,後來以文官掛帥大破金軍,使南宋朝廷躲過了一場浩劫。在之後的仕途之中,也都是以文官的身份掛帥出征,所以用名臣來稱呼他則顯得更為妥當。

南宋一個文弱書生,不懂兵卻大敗金兵,被稱作“千古一人”!

(虞允文雕像)

這個人就南宋名臣虞允文,由於他出仕的時間距離岳飛太近,所以其光芒在大多時候都被掩蓋住了。但是他對南宋的貢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跟岳飛不相上下。

據《宋史·列傳·卷一百四十二》中記載:虞允文,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出生於隆州仁壽(今四川仁壽)的一個官宦世家。他的先祖、祖父們,都在前朝歷任高官。雖然到了他父親這一代,由於局勢的變化稍顯落寞,但也是宋徽宗時期的進士,“仕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轉運判官”。

由於早先受家庭的影響,虞允文幼年就已經彰顯出了過人的聰慧。“六歲誦《九經》,七歲能屬文”這說明他在六、七歲的時候,跟同齡人相比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文采。

南宋一個文弱書生,不懂兵卻大敗金兵,被稱作“千古一人”!

(趙構畫像)

虞允文出仕比較晚,因為他幼年和少年時期在家裡為母親守孝。到了青年時期,又趕上他父親疾病纏身,所以一直在家裡照顧父親。直到他父親去世之後,才出仕為官,不過那個時候他已經四十多歲了。“紹興二十三(公元1153年)年始登進士第,通判彭州”。

透過這個記載可以看出:虞允文這個人不僅聰慧、有才,而且還特別的孝順、守義,所以在同僚當中的名氣比較大。關於這一點,在史料的記載中也能看出來。

秦檜在位的時候,對川蜀之地的官員們有很高的成見,大都得不到重用(蜀士多屏棄)。秦檜死了之後(檜死),宋高宗趙構想要吸納一批川蜀的官員入朝理政(高宗欲收用之),當時的虞允文就是第一個被推薦上來川蜀官員(中書舍人趙達首薦允文)。

南宋一個文弱書生,不懂兵卻大敗金兵,被稱作“千古一人”!

高宗見到虞允文之後,當堂向他詢問了幾個當前面臨比較突出的問題,算是作為御前考察。虞允文對答如流、條例清晰,且建議也都切實可行,高宗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並當堂採納。自此虞允文便被高宗留在朝廷為官,服侍左右。

進入朝廷,只是虞允文在他的仕途生涯中邁出了一大步,而真正決定他在南宋地位的是他入朝不久後的一次金兵入侵。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60萬金軍兵分四路同時對南宋實施了入侵。上路出擊巴蜀、中路直攻襄樊、下路針對兩淮、水路則真奔南宋的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

南宋一個文弱書生,不懂兵卻大敗金兵,被稱作“千古一人”!

(金軍南下劇照)

開戰之後,金軍進展順利,宋軍因為主將無能連續失敗,但是因為完顏亮抽調了絕大部分軍隊導致後方空虛,完顏亮之從弟完顏雍,自己在後方叛變稱帝。金軍軍心不穩。

而此時宋朝大臣中主戰派佔據上風,利用水軍的優勢擊退了金朝水軍。金主完顏亮覺得這樣無功而返太丟面子,於是不顧一切的親率大軍,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下路。很快南宋下路守軍告急,金軍已經打過淮水駐紮在了採石磯(今安徽馬鞍山一帶“金主率大軍臨採石”)。

金軍一路勢如破竹、氣勢洶洶,宋高宗趙構一下子慌了神,召叢集臣商議對策。對策還沒有想出來,又傳來了一個噩耗:在採石磯與金軍對峙的建康(今江蘇南京)都統王權逃跑了。

慌亂之中的高宗,一面命李顯忠迅速趕往採石磯接替防禦,一面又命令虞允文先一步前去犒勞軍士、穩定軍心。

南宋一個文弱書生,不懂兵卻大敗金兵,被稱作“千古一人”!

(虞允文召集宋軍插畫)

虞允文帶著皇帝給於的詔書和豐厚的財務到達前線,透過一番視察,瞬間心裡涼了半截。敵軍的騎兵充斥在前線的各個地方(敵騎充斥),而宋軍軍士在沒有主帥的統領下,成了一片散沙。他們解除馬鞍,穿著盔甲,凌亂的坐在道路旁邊(解鞍束甲坐道旁),全都是王權留下的敗兵(皆權敗兵也)。

而這個時候,李顯忠還沒有趕到,當務之急就是迅速的組織軍士們建立防線,與金軍對抗。虞允文思慮再三,決定留下來重組宋軍。他將散亂的將士們召集在一起開會:“皇帝賜予我的詔書和財務都在這裡(金帛、告命皆在此),只待大家立功之後,賞賜於諸位(待有功)。”

眾人一看有了統帥,自然也不甘心做敗軍之將苟且偷生,於是紛紛請命:“既然有主帥統領(今既有主),我等皆死戰不退(請死戰)。”

有人跟虞允文說,你是受命來慰勞士兵的,不是來打仗的,你現在組織大家戰鬥,打敗了誰負責?

虞允文直截了當的說:“社稷都危險了,那裡還顧得上個人安危?”

南宋一個文弱書生,不懂兵卻大敗金兵,被稱作“千古一人”!

(虞允文插畫)

就這樣,一群散亂的敗軍,被他統領了起來,當時完顏亮的大軍有四十萬人,宋軍才一萬八千人。

虞允文把船隊分為五隊,2隊東西走向佈陣,一隊帶著精兵在中流隱藏待戰,2隊藏在港口作為後備軍力。

第二天金軍一百餘艘船渡江南下,完顏亮聲稱誰先過江獎勵一兩黃金!於是金軍士氣大振,七十餘艘船瞬間就突入南岸,金軍衝入宋軍陣中,宋軍陣勢不穩。這時候虞允文站在宋將統制時俊的背後,拍著他的背說:

“聽說你膽略過人,名震四方,為啥現在這麼關鍵的時候你跟一個女人一樣站在後面呢?”

這個激將法非常好使,時俊於是揮舞雙刀帶著將士衝入敵陣,宋兵一看將軍都帶頭了,於是將士皆殊死戰,擋住了金軍的攻勢。

南宋一個文弱書生,不懂兵卻大敗金兵,被稱作“千古一人”!

(完顏亮劇照)

這個時候,隱藏在中流的精銳水師突然發動,以大型海鰍戰船猛撞金軍小船,並拿出了裝有火藥、硫磺、石灰的霹靂炮這樣的黑科技,金軍雖然大部分船都被擊沉,但完顏亮仗著人多勢眾,仍攻擊不止。

如果這樣打下去,人多勢眾的金軍雖然損失不小,但肯定會贏,但是天不絕人,這時正好有一批從別處潰敗而來的宋軍經過戰場邊緣。虞允文大喜,趕緊攔住這部分宋兵,因為是潰兵,虞允文不能讓他們直接上陣,於是乾脆給他們發給旗鼓,讓他們在山後鼓譟而出,冒充援軍。

結果這一出果然騙過了金軍,金兵陣角大亂,紛紛敗逃,虞允文又令以勁弩追射,殺傷無數,金軍大敗退回北岸。

此戰擊斃金兵四千餘人,擊殺萬戶兩人,俘虜千戶五人及生女真五百餘人。可以說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對岸的完顏亮極度生氣,對於潰敗回來的敗兵,完顏亮直接命令全部殺掉!(亮悉敲殺之,怒其不出江也。)

當天晚上,宋軍準備好好慶祝,虞允文一下子威信暴漲,他對將士們說:金兵今天戰敗,明天必定還來報復!於是虞允文半夜安排將領從上游準備配合第二天的戰鬥截擊楊林口。

第二天,金軍果然又出動了,結果這次更慘,虞允文帶領的宋軍直接把完顏亮堵在楊林口中,燒掉了金軍三百艘戰船,完顏亮船都燒光了,空有大軍沒辦法渡江,只能再次退到瓜洲渡。

完顏亮在瓜州的進攻又遭到了宋將劉琦軍與楊存中的激烈抵抗。

完顏亮連續的失敗讓自己顏面無存,於是釋出命令稱三日內不過江,所有人都處死。金軍將領於是聚在一起開會說:現在過江的話沒有船隻能淹死,回來的話被完顏亮殺死,左右都是死,這可咋辦?

有一個叫萬戴的說:要不我們殺了完顏亮和宋朝求和,這樣我們都可以活著回家了!

三日濟江,否則盡殺之。諸將謀曰:‘’進有渰殺之禍,退有敲殺之憂,奈何?‘’有萬戴者曰:‘’殺郎主,與南宋通和歸鄉則生矣。‘’

於是寫下“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完顏亮就這樣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虞允文也因為這場著名的“採石磯大捷”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很難相信這場大勝的指揮者竟然是一位第一次上戰陣的文官。

朱熹的《朱子語類》中把採石磯大捷和東晉的淝水之戰相媲美:“謝安之於苻堅 ,如近世陳魯公之於完顏亮。

在這場生死存亡的戰鬥中,虞允文顯示出了一個忠義文臣的錚錚骨氣,同時也展現出了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華和能力。經此戰之後,南宋再次迎來了難得的安穩,虞允文也更加受到宋高宗的信任和重用。在後世對他的評價當中,都用到了“千古一人”的說法,這也足可見後世對這位文弱書生的認可。

參考資料:《宋史·列傳·卷一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