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會誅殺功臣,原來在做皇帝之前,他“受過傷”

眾所周知,“草根皇帝”朱元璋,在他當了皇帝之後,曾經誅殺了許許多多的功臣,可以說,朱元璋的“洪武”(朱元璋年號)之年,不但是大明王朝走向穩固的“大治之年”,其實,也更是文臣武將們談之色變的“噩夢之年”。

關於朱元璋為何要對功臣們下手,這裡面還有個故事。話說朱元璋在誅殺功臣的時候,太子朱標有些看不過去了,於是就問(其實是“責問”)朱元璋,為什麼要把那些人都殺掉,難道就不能放他們一條生路嗎?朱元璋看了看太子朱標,並沒有說話,而是去找了一根帶刺的荊棘藤扔到了朱標的面前,讓朱標撿起來。

顯然,滿身都是刺的荊棘藤,使得朱標無從下手,於是,朱標就告訴朱元璋,說荊棘上都是刺,他撿不起來。直到這個時候,朱元璋才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在為你拔刺。”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不知是真是假,不過,無論真假,卻都較為直接說明了朱元璋誅殺功臣的原因之所在。可是,我們卻不免要產生一個疑問,難道君臣之間就不能和睦相處嗎?為什麼非要對他們斬盡殺絕呢?或者問得更直接一些,為什麼朱元璋會對那些曾經給他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功臣們,如此地不信任呢?

其實,這的確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不過,有一件事情的發生,卻能夠讓我們看到一些端倪,甚至也可以回答“朱元璋為何不信任大臣”這個問題;原來,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他“受過傷”,受過一次很深的被出賣的傷,而那個傷他的人,不是別人,恰恰就是他的親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大哥朱興隆的兒子,朱元璋就是他的親叔叔。當然,在一開始,朱文正絕對是和自己叔叔朱元璋一條心的,而且,此人很有才能,其最輝煌的戰績就是,他竟用極少量的兵力,卻拖住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整整八十五天,這就讓朱元璋九死一生地躲過了腹背受敵的困境,最後終於剿滅了陳友諒。可以說,陳友諒是朱元璋的勁敵,而在消滅這個勁敵的過程中,朱文正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當陳友諒這個勁敵終於被消滅之後,朱元璋便開始了論功行賞,顯然,朱文正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不過,當朱元璋要對朱文正加官進爵的時候,朱文正卻說:“叔叔現在論功行賞,如果不先賞眾人而是先賞自己親人的話,又怎麼能夠服眾呢?況且,只要叔叔成就了大業,那麼侄兒又何愁不能富貴呢?”

朱文正的這番話,說得很是得體,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然而,禍端也就此形成。話說朱元璋聽了朱元璋之言,非常高興,於是也就毫不客氣地收回了賞賜,而讓朱文正繼續駐守原地。這一下,朱文正可就傻了,他本想與叔叔客氣客氣,奈何叔叔卻是毫不客氣。

這件事過去沒多久,朱文正越想心裡就越不是滋味,明明自己的功勞最大,但到頭來別人都加官進爵了,而恰恰只有自己被晾在了一邊,天理何在!於是,簡直蠢到家的朱文正,就開始走上了邪路,最後,他投靠了張士誠。張士誠是何許人也?如果說陳友諒是朱元璋的“第一勁敵”,那麼朱元璋的“第二勁敵”,就非張士誠莫屬了。

自己的親侄子竟然投靠了自己的宿敵,當朱元璋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簡直就要吐血了。顯然,朱文正的反叛,對朱元璋的心理打擊實在是太大了,這個時候,在朱元璋的內心深處,就不自覺地產生出了一個可怕的想法:自己的親侄子都能背叛自己,那麼其他人呢?而這個可怕的想法,就是日後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源動力”。

關於朱元璋為何要誅殺功臣的最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我們已經知曉了。在文章的最後,我們不得不對朱文正的做法,感到嘆息和悲哀,有一句話,他說的是對的,那就是“等叔叔成就大業了,侄子又何愁不能富貴呢”,但遺憾的是,朱文正已經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這一點,但最後卻還是被自己的愚蠢和不識時務給打敗了。

歡迎關注

文化新篇

,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