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芝唐末起義軍領袖,連克數地,最後戰死於黃梅縣!

王仙芝,看過《雪中悍刀行》的朋友應該都聽到過。在小說中,王仙芝武功絕頂,讓溧陽和北莽兩座江湖盡俯首一甲子之久,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最後被徐鳳年打死。但那畢竟是小說,今天,我要給大家說的是我國曆史上真正的王仙芝,講一講他一生的傳奇故事。

王仙芝唐末起義軍領袖,連克數地,最後戰死於黃梅縣!

還是老規矩,在說正題之前呢,還是得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個人。關於王仙芝的生日,我們現在已經無據可查了,只知道他是唐乾符五年(878年)去世的,不光如此,就連他的字號也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是濮州濮陽(今山東省鄄城縣)人,出身江湖草莽。

王仙芝出身江湖草莽,那他為什麼會成為唐末起義軍領袖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王仙芝的職業開始說起。先說社會背景。眾所周知,唐朝在經過安史之亂之後,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更別提到了唐朝末期還有宦官專權和黨爭,這些都使得朝政越來越混亂,越來越腐敗。唐宣宗算是一位比較精明的皇帝吧,也並沒有能改變這個局面。到了唐宣宗死後,先後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xuān),他們兩位又是不折不扣的昏君,他們一味尋歡作樂,追求奢侈糜爛的生活,而這些花銷都是從哪來啊?——老百姓的口袋裡。皇室、官僚和地主加緊對農民的剝削,稅收越來越重,這還不止,恰巧當時關東大旱,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而這幫官老爺呢,稅照收不誤,該咋的還咋的,哪裡管老百姓的死活啊,真應了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人誠不欺我啊。這些更是讓搖搖欲墜的唐王朝腐朽到了極點。

說完了社會背景,咱們再來說王仙芝的職業。王仙芝是販私鹽的,按照唐律,販賣一石(一百斤)以上的鹽就是死罪。說到這,有些人不明白了:王仙芝雖然出身江湖,但應該知道當時販賣私鹽是死罪,那麼,他就不怕掉腦袋嗎?事實上,王仙芝不是不怕死,而是實在是被逼無奈:唐朝末年鹽稅特別重,加上奸商抬高鹽價,百姓買不起鹽,只好淡食。有些貧苦農民,為了逃避官稅,就靠販私鹽掙錢,王仙芝就是其中一員,但我們前文中說了,私自販賣鹽是死罪,因此,這些鹽戶為了有跟官府叫板的底氣,於是,他們就幾個人合夥,日子一久,就結成一支支販私鹽的幫派,在他們中間,湧現了一些首領,而王仙芝又有好武藝傍身,自然而然就成為了頭領。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因為稅收過重,再加上趕上了大旱年,農民紛紛破產,到處逃亡。有的忍受不了苦難,只能走上反抗這條路了。唐懿宗即位那年,浙東地區爆發了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隊伍從一百人發展到三萬,堅持鬥爭八個月,震動了整個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可惜到最後還是被朝廷的官兵鎮壓下去了,於是,老百姓又過起了剝削性的生活……

王仙芝唐末起義軍領袖,連克數地,最後戰死於黃梅縣!

這樣的日子過了八年,這時的唐王朝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最直觀的案例就是在駐守在桂林的八百名士兵,而這些士兵大多都是徐州一帶的農民,因為駐防期滿,上司一再延期不讓他們換防。他們殺了軍官,推龐勳為首領,發動起義。他們從桂林向北進攻,打回老家,沿路和徐州附近農民紛紛響應,到了徐州,隊伍發展到二十萬人。這兩次起義都被朝廷鎮壓下去。

但是,朝廷越是鎮壓,百姓反抗的情緒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高,新的起義的規模也更大了。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即位那一年,這時王仙芝在販鹽這個圈子的威望已是無人可達,他身邊聚集了幾千農民,在長垣(在今河南)發動起義。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發出文告,揭露朝廷官吏造成貧富不平的罪惡。這個號召很快得到貧苦農民的響應。

875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人黃巢起義響應,率眾數千會師曹州,聲勢日益浩大。說到這,有個小問題要給大家說清楚——黃巢是何方神聖。黃巢,曹州冤句縣(今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人。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他呢,從小讀過書,又能騎馬射箭。他曾經到京城長安去參加進士考試。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中。他在長安看到唐朝廷的腐敗和黑暗,心裡十分氣憤。據說,就在那個時候,他寫下了一首詠《菊花》的詩,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決心。詩中說:“待得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卻說黃巢起義響應,率眾數千會師曹州,聲勢日益浩大。四方苦於苛徵暴斂的百姓,散居民間的龐勳舊部,爭先投奔義軍,發展到幾萬人。攻鄆州(今山東東平),襲沂州(今山東臨沂),推動農民反抗鬥爭迅猛發展,到十一月,農民起義軍“剽掠十餘州,至於淮南,多者千餘人,少者數百人。”

王仙芝唐末起義軍領袖,連克數地,最後戰死於黃梅縣!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卻說唐王朝的大佬們,一聽到農民起義,管他三七二十一,先鎮壓了再說。同年十二月,唐僖宗李儇任命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特賜禁軍3000,甲騎500,並命河南諸藩鎮所遣各軍均由宋威指揮。876年(乾符三年)七月,同王仙芝義軍戰於沂州城下。面對強敵,王仙芝避實就虛,率部長途跋涉,於八月西進河南,不10日連破8縣,佔陽翟(今河南禹州市),據郟城(今河南郟縣)。唐僖宗以左散騎常侍曾元裕為招討副使,鎮守洛陽。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選步騎2000北上汝州(今河南臨汝)、鄧州(今河南鄧州市),扼守要道,鳳翔節度使令狐絢和邡寧節度使李侃選步兵1000、騎兵500進駐陝州(今河南陝縣)、潼關(今陝西潼關),湊成一條以洛陽為中心的防線,妄圖阻止王仙芝西進,並進而聚殲義軍。王仙芝率領義軍不畏強敵,猛攻汝州城,全殲官軍,佔領汝州,取得殺死唐將董漢勳、刑部侍郎劉承雍、生擒刺史王鐐的重大勝利。

訊息傳來,京城大震。這時候那些官老爺才意識到這次農民起義的可怕性,才意識到如果再實施鎮壓政策,唐王朝就真的完了,到時候他們的小命不保啊!嚇得唐僖宗在長安取消了重陽內宴,下詔赦免王仙芝罪,“除官,以招諭之”,什麼意思呀?就是下詔赦免王仙芝罪行,既往不咎,不僅如此,還讓王仙芝入朝為官,以此妄圖想收買王仙芝。

可能王仙芝嫌朝廷太小家子氣,沒有接受朝廷的招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唐王朝第二次招安授王仙芝“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而王仙芝想接受招安,只是後來遭到黃巢的責罵,義軍強烈反對,王仙芝才勉強拒絕招安。不過那是後話,在當下,王仙芝沒有接受朝廷的招安,而是乘勝北上攻佔陽武(今河南原陽),在攻鄭州時,與唐昭義監軍判官雷殷符戰於中牟(今河南鶴壁西),戰敗後義軍分兵兩路。王仙芝率一部義軍南下,十月攻打唐州(今河南沁陽),鄧州;十一月繼續南進,一舉攻佔郢州(今湖北京山),復州(今湖北沔陽);十二月攻隨州(今湖北隨縣),轉向東南挺進安州(今湖北安陸)、黃州(今湖北黃岡)。另一支義軍東進淮南,從申州(今河南信陽)、光州(今河南潢川)取舒州(今安徽潛山)、廬州(今安徽合肥)一帶,聲震淮南。半年時間裡,義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廣大地區流動作戰,打得官軍顧此失彼,疲於應付,迅速發展到30萬人。蘄州刺史裴倔不敢抵抗,開城迎降。

裴倔不僅不戰而降,而且還為王仙芝上表求官。唐僖宗一看王仙芝如此的來勢洶洶,於是,一咬牙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王仙芝到底是平民出身,見識短淺,他沒有想到那只是紙上畫餅,他殺了那麼多官兵,朝廷會放過他嗎?而且他也忘了,那些戰死的兄弟,他只顧自己的利益,他只看到了眼前,卻不想以後,這樣的人能成什麼氣候?

果不其然,黃巢得知這個訊息,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他帶了一群起義將士,到王仙芝那裡,狠狠地責備王仙芝:“當初大家可是起過誓的,要同心協力,平定天下,現在你想去當官,叫我們弟兄往哪裡去?”起初王仙芝還想辯解,卻不想黃巢掄起拳頭,朝王仙芝劈頭蓋腦地打了過去,打得王仙芝滿臉是血。旁邊起義將士也你一言,我一語罵王仙芝。王仙芝自己知道理虧,只好認錯,把唐朝派來的宦官趕跑,拒絕了招安。

經過這番波折,黃巢覺得王仙芝不是一個好“婆家”,於是,他就決定跟王仙芝分兩路進軍。王仙芝向西,黃巢向東,這樣一來,就削弱了義軍的實力。卻說王仙芝,877年正月,他攻取鄂州(今湖北武昌)。七月,與黃巢合兵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失利後於八月攻佔安州、隨州,以後又轉攻復州、郢州。雖然不斷取得勝利,但是唐王朝在三月釋出《討草賊詔》,動員官軍和地方武裝加緊鎮壓起義軍,同時對義軍發動政治攻勢:如解甲投降,必當超授官爵,厚賞資財。王仙芝於十一月再次寫了降表,派他的心腹大將尚君長、蔡溫球等人去鄧州請降。招討副使都監楊復光送他們前往長安途中,被妒嫉其功的招討使宋威派人劫持,謊奏在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南作戰俘獲,在狗脊嶺(在唐長安城內東市)將尚、蔡等人斬首。這個訊息使王仙芝十分忿怒,於是就率軍南下,渡過漢水進攻荊南(今湖北江陵)。

王仙芝唐末起義軍領袖,連克數地,最後戰死於黃梅縣!

878年正月初一,義軍攻佔羅城。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率兵來救,敗義軍於荊門。王仙芝解圍而去,到申州(今河南信陽)東又被招討副使曾元裕擊敗,義軍損失2萬。這時,唐王朝以宋威“殺尚君長非是”,鎮壓起義“無功”,解除其兵權,擢升曾元裕為招討使,潁州刺史張自勉為招討副使,又調西川節度使高駢任荊南節度使兼鹽鐵運轉使,集中優勢兵力,加緊圍剿王仙芝。二月,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王仙芝義軍被曾元裕包圍,經過激戰,義軍5萬餘人英勇犧牲,在突圍中王仙芝不幸戰死。餘部渡江轉戰江南,另一部由尚讓率領投奔黃巢繼續戰鬥。

王仙芝起義失敗是必然的。因為他在勝利面前經不住考驗,在失敗面前經不住打擊,一再向地主階級乞降、退讓,對地主階級抱有幻想,這就削弱了起義力量,分裂了革命陣營,導致了對敵鬥爭的失敗,不能不說他的失敗,是中國古代農民階級的階級侷限性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