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辛亥精神” 永葆奮鬥“三心”!

110年前的10月10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辛亥革命全面爆發,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革命黨人高舉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鬥爭旗幟,在救亡圖存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逐漸形成了席捲全國的革命浪潮,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宣告結束。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永葆矢志報國、一心為民的赤子心。面對列強凌辱,腐朽的清王朝對內橫徵暴斂,對外卑躬屈膝,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難以自拔。國家危亡之際,孫中山先生髮出“振興中華”的吶喊,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毅然擔負起救亡圖存的重任,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愛國是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祖國強大了,才有幸福安寧的生活。銘記老一輩革命者無私無畏的犧牲和奉獻,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永葆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進取心。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恣意妄為,是苟且偷生,還是奮起反抗,中華兒女懷揣“誓死不當亡國奴”的堅定信念,毅然選擇反抗,與敵對勢力做殊死鬥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鬥爭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制勝法寶。革命戰爭年代,我們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平發展時期,我們的敵人是發展道路上的“中梗阻”,是我們自己身上的畏難情緒、懈怠情緒。永葆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進取心,始終保持不滿足、不止步的奮鬥狀態,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永葆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奉獻心。從禁菸運動到洋務運動,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中華兒女懷揣強烈的愛國心、堅定的報國志,在救亡圖存的偉大事業中苦苦索索,浴血奮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英勇不屈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辛亥革命中英勇就義的革命黨人,救亡圖存的探索一次次失敗,英勇不屈的中華兒女始終不放棄,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矢志不渝奮鬥。犧牲精神是家國情懷的生動註腳,為了國家富強,願意付出一切,甚至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每一名黨員都曾在黨旗下宣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踐行入黨時的錚錚誓言,賡續老一輩革命者身上的大無畏精神,在奮鬥的道路上吃盡千辛萬苦,排除千難萬阻,奮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賡續“辛亥精神” 永葆奮鬥“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