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寶蓋頭(宀)見於甲骨文,寫作

等,《說文解字》寫做

。釋文:“交覆深屋也。象形。凡宀之屬皆從宀。”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宀”是象形字,像坡頂的房子,“向”本來是房子開的窗

清段玉裁注:

古者,屋四注,東西與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為深屋……武延切。

“宀”在古代是一個獨立的字,念如mián,並多用於偏旁,它是一個象形字,像坡頂的屋,俗稱“寶蓋頭”。

凡是與房屋有關的字都可以“宀”為偏旁,寶蓋頭的字很多,也確實與房屋、居住有關,如家、室、宜、定、安等。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安”字像房子裡有一個女人。是呀,家裡有了女人,才是安居樂業嚒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房子裡有一大群豬,才是富裕的、幸福的家

-I-

鴟吻的形成與造型

坡頂的建築在坡與坡相交之處形成

,相接處形成脊,即所謂的屋脊,是最容易滲水的部位,於是,古代常用許多瓦片相疊做一外突的屋脊,甲骨文中的

字的形狀就是屋脊明顯的屋。

用瓦疊加的屋脊在視覺上顯得單調,不好看,而且,屋脊與山牆之間的連線也成了問題,必須處理,行內稱之為“收頭”。

於是須對屋脊作裝飾,在屋脊的兩端安裝有起裝飾效果的構件,這種構件叫做蚩吻、蚩尾、鴟吻、鴟尾等名稱,形狀像鳥,或者水獸。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第三章“漢代建築特徵之分析”中講:漢代建築“屋頂兩坡相交之縫,均用脊覆蓋,脊多平直,但亦有兩端翹起者。脊端以瓦當相疊為飾,或翹起,或伸出,正式鴟尾則未見也。”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梁思成先生(後)與莫宗江先生在李莊營造學社繪圖場景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梁思成先生《中國建築史》手繪佛光寺大殿鴟尾詳圖

漢朝末年距今近二千年,如今,大概已無漢朝的建築儲存至今,梁思成先生主要根據出土或傳世的漢代文物中不見有“鴟尾”而作此判斷的,可能會有所偏頗。

唐蘇鶚《蘇氏演義》捲上:

蚩者,海獸也。漢武作柏梁殿,有上疏者雲:蚩尾,水之精,能闢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見其吻如鴟鳶,遂呼之為鴟吻,顏之推亦作此鴟。

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五:“漢以後宮殿多災,術者言,天上有魚尾星,宜為其象,冠於宮室以禳之。今自有唐以來,寺觀舊殿宇,尚有為飛魚形尾指上者,不知何時易名為鴟吻,狀亦不類魚尾。”

“蚩”是傳說中生活在海中的動物,能噴水,把它建在屋脊上可以消弭火災。

這個安裝在屋脊上的“鴟吻”的作用於現代消防專用的“噴淋頭”相似,不過,古人玩文化,是弄白相的,今人講科學,是玩真的。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建築屋簷上的裝飾居室鴟吻

生活在大海並能噴水的大型動物大概只有鯨魚,古人傳說中的“蚩尾”是否就是鯨魚呢?不得而知。當然,唐朝距漢末也有幾百年,《蘇氏演義》所講的話又有多少可靠性呢?又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唐朝或者唐朝以前,在建築屋脊的兩端安裝蚩尾或鴟尾的現象已十分普遍了。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1932年,梁思成先生赴薊縣獨樂寺考察,這是國人首次對獨樂寺的正式考察。梁思成先生綜合各種材料證據得出“寺之創立,至遲亦在唐初”。此為獨樂寺山門鴟吻舊照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獨樂寺山門鴟吻現狀

唐朝《隋唐嘉話》中講:“王羲之《告誓文》。開元初年,潤州江寧縣瓦官寺修講堂,匠人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

鴟吻的中間是空的,“江寧”相當於今南京市,工匠在修寺院的講堂時,竟然在鴟吻裡發現一個竹筒,而竹筒裡藏有王羲之的親筆,這下真的發財了。估計王羲之的真跡是當年建講堂時大和尚放進去的。

清上海人毛祥麟《墨餘錄·卷二·匠工厭勝》中也講了一個鴟吻內藏物的故事:

清同治丁卯(1867年),上海道臺應寶時決定拆除舊建築建造龍門書院(今上海中學的前身,舊址在老城廂龍門新村一帶),“拆卸時,工於梁間,得二筆一尺,筆一新,一已蘸墨;尺以紅木為之,金星燦然。此蓋其興造時,匠工所藏厭勝之物。筆尺者,‘必拆’也。鹹謂其奇驗如此。”

在滬方言中“筆尺”與“必拆”諧音,舊時興建房屋時在建築物的暗處藏物是一種風俗,以此祈禱吉祥,所以當時人就認為,這筆和尺是上次造房時工匠偷放入的,用來詛咒主人,而把筆和尺放在樑上很容易被主人發現或掉下來,估計這筆和尺是偷放入鴟尾中的。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上海龍門書院圖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紀念龍門書院舊校舍的“先棉堂”,1950年情景

屋脊的兩端伸出於外,顯得有點突兀,土木工程中應該和必須作適當的處理,行內稱之為“收頭”,不論如梁先生所謂“脊端以瓦當相疊為飾,或翹起,或伸出”,還是蘇鶚所講的用“蚩”的造型為裝飾,此均為土木工程中的“收頭”。

而蚩尾或鴟尾是建築上經常使用的構件,與磚瓦一樣為泥土燒製的陶器,由窯廠定燒,所以蚩尾的造型可以在一個地區和相當長的時期裡保持不變。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鴟吻造型長期不變,此為西夏時期的鴟吻

蚩尾只是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人們並不知道它是否存在,於是又出現了關於蚩尾的種種傳說,其中影響最深遠,也是老百姓願意接受者,就是——蚩尾是龍所生的九子之一。

明李東陽《記龍生九子》中講: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

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

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

霸上,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

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其遺像。

屓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龍是其遺像;

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是其遺像。

“一覽吞數州,山長江漫漫”,“吞”之本義為嚥下,引申義為包括、容納,“平生好吞”就是平生喜歡登高望遠,於是屋脊上的鴟吻又增加了新的風俗意義,它蹲在屋脊上隨時注意四周的警情——這倒像今日建築物上隨處可見的“探頭”。

也許有了《蘇氏演義》所講的鴟吻的故事,本來只是屋脊裝飾的鴟吻就被賦予了文化上的意義,鴟吻從出現以後其形制就固定下來了,各時代和各地區的鴟吻造型大致相同,均為昂首翹尾的獸狀或魚狀。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不同時期建築上的鴟吻造型

-II-

孵脊雞

但是在江南不少地區,一些大殿或民宅上的脊獸並不是“虯尾似鴟”的鴟吻,而是活脫似像的雞,民間也不稱其為戧獸、蚩吻、鴟尾之類的名稱,而叫作“buji”、“bujiji”、“bujitou”等,通常寫作“步雞”、“孵雞”、“孵脊雞”、“孵雞頭”等,如《崇明縣誌》:“鴟吻曰步雞。”

民國胡祖德《滬諺外編·庵堂相會》:“孵雞獸頭左右分,香花橋上身穿過。”

吳方言中“孵”念如“bu”,孵化期的母雞就叫做“賴孵雞”、“懶孵雞”、“孵雞”等,母雞孵化小雞時會長期蹲在窩裡不動,於是吳方言把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叫“孵”,如長時間泡在浴室的水池中,叫做“孵混堂”,在茶館店消磨時間就是“孵茶館”,寒冬臘月,在戶外曬太陽,就是“孵太陽”等,這“孵脊雞”最形象的說法,那就是“孵在屋脊上的雞”。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上海浦東黃月亭舊居(建於1919年)上的孵脊雞 攝影/朱慶華

1987年我協助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陳從周先生修建上海豫園東園,因需要一些古建築上的材料,與陳從周先生及博士蔡達峰一起到嘉善的某磚瓦廠選料,那裡堆著無數剛出窯的孵雞頭。

“南春華堂”是上海儲存為數不多的明清建築,為了有利保護,若干年前被移建到徐家彙的光啟公園裡,徐光啟紀念館就設在該古建築裡,南春華堂的屋脊上就有一對孵雞頭。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南春華堂屋脊上的孵雞頭

佛教典籍《五燈會元》中講:佛教西土二十七祖般若多羅把衣缽傳給二十八祖達摩時,給他留下一條謁語——

震旦雖闊無別路,

要假(借)兒孫腳下行。

金雞解銜一粒粟,

供養十方羅漢僧。

大意是:中國的土地遼闊,人口眾多,是佛教必須弘揚的地方;你要盡心盡力到中國傳播佛教,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當金雞出現並昂首高歌的時刻,也是十方羅漢施展才能的機會。

果然,達摩東渡,在嵩山面壁修煉九年,建立了禪宗佛教,於是達摩不僅是西土佛教二十八世祖,也被尊稱為“東土佛教”的始祖,即禪宗佛教的創始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的謁語在中國佛教中有深刻的影響,上海今黃浦區(原南市)有一條叫“一粟街”的小路,是以原此地的佛寺——一粟庵而得名的,而“一粟庵”即得名於“金雞解銜一粒粟”。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上海舊地圖上可見“一粟禪院”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1947年上海百業街道行號地圖中標註的“一粟街”及周邊街市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一粟街”現狀

也由於這個佛教的典故,“金雞”一詞被廣泛使用,比喻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如沈佺期詩“忽聞銅柱使,走馬報金雞”,這裡的“金雞”比喻邊關報捷。

黃庭堅《竹枝詞》:“杜鵑無血可續淚,何日金雞涉九州”,北宋後期,北方戰爭不斷,北方部分疆土被匈奴佔領,詩人以“金雞涉九州”比喻收復疆土,邊關報捷。

陸游《迎赦》詩:“青城回仗國人喜,金雞銜赦天恩覃”,此“金雞”喻國家逢喜慶而大赦天下。

今人則有“一唱雄雞天下白”,當然是指推翻舊制度,建立新社會,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至遲在明代,“金雞”已經成為一種吉祥的風俗圖案。在傳統的年畫中,“金雞鎮宅”就是常見的吉祥圖案。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清代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雞王鎮宅》(左)、《金雞報曉》(右)

年畫只能貼在牆上,一年更換一次,如將“金雞”作為建築構件,直接裝到屋脊上,這不是永久的平安嗎!

顯然,江南的“孵雞”就是傳統風俗“金雞鎮宅”的變化和發展。

-IV-

戧獸

雙坡屋頂有屋脊,而更大一些的建築大多是四坡屋頂,除了屋脊外,坡與坡相接處形成的脊叫做“斜脊”或“垂脊”,中國古建築四坡頂的簷口略向上起翹,稱之“飛簷”,於是垂脊的下端改變方向,呈近似平行的斜向,這屋脊就稱之“戧脊”。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戧脊示意圖

“戧”音qiàng,是多義詞,有支撐倚靠之義,如房屋或其他構作物發生傾斜,用木柱斜向支撐講做“戧”。

以前上海農家住宅多為草牆,不牢固,且容易被盜賊“掘壁洞”(滬方言,即破牆而入),江南多竹,於是會在住宅的外牆上增加一層竹籬笆,就叫作“戧籬笆”,北方人可能叫做“籬笆牆”。

後來上海市區的帶花園的住宅也會建一道籬笆,籬笆的後面並沒有磚牆,也被上海人叫做“戧籬笆”,但上海人大多不知道“qiàng”寫作“戧”。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上海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聞天故居的“戧籬笆”護牆 攝影/朱慶華

“戧”還有裝飾之義,如在器物上用金銀鑲嵌,稱之為“戧金”、“戧銀”。

在垂脊上也裝有一些不知名的動物、人物造型,統稱之為“戧獸”,其起源比屋脊兩端的鴟吻,應該會遲得多了。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第六章,第七節“宋、遼、金建築特徵分析”:“其脊之兩端施鴟尾。垂脊之上用獸頭、蹲獸、嬪伽。各等所用大小與件數,制度均甚嚴密。惟現存實物,無全部儲存原狀者。”

可見,在垂脊或戧脊上安裝動物雕塑大概是從宋朝或者更早的年代開始的,到宋朝已形成制度。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傳統建築屋脊上的裝飾件,稱之為“鴟吻”,飛簷上的裝飾,稱之為“仙人牽獸”。此為清代建築上的鴟吻與走獸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故宮太和殿屋脊走獸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北京故宮太和殿吻獸多達10只,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其至高無上的地位

而在現代古建築大修或新建的仿古建築中,戧獸已不受制度限制(實際上沒有制度),獸的量在減少,而以《三國演義》《封神榜》之類的歷史故事、人物造型更多,行內和民間也把“戧獸”統稱之為“仙人牽獸”,僅是垂脊的裝飾而已。

古建築屋頂上為什麼要放置鴟吻和戧獸?

△ 仙人走獸

作者簡介

薛理勇,1947年9月出生於上海,1981年大學畢業後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參加籌建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從事上海歷史、中華文化風俗歷史研究。現任上海市規劃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等。出版著作有《外灘的歷史與建築》《上海租界史話》《上海洋場》、“薛理勇說老上海叢書”等約六十餘本;主編《上海文化源流詞典》《上海掌故大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