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談起愛斯基摩人,人們通常的印象只有雪橇、冰屋以及捕獵海豹,似乎他們從開天闢地時就與世無爭地生活在地球最北端,但愛斯基摩人也絕非純良的善類,因為善類無法在北極嚴酷的環境中生存。而居住在東北亞和西伯利亞的居民又和愛斯基摩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特別是可能存在的貿易路線,將許多軍事技術輸入到愛斯基摩人手中,盔甲就是一個例證。例如在白令海峽上的聖勞倫斯火山島的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許多公元600年左右土著人使用的武器,包括骨制盔甲和弓箭。一般學者認為札甲技術從南西伯利亞和東北亞地區擴散到西伯利亞東部的楚科奇人和北美西北部。這一盔甲技術在南西伯利亞歷史悠久,早在相當於我國商周時期就誕生了骨制的護身札甲,而後世的愛斯基摩人盔甲也一直儲存類似的風格。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南西伯利亞骨甲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出土的南西伯利亞骨甲

盔甲主要由沿海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使用,一般用堅固的海象牙製成矩形薄板狀的甲片,有時也用獸骨、鹿角或者木頭做盔甲的材料,然後在甲片上鑽孔,用動物皮革做繩子串聯疊壓起來,以札甲的形式保護戰士的胸背,通常情況下這件包裹在皮革大衣下的盔甲對於抵禦弓箭十分有效。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愛斯基摩人的骨甲

但愛斯基摩人並非只會用骨頭、木頭和角質這些看上去“落後”的材料來制甲,對於一直以冶金技術相對於舊大陸十分落後的美洲土著而言,愛斯基摩人居然能透過貿易或其他的手段製造金屬鎧甲。阿拉斯加大學博物館儲存了五副愛斯基摩人的銅札甲,一些是透過在聖勞倫斯島上的進一步考古發掘得來——1936年在庫庫萊克(Kukulek)遺址的發掘過程中,考古學者發現一家富裕的因紐特人土著皆死於自己的宅院中,從他家中考古學者們找到了一套有107個甲片的銅鎧甲,另有一具則直接購於聖勞倫斯島民之手。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愛斯基摩人的銅甲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聖勞倫斯島的位置

這些甲片大部分為9-12釐米長、3-6釐米、0。9-1。4毫米厚的長方狀,從厚度而言基本保持了亞歐大陸上青銅時代實戰銅甲的厚度(即1-1。5毫米)。經過金相學分析的107枚銅甲片中,73枚為青銅質地,32枚為黃銅,另有2枚純自然銅。青銅成分約為青銅被描述為由92%銅,6%錫,1。5%鋅和0。5%鉛組成,而黃銅具有65%銅,34%鋅和1%鉛。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銅札甲的金相學分析

有趣的是,黃銅甲片中含鋅過高,無論是傳統中國鑄造黃銅錢幣時的技術,還是歐洲工業革命早期的實驗中均不能滿足這一水平的需求,除非以新的冶煉技術製造純鋅板,這一技術先後誕生於16世紀的中國和18世紀的英國,這給愛斯基摩人銅鎧甲的具體來源帶來了巨大的疑團,到底愛斯基摩人從哪裡獲得他們需要的銅材呢?是中國人向東北亞貿易的進一步轉移成果?還是英國人帶來的工業革命產物?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專家復原的愛斯基摩人銅札甲

一些遺址從公元前200年開始就有人類活動痕跡,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期的大饑荒才被廢棄,許多遺址既出土了公元600年時期的文物,卻又混入了玻璃瓶、鐵器這些19世紀才由西方捕鯨者和探險家輸入的物品。這對鎧甲文物的紀年造成了許多困擾,幸虧現代科學技術幫了科學家的大忙,首先是對綁甲片用的馴鹿皮革繩索進行碳十四測年,結果不出所料,是19世紀末期的“新貨”,一些黃銅甲片也不例外,由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期的現代黃銅製成。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其他甲片的年代卻十分古老!一些甲片的紀年可追溯到公元700-900年,即我國的唐代,一枚甲片甚至測年結果是距今3000年,即我國商周時期的產物!這些從商代、周代到唐代再到19世紀歐洲人的銅材是如何拼合在一起,成為愛斯基摩人的護體鎧甲的?不禁讓人想腦洞大開。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阿拉斯加北部大學儲存的愛斯基摩人銅甲文物

在19世紀,儘管全世界都已經進入火器時代,但在天寒地凍的阿拉斯加及白令海峽沿岸,金屬盔甲作為一種土著人械鬥和展現“身份”的象徵卻還在使用。一具出土於阿拉斯加最西端的愛斯基摩人甲冑主體由164塊海象牙拼成,但最上端保護咽喉和脖子的護甲卻是鐵製。民族誌中也反映了土著人對金屬鎧甲的迷戀,一位愛斯基摩人的薩滿穿著由“三英寸長的鐵或鋼板,兩側穿孔,用皮革縫合在一起”的護甲,而救援富蘭克林探險隊的人員則發現一位白令海峽地區的土著酋長身穿由厚重海象皮毛和薄鐵板製作的胸鎧,以證明他的權勢和地位,但這副鎧甲過於笨重,“穿戴者在戰鬥中難以移動”。

開工時紂王還沒死,做好已19世紀,這套愛斯基摩鎧甲有啥神道?

白令海峽沿岸土著骨器上刻畫的戰爭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