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考:翻譯推理規則這麼變法考

翻譯推理作為邏輯推理中最重要的基礎部分,每當考生問起圖圖老溼考幾道的時候,說要是考一道就放棄了。其實,翻譯推理的相關知識點其重要性就像“1+1=2”一樣,雖然考試時並不必然會考到“1+1=2”,但如果這個作為最基礎的知識點學不會,那11+11、111+111……都也無從談起。而現在有關翻譯推理的題目也在變相考查,所以對學生的要求只能更高,而不會降低。考生若想在這種選拔性勝出,應該是得讓別人的劣勢變成自己的優勢才行。灌完這杯雞湯,拿兩道題目來說說翻譯推理最近又翻了什麼新花樣。

【例】學校工會舉辦“教工好聲音”歌唱比賽,賽後參賽者們預測比賽結果。張老師說:“如果我能獲獎,那麼李老師也能獲獎。”李老師說:“如果我能獲獎,那麼劉老師也能獲獎。”劉老師說:“如果田老師沒獲獎,那麼我也不能獲獎。”比賽結果公佈後發現,上述3位老師說的都對,並且上述四位老師中有三位獲獎。

由此可以推出哪位老師沒有獲獎?

A。張老師 B。李老師

C。劉老師 D。田老師

【真題點撥】題幹中給出了若干由如果……就……串聯起來的命題,翻譯這一步相對簡單,按照“如果就,前推後”的規則相應得到如下式子:①張→李→劉②¬田→¬劉,將②逆否之後可形成遞推式:張→李→劉→田。

往常翻譯推理題目多是直接考查“肯前必肯後,否後必否前,否前、肯後不必然”,而這道題目給的確定資訊是“四位老師中有三位獲獎”,這個題目就是在變相考查“肯前必肯後”的推理規則,如果張老師獲獎,則其餘三人也必然獲獎。如此以來獲獎的就變成了4人,所以,唯一一位沒獲獎的只能是張老師。A項當選。

【例2】課間休息時,一位同學幫老師擦了黑板,老師回到教室後詢問是誰擦的黑板。他問了四位同學,得到以下回答:

(1)或者班長擦了,或者學習委員擦了;

(2)如果紀律委員沒擦,那麼班長也沒擦;

(3)如果衛生委員沒擦,那麼班長擦了;

(4)班長和學習委員都沒擦。

實際上,四位同學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據此可以推出擦黑板的是:

A。紀律委員 B。學習委員

C。衛生委員 D。班長

【真題點撥】這是一道真假推理題目,但是很明顯已知的命題是假言命題、選言命題和聯言命題,解題過程中需要用到翻譯推理的相關的知識點。

先將四個命題翻譯後按照真假推理的“找關係——看其餘——得結論”的步驟去解題。

(1)班長或學委;(2)¬紀委→¬班長;(3)¬衛生委員→班長;(4)¬班長且¬學委。

命題(1)和(4)是具有矛盾關係的兩個命題,必有一真一假,上述命題只有一假,則其餘命題必然為真。將命題(3)逆否後與(2)形成遞推公式:¬紀委→¬班長→衛生委員。

只有一個人擦,如果這個人是紀委或是班長其中一人,都會必然推出衛生委員也擦了,那就至少有兩人擦了黑板,跟題幹有矛盾了,所以排除A、D;如果這個人是學習委員,那麼紀委和班長也都沒擦,又推出了衛生委員擦了,也與題幹矛盾,從而B項也被排除。那麼這一個人就只能是衛生委員,符合所有條件,答案C當選。

有關翻譯推理的相應知識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創新性的考查也是一種命題趨勢,希望考生能準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