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系列談之二·顓頊哪裡人(1)

就主導觀點而言,顓頊為黃帝之孫和都於濮陽是沒有爭議的,但其封地“高陽”與故里“若水”均有爭議。

一、“高陽氏”的封地(或初都地)。

《墨子。非攻下》“高陽乃命(禹於)玄宮”,以高陽為宗神。《莊子·大宗師》“顓頊得之,以處玄宮”,以顓項為天神。《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有人稱,高陽為族名。《大戴禮記·帝系》:“顓頊……產老童,老童……產重黎及吳回。”《史記》載:“黃帝崩……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帝也”。《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史記·五行志》:“衛顓頊虛,是為大水,營室也。”

徐南洲在《中華文化論壇》(1994年第3期)載文《顓頊生於若水考》,楚山無眠在多個新型媒體傳文《顓頊生於若水考》,均寫道,《離騷》以高陽為其族祖。但這時的高陽與顓頊不聯稱,顓頊是顓頊,高陽是高陽。然而到了《大戴禮記》《史記》等成書之時,皆成了一人。“高陽氏”的封地(或初都地)有兩說:

(一)“高陽氏”的封地(或初都地)河北、河南兩地說。

1、河北保定高陽說。

(1)古籍所載。宋王應麟《地理通釋》曰:“顓頊都衛,為帝丘,後徙髙陽稱高陽氏。其又引唐邢子顒《三郡記》又曰:“顓頊所造是始封時高陽在杞縣,既有天下,亦有髙陽,在保定及任丘凡三也。’”清《一綂志》:‘髙陽城在保定府城東南七十里,城週迴九里相傳顓頊所築,又有顓頊城,在河間府任丘縣廢鄭州東北’。”

(2)當今說法。魏雋如 湯倩在《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載文《高陽地名與文化》寫道:“高陽地名的由來有3說:一是古傳曾為顓頊帝(高陽氏)的故都而名。二是縣內有瀦龍河(古稱高河)之陽而命名。三是戰國時期燕國武成王將高陽封於宋榮蚠,因其封國而名。

2、河南杞縣高陽鎮說。

(1)古籍所載。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卷八》:“(唐)汴州之雍丘縣:髙陽故城,縣西南二十九里,顓頊髙陽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髙祖攻昌邑,西過髙陽,又酈食其墓在此。外黃故城縣東六十里,黃本屬宋,後屬陳留郡,以魏郡有內黃故此為外黃。”宋劉恕《通鑑外紀》曰:顓頊自窮桑徙帝丘,於周為衛。”宋胡安國《春秋傳》曰:衛顓頊之墟也,謂之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宋王應麟《地理通釋》曰:“《邢子顒三郡記》雲:‘顓頊所造是始封時高陽在杞縣,既有天下,亦有髙陽,在保定及任丘凡三也。’”清徐文靖《竹書綂箋·卷一》箋按《郡縣誌》曰:“髙陽故城,在汴州雍邱縣西南二十九里,髙陽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清《一綂志》:髙陽城在開封府杞縣西二十九里是也。”

(2)當今說法。《農民文摘》(2010年1期)載文《顓頊》,稱:“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居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市,原封於‘高陽’,即其附近的河南杞縣高陽鎮。”趙國棟《汴梁晚報·金明池》》(2012年9月21日)載文《顓頊大地在杞縣》,寫道:“顓頊初封於杞縣高陽,故號高陽氏。”安陽地方誌辦公室編印《安陽名人》稱:“因最初建侯國於河南杞縣高陽,故號為高陽氏,顓頊12歲時,追隨伯父少昊金天氏學習政事,20歲繼承帝位,遷都於帝丘(今安陽市內黃縣)。

(3)屈原《離騷》一詩有旁證。

蔣瑞《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湖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載文《楚簡“大水”即水帝顓頊即《離騷》“高陽”考》,寫道:“顓頊水之神,北方之帝。楚人遠祖。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矣。朕皇考曰伯益’。”據考,屈原遠祖為楚國在南陽時的先民(見本人詩歌部分《發源地》一文)。長沙出土的繒書也記有“顓頊為楚之先”的文句。此乃“高陽氏”為河南人的一例旁證。

(二)“高陽氏”的封地(或初都地)究竟在哪裡?

從李吉甫《元和郡縣誌》之雍丘(今河南杞縣)“高陽故城”,劉恕《通鑑外紀》之顓頊“窮桑從帝丘”“為衛(都城在今河南淇縣)”,胡安國《春秋傳》之“衛之墟”“今濮陽”,王應麟《地理通釋》所引一說“顓頊所造是始封時高陽在杞縣”,徐文靖《竹書統箋》依據《郡縣誌》高陽故城“在汴州雍邱縣”等說法,可知“高陽氏”,在今河南杞縣。而河北保定之“高陽氏”,只是顓頊後代“高陽氏”的居地。

龔維英在《社會科學輯刊》(1991年第6期)載文《說“顓頊高陽氏”》,寫道:“徐旭生《古史的傳說時代》認為‘帝顓頊之為高陽氏問’,事實上,顓頊高陽氏原為兩家。 (1)秦族原在東方,屬於古東夷族團,後始遷於西陲。所以,秦族肇始的圖騰感生全同於東夷殷族的圖騰感生神話‘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只變易(殷)祖妣簡野狄浴吞玄鳥卵生子為(秦)祖妣女修織時吞玄鳥卵生子,故而遷徙至西方的秦族‘自以為主少皥之神,作西疇,祠白帝’。20世紀80年代中期,陝西鳳翔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出土石磬銘文雲:‘天子匽喜,龔(共),(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此係標準大篆,這是秦族出於高陽氏的鐵證。秦族既隸屬古東夷族團,以此逆推高陽。也應該屬於東夷。《史記秦·本紀》說秦族是“帝顓頊之苗裔”,那是西漢時代的司馬遷採用了顓頊、高陽“聯宗”後的說法。

二、故里“若水”在哪裡?

《山海經》載:“居山出若木,若水出焉”。《史記·五帝本紀》中僅記載:“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水經注·若水》:“生顓頊於若水之野。”《山海經》等有關典籍都將顓頊誕生地指向了若水之野,關於若水的具體位置,有青海崑崙山說(若水與弱水等同)、若水即古嚴道(今滎經縣)、河南新鄭說(若水與洧水異名而同水)……

田昌五《古代社會斷代新論》(1982年1月版),說:“‘顓頊降居若水’,河南古有古渃國,這裡有渃水(後稱汝水,見本頁下述),後來顓頊之苗裔有遷居今四川省,若水就搬到四川去了。

作者/來源:齊聲喚賢

人文始祖系列談之二·顓頊哪裡人(1)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