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元首制在蘇拉時萌芽,經龐培和凱撒的完善,屋大維最終受益!

公元前31年,亞克興海戰屋大維最終勝利,戰勝了同為後三頭同盟之一的安東尼。自此,屋大維成為了地中海世界的實際掌權者。之後他在羅馬帝國構建起了一種介乎於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間的新的政治制度——元首制,元首政治也奠定了未來500年羅馬帝業的基礎。元首崇拜正是在這種元首制的背景下才得以建立與發展。屋大維創立了元首制,但“元首”的統治方式卻並非屋大維本人原創。早在公元1世紀,“元首制”就已經出現並被使用,“元首”的統治方式最早是透過擔任獨裁官來實現的。

一、蘇拉——羅馬獨裁統治的萌芽

公元前83年,蘇拉在羅馬獲得統治權。他把自己的政敵劃為公敵,沒收了這些人的財產,同時“列出被判死刑者的名單,給暗殺者和通風報信者提供獎勵,從而震懾包庇者。”在政敵被清理完畢後,蘇拉接受了“Felix”稱號,因為“Felix”這個名號有著“諸神的特殊眷顧”的意味,並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

古羅馬元首制在蘇拉時萌芽,經龐培和凱撒的完善,屋大維最終受益!

公元前81年,蘇拉透過脅迫公民大會實現了獨裁統治,蘇拉獲得了無限期的任期,直到義大利和羅馬恢復和平。透過《瓦利烏斯法案》,元老院任命蘇拉為“透過制定法律重建和恢復國內秩序的獨裁者”。這是前所未有的。在共和時期,獨裁者的任期只有六個月,而蘇拉任期沒有期限。就這樣,蘇拉的獨裁合法化了。為了符合共和國的傳統,大會仍然每年選舉高階官員並就法律進行投票。蘇拉集立法、行政、司法、財政、軍事權於一身,能夠修改法律,處決任何公民,沒收任何人的財產。

“蘇拉在實際上已然是國王,或僭主,他的地位不是透過選舉所獲得,是使用暴力才得以維持他的權勢。”蘇拉依靠軍隊才成為獨裁官,這種統治方式註定難以長時間持續,因此在蘇拉去世以後,他的各項政策也隨之土崩瓦解。蘇拉的這種看似沒有破壞共和政體的獨裁統治,為之後凱撒獨裁統治以及奧古斯都的元首制均提供了參考範例。

二、龐培——獨裁統治的奠基者

公元前70年,龐培和克拉蘇重新恢復被蘇拉廢除的保民官一職,使元老院受到來自保民官和執政官的雙重壓力。公元前67年,龐培透過保民官提議的《加比尼亞法》被授予“海上獨裁官”的權力。此時的龐培可以說是“幾乎掌握了無限軍事權力和財政權力的最高統帥”。

古羅馬元首制在蘇拉時萌芽,經龐培和凱撒的完善,屋大維最終受益!

公元前66年,龐培全權負責米特里達梯戰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龐培的海外活動不受羅馬權力機構監督。

龐培在東方行省時,有獎賞士兵和同盟者的權力,任意分配米特里達梯財富的權力,宣戰和媾和的權力。甚至龐培還可以廢除某些國家的君主,劃分這些國家的邊界線並且建立殖民地。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將軍可以像龐培這樣。“龐培不需要向任何人負責,他是獨一無二的統治者”。《加比尼亞法》是羅馬政治制度的一個突破,這是他們第一次在法律層面體現了元首制的理論。

國內政策的制訂依舊是由舊有機構負責,國外政策是由“元首”這一新的統治者制訂。即便如此,龐培的這種權力並非毫無限制。《加比尼亞法》授予龐培的權力僅限於地中海地區,且只有三年時間。在東方的權力也只能維持到米特里達梯戰爭結束之後。米特里達梯戰爭之後龐培遣散軍隊。公元前52年,元老院任命龐培為為期2個月的單獨執政官。這是羅馬共和國曆史上第一次任命單一執政官掌管兩個最大行省並統領一支軍隊。

古羅馬元首制在蘇拉時萌芽,經龐培和凱撒的完善,屋大維最終受益!

“龐培看似是執政官,實際上實行了個人獨裁統治。龐培是唯一的執政官;是兩個最大行省的掌權人;掌管軍隊和國庫,他在羅馬享有專制權力”。龐培打破了羅馬共和國的官員晉升體系,其中已經包含了君主制的因素。“這是一種更加合法的君主制”。遺憾的是,龐培雖然渴望無限的權力,但不願意破壞共和制,以至於他一直都是在調和無法調和的矛盾,這注定無法成功。最終這位“偉大的”統帥還是敗給了比他更幸運的凱撒。

三、凱撒——元首制的確立

公元前45年,龐培餘部被凱撒徹底消滅,結束了羅馬內戰。之後,凱撒舉行了四次凱旋式。分別是對高盧的戰爭;對本都的戰爭;對阿非利加同盟者的戰爭以及對埃及的戰爭。內戰結束後,在羅馬已經沒有任何人的權勢可以和凱撒相提並論。此時,帝國的收益比起之前大大增加,上層精英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元老院與人民之間的權力平衡逐漸被打破,元老等級內部的輪任制度也瓦解了。

在這種情況下,凱撒應該獲得怎樣的位置就成為了一個問題。凱撒在公元前46年被參議院任命為獨裁者,任期十年。公元前44年,他被任命為終身獨裁者(實際上只有一個月)。此外,凱撒還擔任執政官、最高統帥、終身保民官、大祭司長和風俗長官等職務,並有權向人民推薦候選人。凱撒的雕像可以與羅馬諸王並列,他可以享用神才可以享用的物品。

古羅馬元首制在蘇拉時萌芽,經龐培和凱撒的完善,屋大維最終受益!

公元前45年,元老院不僅授予凱撒最高統帥的頭銜,同時規定他的後代可以繼承這一頭銜。元老院還規定,凱撒的一個兒子會被任命為祭司。屋大維因為這條規定被凱撒列在了祭司名單中。這種權力世襲的狀況顯然與共和政體的主張不同。凱撒收養他的外甥屋大維作為養子,並指定屋大維為繼承人。凱撒這樣做的目的並不只是像羅馬傳統的那樣為了延續一個家族的思想,而是將屋大維作為他的權力繼承人,其中包含著濃厚的政治色彩。

凱撒將自己的權力向世襲制轉化。在共和體制的傳統下,想要完全脫離元老院來實行專制顯然不現實。於是凱撒開始致力於改組元老院,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增加了元老的席位,從之前的600名增加到了900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軍官,土地所有者等均被他吸納進了元老院。

同時他還增加了國家公職的數量,擔任這些公職的官員也是那些元老們。這些新元老自然是凱撒的支持者,就這樣凱撒獲得了元老院的支援。凱撒的頭像也開始出現在了羅馬的鑄幣上,之前沒有過活人頭像印在鑄幣上的先例。無論是在各行省還是義大利,凱撒的半身塑像被大量製作,這表明凱撒的個人崇拜被強化。

古羅馬元首制在蘇拉時萌芽,經龐培和凱撒的完善,屋大維最終受益!

公元前44年,牧神節的公共表演中,凱撒就坐於市政廣場主席臺的一把金椅上,這是元老院授予凱撒的一系列榮耀之一。牧神節是古羅馬的傳統節日,起源於羅馬建城者羅慕路斯和其兄弟雷穆斯他們各自支持者之間的比賽。在公元前44年這一年,為了紀念凱撒,組建了以馬克·安東尼為首的第三支隊伍——尤利烏斯派。

毫無疑問,這隻新隊伍取得了這一年比賽的勝利,馬克·安東尼三次給凱撒獻上王冠,但凱撒最終還是沒有接受這象徵著王權的王冠。這一行為無疑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但凱撒這樣做的目的依舊眾說風雲。不過我們從中可以肯定的是,首先凱撒的權勢已經史無前例地接近於國王;其次,這場表演使那些本就忌憚凱撒權勢的反對派對凱撒更加恨之入骨。

公元前44年3月15日,也就是這次牧神節結束後的一個月,凱撒被刺身亡。別人對凱撒產生仇恨的原因是因為凱撒想要成為國王,這給他的敵人提供了完美的藉口,凱撒的做法使得平民也不願意原諒他。凱撒死於整個羅馬社會對君主制的厭惡,對共和制的眷戀。凱撒的死為他的繼承人屋大維敲響了警鐘,如何去平衡君主制與共和制,找到一條大眾可以接受的“中間道路”是屋大維需要完成的課題。

古羅馬元首制在蘇拉時萌芽,經龐培和凱撒的完善,屋大維最終受益!

公元前29年,屋大維從東方返回羅馬,為了慶祝他對達爾馬提亞,克利奧帕特拉和安東尼聯軍以及對埃及人的勝利,羅馬舉行了三次盛大的凱旋式。不同於之前,羅馬人現在已經無法接受獨裁官的出現,屋大維已然洞察了羅馬人的這種心理感受。因此,他追求將自己的權力建立在嚴格的法律基礎之上,拒絕一切非憲政的權力。屋大維作為元首的榮耀,從他所獲得的稱號中就可見一斑。不過為了維持“共和”的外衣,這些稱號都是根據共和國的傳統所獲得的,即在形式上是由元老院與人民授予的。

總結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在元老院宣佈要將國家權力歸還於共和國,為了表達對屋大維的感謝,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的稱號。“奧古斯都”實際上是有宗教色彩的一個稱號,有“崇高,神聖,至尊”的意思。自此以後,“奧古斯都”這個稱號只有元首可以使用,屋大維接受這個稱號也標誌著元首制開始形成。屋大維的名號最終確定為“最高統帥·凱撒·神聖·奧古斯都”。早在公元前40年,屋大維就開始使用“最高統帥”這一稱號,不同的是隻有奧古斯都有權終生享有這個稱號,其他將軍只有在戰爭勝利之後才能使用。元首對這一稱號的終身使用權也恰恰表明了羅馬的元首制具有濃厚的軍事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