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張曉龍:離開“溫太醫”的十年後

文|薄野

編輯|周矗

2011年11月17日,《甄嬛傳》開播,此後十年,在張曉龍的從業生涯中,“溫太醫”成了他身上最強烈的標籤。

而標籤一旦貼上,摘下來很難。需要迎接的,是不斷的新嘗試、原有界限的突破,以及,一系列未知的挑戰。

對話張曉龍:離開“溫太醫”的十年後

圖源:新浪微博@張曉龍Studio

張曉龍說,“沒有人會抗拒美,但人們往往缺失了發現美的眼睛。”就像一則頗具浪漫色彩的說法,“玉蘭花開多漂亮,可惜大家都太忙了,太急了,連花開的時候,都不知抬頭看。”

於是,做古裝劇禮儀指導,為文化類節目提供幕後建議,在美學上的堅持與耕耘,讓大眾體悟到“何為美”,是張曉龍人生目標的一部分。

無論是否待在自己的舒適區,無論“溫太醫”這個標籤是否過往的十年帶來光環還是困擾。

但傳遞“美”,一直都是張曉龍堅持的事。

2011年11月17日,《甄嬛傳》播出,張曉龍在其中飾演“溫太醫”溫實初一角,忠心耿耿,謙遜溫潤,守護著甄嬛、眉莊的安危。

這也成了觀眾眼中,對張曉龍最深刻的印象。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演員的身份,張曉龍還是《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諸多知名影視劇幕後的禮學指導。

如果說,一個人的職業身份標誌著他的社會屬性,丈量著自我價值的高度與厚度。那麼2021年,在原本卓越的履歷中,張曉龍又為自己添了豐厚的一筆,為河南衛視主題晚會“出謀劃策”。

在河南衛視《鶴歸來兮》等出圈節目頻頻上熱搜時,幾乎不會有人將這些節目和“溫太醫”聯絡起來。

“其實我是節目組的編外人員,主要負責出點子。”張曉龍說,“今年河南衛視的幾檔晚會,讓河南臺加速‘內卷’,從《唐宮夜宴》出圈開始,後面的每一個節日都要跟前面的比。”

策劃《鶴歸來兮》時,舞臺的畫面,舞者的動作,仙鶴跳躍的瞬間,如何保持作品的真實感,張曉龍都事無鉅細地加以了考慮。

他希望節目中的每個環節都是“合理化”的。比如仙鶴的飛舞,他甚至跑去跟後期提意見,說,“舞者跳起來這兒,後期就得一個羽翼稍微向下的動作,讓大家知道,這一扇,是合的動作,只有在所有的細節加上特效,才能給人仙鶴正在迎風飛翔的感覺。”

對話張曉龍:離開“溫太醫”的十年後

張曉龍回想起他邀請王文傑的對話,王文傑起先也覺得驚奇,“你竟然記得我是王羲之後人這件事。”張曉龍回答,“我記得你提起過你找家譜的事兒。”

張曉龍說,這個安排非常直觀地傳遞給了觀眾,觀眾們感慨節目組的用心。“一個舞蹈書畫類的節目竟然請到了王羲之的後代。”

節目組在選擇“唐小月”父親,阿爺這一角色的扮演者時,幾乎所有人都把候選名單指向了張曉龍。

起初,張曉龍婉拒了這個角色,他開玩笑稱,“我不可能有那麼大一個女兒,雖然我的年齡做父親是合適的,但人哪有希望自己老了,在我的心裡,一直覺得自己還挺年輕。”

但臺裡還是希望張曉龍能來“打個譜”,露個面。張曉龍又給節目組出了個主意。他說,“如果一定要讓我演的話,那我把眉莊找來,我們一起完成這個節目。”在場聽到這個想法的所有人都為之興奮,因為他們一時難以想象,“溫太醫”和“眉莊”的再度聚合,會給一場晚會演出增添怎樣的效果。

提出想法的當下,張曉龍立即打電話給眉莊的飾演者斕曦。斕曦很快接受了邀約,張曉龍至今記得斕曦答應邀約時說的第一句話,她說:“曉龍老師,如果你參加,我自然是愛去的。”

對話張曉龍:離開“溫太醫”的十年後

圖源:新浪微博@河南衛視

如果說“溫太醫”和張曉龍的相同點,在於穩重,那張曉龍和“溫太醫”最大的不同恰恰在於,“溫太醫”的穩重過於小心翼翼,而張曉龍的穩重,是可以成事的大氣。

光是幕後策劃還不夠,轉換身份後,2021年,張曉龍與河南衛視繼續進行了更深度的合作。

大年初三,一位河南衛視的製片人找到張曉龍,說: “《唐宮夜宴》火了,我們還想再做一個舞蹈類的節目。”

張曉龍答應了邀約。但接受邀約,僅僅意味著這道“難題”的開始。

首先,張曉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邀請到國內頂級舞團參加節目。張曉龍選中了他的第一個目標,母校北京舞蹈學院。

他先找了自己的學長,目前的北舞副院長,希望尋求支援。但出乎意料的是,副院長不敢貿然答應,主要顧慮到節目落實的可能性,以及推進的難度。

但張曉龍說,他了解自己的學長,篤定他一定會接受,“因為他特別知道,當下應該怎樣讓傳統文化興盛起來,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受眾群體去喜歡舞蹈。” 反覆勸說以後,舞團答應了節目的邀約。

而這些參加節目的舞團,大多都是由年輕的舞者組成。張曉龍說,在這些年輕舞者的身上,他看到了年輕人更自信的一面。

“我們以前競爭,如果我這一方面不如他,那我一定要用我的優勢來證明,我可以超過他。而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看到你好的東西我就要學,把你的東西變成我的東西,把你的才華變成我的才華。”

因為老一輩的資深舞者,更害怕因表演的失誤而羞赧,不敢過多表達自己,所以常常用原本所學擅長之處,來作為安全感的所在。

但年輕人自知不足,卻有更多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去面對競爭。

張曉龍舉到徐明浩向胡楊學習劍舞的例子,“他們不是一樣的舞種,老一輩的舞者可能考慮到自己缺乏這方面舞蹈的積累,會丟面兒,但年輕人不會顧慮,就像徐明浩在節目裡說,‘沒關係,我就跟哥哥學習一下,好嗎?’”

這種“自信”在張曉龍看來,是新一代舞者在思想格局上的開闊。

而言及與節目另一位嘉賓喬振宇合作的《扶搖直上》,張曉龍說,自己和喬振宇最大的感受,都是身體機能的下降,“舞蹈只要長時間不練就不行,而我倆太久沒有跳過舞了。”

對話張曉龍:離開“溫太醫”的十年後

不過,一旦說起專業層面的話題,張曉龍向娛刺兒(ID:yuci-er)再度重現了這段舞蹈表演時所需的眼神,演示出舞蹈中舞者所需的信念感,他說,“因為有些舞蹈技巧已經忘了,你得需要靠演戲去填充,來保持節目的完整度。”

所以在那段表演中,兩人並沒有使用任何的舞蹈技巧,更多是用整個肢體來詮釋情感的表達,包括從眼睛裡傳達由內而外的情感。

對於最後的呈現效果,張曉龍覺得很滿意,“對於我倆來說已經不錯了。”

在提到兩人背後所經歷的困難時,張曉龍顯得有些輕描淡寫,隻字不提自己在傷病折磨下的功勞與付出。“我倆身體上都出了一些小毛病,他是大腿部肌肉的痙攣,我是腰間盤突出。但我倆一直明白,我們要什麼。”

對於《舞千年》播出現狀所取得的成績,張曉龍是開心的。至少從口碑來看,《舞千年》收穫了觀眾絕對的肯定。

截至目前(2021年12月12日),這檔節目在豆瓣收穫8。7分的成績,而在B站的站內評分中,更是得到了9。9分,近乎於完美的評價。

“我挺滿意的,我覺得再過幾年,再播這個節目,它會更火。”在張曉龍的眼中,《舞千年》是一個超前的節目,因為文化類節目還在被大眾逐漸接受的過程中。但它有著踏實的文化基底,而隨著大眾在文化上逐步自信,這類題材的節目,一定會吸引更多的觀眾。

2021年11月17日,《甄嬛傳》開播十年那天,張曉龍在微博裡寫道:“十年一夢,歲月匆匆,轉眼間,《甄嬛傳》已經獲得了觀眾朋友們十年的喜愛,‘工具人’唯有繼續勤懇奮鬥才能對得起這份支援。”

實際上,這十年間,張曉龍一直在不同的領域“勤懇奮鬥”。而參加《追光吧》,不過是張曉龍一次新的冒險嘗試。

而在這檔歌舞競技類的綜藝真人秀節目中,張曉龍需要面對的,是不熟悉的流行歌曲,唱跳,甚至Rap。與此同時,張曉龍正在有意為之地減少,關於自己擅長部分在節目中的露出,比如國風。

“其實我上《追光吧》,是希望去感受和嘗試,那些以前在舒適區沒有的東西。”張曉龍說,“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自己運動。”

對話張曉龍:離開“溫太醫”的十年後

節目中,他所在的一公團隊叫做“6倍光速”,組合的成員分別有,尚九熙、迪瑪希、吳建豪、王晰和徐志賢。

“我們是最國際化的一個團隊,6個人分別來自3個國家。”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意味著語言交流上,或多或少存在著障礙。

除了語言上的進步,張曉龍告訴娛刺兒(ID:yuci-er),在團隊成員的幫助下,自己在唱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講起和成員之間相處的細節,面帶笑意,語速變得輕快。

“迪瑪希和王晰兩個人都教了我如何發聲,發聲的位置在哪。而且王晰告訴我,沒有那麼多技巧的時候,就當小學生去理解這種情緒,越真誠越好。”

張曉龍發現,這些東西是共通的,無論是唱歌、舞蹈,還是表演,都沒有天然的阻隔。

目前,《追光吧》仍然處在一公舞臺的播出節點,但張曉龍告訴娛刺兒(ID:yuci-er),可以期待二公的舞臺,“那是一個更具有層次性的舞臺。我還寫了一個本子。”

但這不過是張曉龍新嘗試的一個切片。

在過往的職業生涯裡,張曉龍一直肩負著某種使命感,對於“傳統文化”的弘揚。年輕的時候,他還不敢把這件事說成是他的使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張曉龍明確感知到,這確實是自己的熱愛所在。

但這種使命並非需要宏大的行為才難完成。相反,張曉龍總是一點點地,做一些細碎的小事。譬如給古裝劇做“禮儀指導”,給很多文化節目提供免費的諮詢。

為了準確解釋古籍中的晦澀名詞,張曉龍會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年輕演員,或者學生去講述其背後的含義。“現在有些人可能稍微多懂一點,就開始打壓別人。”在張曉龍看來,這是賣弄學識,“其實,我所做的工作更多是拋磚引玉,讓感興趣的人進來之後,他們自然會更多去了解。”

作為教授傳統文化的老師,張曉龍一邊給學生以指引,一邊又從未停下學習和攝入的自覺。

如今,總會有許多節目、衛視來向張曉龍詢問一些建議,甚至有相聲節目找來,問,“張老師,你看我們這表演怎麼樣。”張曉龍總是樂此不疲去給予專業知識上的建議,帶給自己“虛榮心”的滿足,這並非貶義。

“雖然我沒收過一分錢,但我很開心。因為它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張曉龍說。

如果用骰子來形容張曉龍的人生的多種嘗試,在他在職業生涯裡,他一直保持著骰子的多個面向。有著演員、古裝禮儀指導、大學老師、綜藝嘉賓等多重身份。

對話張曉龍:離開“溫太醫”的十年後

圖源:新浪微博@張曉龍

張曉龍看來,這些都是放在他身上的標籤,但他並不抗拒標籤,也不介意大家依然叫他“溫太醫”。

在離開“溫太醫”之後的十年,張曉龍正在用美,治癒著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