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名稱來源:為何以“炮”命名“火炮”?

南宋孝宗時期,宋史記載的“火石炮”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炮。而真正的火炮實物,是在內蒙古出土的元朝大德二年炮。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火炮,大概是在南宋或元朝時期才被髮明出來。

我們都知道,藝術源於生活,文字也源於生活,現實中完全不存在的東西,古人也不會造出相應的文字。那麼,既然南宋之前沒有火炮,為何古人卻造出了炮字?其實很簡單,軍事技術的重大變革,導致炮、炮、炮三個字的合而歸一。

火炮名稱來源:為何以“炮”命名“火炮”?

炮字始於何時,如今已經不可考,但最遲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初始本意與火炮差別很大。欲瞭解炮之本義,首先看一看包字本義。

甲骨文中的包字(見下圖)非常形象,就是腹中有子的形狀,表示懷孕有胎,後來引申為將東西包裹起來等意思。

包字左邊加上一把火為炮,就是肉被火包而炙的意思。《詩經·小雅·瓠葉》中記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史記·殷本紀》中記載:商紂王有“炮烙之法”,就是我們熟知的炮烙之酷刑。《禮記·內則》記載:“炮取豚臺若將。”《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記載:“令尹炮之,盡滅卻卻氏之族、黨。”這些記載的炮字,都表示在火上燒烤或焚燒之意。

炮字通“庖”與“咆”,“庖”(廚師)大概與火有關,宋朝之前沒有炒菜,廚師經常要燒烤一些東西;“咆”是指吼叫咆哮,大概是生氣冒火了,所以“庖”“咆”與“炮”相通。

除此之外,炮也是制中藥的一種方法,把生藥放在熱鐵鍋裡炒,使它焦黃爆裂。南宋陸游《離家示妻子詩》:“兒為檢藥籠,桂姜手炮煎。”

總之,透過文獻記載來看,炮字的使用與火密切相關,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卻與武器毫無關係。那麼,燒烤之“炮”如何變成武器之“炮”的呢?這就要從中國投石車的歷史開始說起。

火炮名稱來源:為何以“炮”命名“火炮”?

所謂炮(pào)與炮,其實都是指投石機,火炮之前的石炮。

《漢書·甘延壽傳》引證已經失傳的《范蠡兵法》說:“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二百步。”可見,至少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軍隊中就已經裝備了射程可達二百多步的石炮。戰國之後,投石機在戰爭中被大量使用。秦始皇派李信攻打楚國時,項燕逆轉取勝的重要武器之一就是投石車。漢朝之後,投石機更被廣泛運用,三國劉曄製造了一種威力強大的可以自由移動的投石車,幫助官渡之戰中曹操逆轉取得勝利。唐宋時期,幾乎每一次重大的城池攻防戰中,都會出現投石車的身影。

儘管投石車出現得很早,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古人並未給這種武器正式命名,所以史書上名稱五花八門,比如“飛石車”、“霹靂車”、“拋石車”等。

西晉時期,第一美男子潘安《閒居賦》中提到:“炮石雷駭,激石蝱飛。” 唐朝李善解釋:“炮石,今之拋石也。”因此,遠端武器的“石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稱之為“炮”。

火炮名稱來源:為何以“炮”命名“火炮”?

但可能炮字過於複雜,又可能不夠形象,於是慢慢被古人棄用。由於炮車投的是石頭,與火藥毫無關係,因此起初古人沒有使用“炮”來表達投石車,而是造出了一個“炮”字。唐朝李善認為,“炮”字最初與“拋”字相通,之所以加上“石”字部首,就是含有拋石之意。唐朝章懷太子說:“以其發石聲震烈,呼為霹靂,即今之拋車也。”北宋司馬光轉引時,將“拋車”二字寫作“炮車”。

宋朝時期,“炮”這種軍事裝備得到進一步完善,《武經總要》中記載有“單梢炮”、“雙梢炮”、“五梢炮”、“七梢炮”、“旋風炮”、“虎蹲炮”、“手炮”等等。所謂“炮梢”,就是指直接拋射石頭的粗木棒,其中“雙梢炮”就是將兩根粗木棒合二為一,“凡一炮百人拽,一人定放,放八十步之外,石重二十五斤”。需要注意的是,所謂“虎蹲炮”就是為了便於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得名“虎蹲炮”,這是戚家軍的重要利器,但實際上炮名是宋朝人起的。

總之,宋朝時期的“炮”已經蔚然大觀,威力驚人種類繁多。宋朝之後,隨著熱武器火炮的出現,“炮”——投石車就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火炮名稱來源:為何以“炮”命名“火炮”?

唐朝末年,世界兵器史上迎來一次重大變革,火藥開始被運用到戰爭中。《九國志》記載:“從攻冀章,璠以所部發機下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以功授檢校司徒。”這裡的“發機下火”,就是拋石機拋射火藥球之類,被公認為最早發明火藥的證據之一。宋朝滅亡南唐時,也曾用拋石機拋射火藥球。

因此在宋朝時,少數人也以“炮”來稱呼投石車,但畢竟投石車拋的是石塊,因此“炮”才是社會主流認知。

南宋之後,隨著熱武器火炮的出現,以及得到大規模的運用,並取代了“炮”在軍事史上的地位,人們發現用“炮”來稱呼這種武器很不準確,而“炮”字卻非常形象,於是“炮”這個稱呼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也就是說,造字之初的“炮”,代表的是燒烤之意,與投石車這種武器毫無關係,但由於投石車後來被稱之為“炮”,於是在人力驅動投石機轉變為火藥驅動“投石機”,軍事技術出現重大變革之後,“炮”也就變成了“炮”。

火炮名稱來源:為何以“炮”命名“火炮”?

最後,瞭解了投石機與火炮的歷史,象棋中“炮”的來源就真相大白了。

象棋始於南北朝時,成熟於唐宋時期,因此當時象棋上的“炮”無疑不可能是火炮,而必然是石炮,應該寫作“炮”。實際上,唐初象棋棋子一開始只有將、士、象、車、馬、卒六種,隨著拋石車在戰爭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晚期相國牛僧孺提出增加了拋石機這一兵種來豐富象棋的變化,自此象棋才便有了“炮”。考古發現的北宋徽宗時象棋上,棋子兵種為將、士、象、車、馬、炮、卒等七種,還沒有出現“炮”。因此,象棋上的“炮”,必然是在火炮大規模運用之後才取代了“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