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對身後事 洛陽一家三口同籤遺體捐獻協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吉小平

洛陽喬蘭英女士身患絕症,2015年她和自己的丈夫韋紹恩及大女兒韋先穎同省紅十字會簽訂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身後遺體用於醫學研究用途。今年5月8日上午,洛陽鳳凰山生態紀念園為喬蘭英和韋紹恩夫婦建立的紀念雕像落成。

想籤遺體捐獻協議,周邊親朋有贊成也有反對

5月8日上午,洛陽鳳凰山生態紀念園舉行了一場簡短而肅穆的紀念儀式,儀式上喬蘭英女士的生前好友——一對老夫婦,在現場簽下了遺體捐獻協議,同時墓園落成遺體捐獻者紀念碑和喬蘭英與韋紹恩夫婦的紀念雕像。

面對媒體,這對剛剛簽完遺體捐獻協議的老夫婦不願談得太多,韋紹恩向記者介紹說,這對夫婦生活在洛陽市的城中村,周圍居民相對保守。

其實最初喬蘭英和韋紹恩夫婦及女兒決定捐獻自己身後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時,也遭到過親屬的反對。2012年底,當時74歲的韋紹恩將自己捐獻身後遺體的想法告訴老伴兒後,老伴兒不僅沒有反對還表達出“你要去捐獻,我也去”的想法。但對於父母的想法,全家卻分成了兩派觀點。

韋紹恩夫婦共有三個兒女,一個女兒和一對雙胞胎兒子,學醫出身並在醫院上班的大女兒韋先穎對父母的想法表示支援,但是基於傳統觀念兩個兒子並不贊成。最終在父母和姐姐的說服下,他們也同意了父母的想法。

2013年4月1日,韋紹恩和他的老伴兒及女兒三人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表,隨後按要求將申請表交至市紅十字會。4月25日,他們收到了由省紅十字會志願捐獻遺體接受中心和鄭州大學醫學院人體館蓋章確認後的申請表,正式成為志願遺體捐獻者。據悉,這是洛陽市首例一家三口同時簽下遺體捐獻協議的案例。

一家三口坦然面對身後事,“走得乾淨、簡單!”

2016年1月22日,喬蘭英女士走完自己74年的人生,在醫院病重逝世。2016年1月22日16時,喬蘭英的遺體被負責遺體接受的工作人員運走。

韋紹恩對記者說,他和老伴在簽署遺體捐獻協議時,在是否需要遺體骨灰一欄毅然填寫了“不要”!韋老先生解釋說,要骨灰會給子女增添麻煩,還要考慮骨灰安放的地方,即使搞水葬也會給子女們增添很多工作。韋老先生一直強調“走得乾淨、簡單!”

5月8日上午,韋紹恩的女兒韋先穎作為遺體捐獻者在儀式上表示,為人子女,父母的喪事如何辦理,是自己不能迴避的重要問題。她認為遺體器官捐獻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一方面對社會來說,遺體器官捐獻為社會醫療衛生事業做貢獻,人體解剖、醫學研究都需要大量的遺體來源,另一方面對逝者個人來說,人離世後身體對自己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而遺體器官捐獻讓自己的器官在別人的生命中延續,用自己生命的最後閃光照亮別人生命的征程,這是一種很高尚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是一種科學的態度,也是一種偉大、無私的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