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峰:傳統戲劇的甦生與創新——觀看新編秦腔《賣妙郎》後的一點感想

柏峰:傳統戲劇的甦生與創新——觀看新編秦腔《賣妙郎》後的一點感想

秦腔傳統戲劇《賣妙郎》講述了一個“忘恩負義”和“知恩圖報”兩種不同型別人生故事,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的故事:周文選科考得中為官,屈服於相府的壓力,與千金為婚,休掉了在家贍養公公艱難度日的原配妻子劉會英,無可奈何,只好強忍悲痛“賣子”求生,由此產生系列戲劇情節與矛盾衝突,塑造出一個“賢惠”而“剛強”的並能在困苦中恪守傳統倫理道德中最為講究的恪守“孝道”的女性形象。

“孝道”在傳統文化認識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為和價值概念,也是傳統社會一切倫理道德建立起來的思想基礎,《賣妙郎》就是透過“高臺教化”來宣揚和提倡這個“孝道”,順之則得乎人心,逆之則不得人心,而在傳統社會里,一般透過“忘恩負義”和“知恩圖報”的表象故事來昌明這一價值概念和行為,例如婦孺皆知的戲劇《鍘美案》等,就是此類倫理道德的比較典範的藝術反映,當然,這部戲劇也不例外。

柏峰:傳統戲劇的甦生與創新——觀看新編秦腔《賣妙郎》後的一點感想

《賣妙郎》原作比較長,澄城縣秦鶯文藝演出團目前演出的這齣戲做了一定的刪改,屬於新編的戲劇。我覺得刪改的很成功。一是符合了現代觀眾的審美心理和審美習慣;二是故事更加集中,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三是情節依然跌宕起伏,主題更為突出。由於現代社會早已經成為“縮略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不再是傳統社會比較緩慢而是變得異常緊湊,加之新媒體的廣泛普及,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需要也有了新的變化,刪減了的《賣妙郎》正好適應了這一藝術欣賞趨向,所以,能得到觀眾的歡迎和認可。確實如是,如果傳統的戲劇或者其他藝術門類,不注意這個趨向,那肯定是“孤芳自賞”,只好“幽閉”在古老發黃的故紙堆裡,得不到新的藝術生命的煥發。

戲劇藝術是講究“程式”的,人物的說、念、唱、打都有一定的要求,以此來很好地反映人物的喜怒哀樂以及表現各種生活狀態,澄城縣秦瑩文藝演出團的演員,從表演上來看,具有紮實的舞臺表演功力,尤其是扮演小妙郎的演員,我覺得對角色的理解十分到位,舞臺功底紮實,透過正確詮釋戲劇“程式”和對角色的深入理解的形體動作,淋漓盡致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戲劇,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演員在表演自己。在舞臺中,演員的個體就消失了,呈現出來的是戲劇中的人物,前者消失得越徹底越好,才能完全投入到人物裡去,人物形象才能更豐滿更動人。這是藝術創作的一個奧秘,問題是這個奧秘現在的創作者和表演者忽視了或者根本不明白這個道理。

舞臺的背景設定和道具設計,應該和整個劇情協調統一才好,不能只講求視覺效果而忽略了對戲劇內容的表現。應該根據劇情來下功夫設計舞臺背景,積極襯托整個戲劇的劇情和人物形象的表現,否則,起不到應有的藝術作用。再次,對人物的唱詞也應該狠下功夫透徹理解,才能更好地透過唱詞塑造人物形象。

柏峰:傳統戲劇的甦生與創新——觀看新編秦腔《賣妙郎》後的一點感想

對於傳統優秀劇目的挖掘,還是要本著“推陳出新”的藝術方針,去掉封建腐朽的東西,保留新生的具有積極能量的東西,當然,這是需要專業的戲劇研究者的努力,也需要表演團體的演員的共同努力,這是題外的話,就此打住。

總之,這是一臺傳統的好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努力倡揚傳統文化以及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背景下,重新挖掘整理傳統戲劇《賣妙郎》並在舞臺展演,確實具有一定的社會教育現實意義。這部秦腔戲劇能入選省劇協評選的優秀劇目,可以說明這一點。打造一臺好戲劇不容易,澄城縣秦瑩文藝演出團盡力了,為傳統戲劇的甦生與創新走出一個新途徑,希望在今後的演出中更加精益求精,贏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肯定。

柏峰:傳統戲劇的甦生與創新——觀看新編秦腔《賣妙郎》後的一點感想

*配圖、配樂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編輯刪除*﹀﹀﹀

掃碼關注掃碼關注 更加精彩主 辦:渭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 編:趙粉絨本期編輯: 王 瑞聯絡電話:0913-2126170地 址:渭南市朝陽路東段21號投稿郵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