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評析|這檔綜藝每次翩翩起舞都浸潤著文化縮影

近幾年,國潮作為現代時尚景觀中的獨特呈現,將先鋒與復古巧妙碰撞,在追求個性化表達的青少年群體之中頗具吸引力,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搭上國潮的列車。除了方興未艾的漢服、出圈的故宮等博物館文創以及成為各大景區標配的特製文創雪糕,越來越多的消費品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國潮款”。就連綜藝也不例外,國風國潮成為熒屏生力軍。

舞蹈新綜藝《舞千年》則講述了蘊於舞蹈之中的華夏故事。節目一經開播就好評如潮,5位薦舞官的故事讓觀眾在這檔綜藝中獲得了意味雋永的視聽愉悅,也再次印證了精心打磨的國潮風尚對於年輕人的巨大吸引力。

深度評析|這檔綜藝每次翩翩起舞都浸潤著文化縮影

國潮方興未艾

“每一幀都是文化自信”

國潮之熱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綜藝製片人捕捉到。不過,不少令人眼花繚亂的國潮產品對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仍然是淺層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輕其裡。一些綜藝節目仍然簡單的把穿古裝當做國潮IP的唯一表現,或是在遊戲環節中穿插一些傳統文化的科普介紹,有時未免顯得突兀且沒有代入感。國潮不是一種簡單的拼盤雜燴,而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深度融合。綜藝節目如何“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是每一個有追求的綜藝節目都在反覆叩問的問題。

《舞千年》則將破題點選擇在了中國古典舞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先秦時期琅琅上口的民歌活了起來、動了起來,一股《詩經》的清新之風拂面而來。迎春慶典之上,七星鼓上翩然起舞,七位仙女從天而降腳踏日月星辰,飛舞作歌的恢宏氣象,讓厚重、古樸、有距離感的歷史文化的嚴肅形象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傳統經典變得美輪美奐。一舞終了,無需贅言,觀眾便能感受到青年女子對於感情萌動的渴求,同時也對東漢時期的禮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經過千年歲月洗禮的中國文化自帶一種雋永、平和的博大氣韻,儘管這種氣韻與當下快節奏、高強度的都市生活有所牴牾。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衝突,才更吸引現代年輕人去撩開歷史的面紗,洞察傳統之美。《相和歌》的輝煌漢樂,《俠骨傘影》的俠骨柔情,孔子弟子書聲琅琅的《書簡》,上巳笄禮美不勝收的《踏歌》。一段段舞蹈,起舞間滿滿詩意的浪漫滾滾而來。透過劇情向引導歷史,再用舞蹈謳歌史事,輔以舞蹈美學和鏡頭語言的極致融合,讓停留在文字記載中的傳統氣韻如畫卷般在使用者面前徐徐展開。正如網友所言,“每一幀都是文化自信。”

打翻傳統舞蹈競技綜藝模式

影視劇呈現方式不落窠臼

近年來我們在熒屏上不難見到舞蹈類綜藝節目,那些以競技選秀為核心的綜藝真人秀多半會穿插著舞蹈畫面,青春靚麗的身影固然吸引人,然而千篇一律的舞蹈競技模式看多了,也會帶來審美疲勞,舞蹈類綜藝節目亟需尋找新的綜藝表達方式。國風舞蹈以其清新雋永的風格,迎合了當下觀眾的審美和情感需求。

在《舞千年》總導演馮錚看來,舞蹈因“長於抒情短於敘事”的特點導致人們對舞蹈作品文化內涵的解讀是迂迴的複雜的。節目組大膽推翻了舞蹈競技的綜藝模式框架,以影視劇的方式來進行節目拍攝,將每集一個精煉的歷史故事和韻味悠長的舞蹈完美契合在一起,用舞蹈去表達中國人的情思以及審美意象,讓舞中有情,史中有劇,留給觀眾繞樑三日的美好體驗。

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一婦孺皆知的短句為例。製作組運用巧思對這一簡潔明瞭的話語進行了沉浸式情境的設定,“仲弓避雨”“學子丹論笛”的劇情與載歌載舞的場景完美融合,帶領使用者進入大同的幻夢之中,也讓使用者對見賢思齊這一美好願景有了更為具體的想象,盡顯文化底蘊之美。

[圖片7]

嚴謹的歷史故事敘述,典雅雋永的舞蹈風姿,餘韻悠揚的歌聲都能感受到節目組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敬畏。同樣是載歌載舞的情景,我們在《舞千年》看到了與迪士尼歌舞電影、印度歌舞電影完全不一樣的呈現方式與表達。中國傳統古典舞蹈是含蓄溫婉的,是矜持端莊的,是一唱三嘆餘音嫋嫋的美的質感。深入捕捉中國傳統古典舞的特徵,《舞千年》從每一個細節入手,服化道個個環節嚴絲合縫,將帶有傳統文化美感的詩詞、舞姿、音樂、服飾、禮儀融入其中,真實還原歷史環境。

[圖片8]

單《相和舞》這一支舞的場景切換就有鬧市、皇宮、天上宮闕三處。《火》的特效更可謂是神來之筆,舞蹈與科技結合,以人擬火,舞者的指尖如同跳動的火苗,在黑暗中顧盼搖曳,生命似火般濃烈,節目組的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在舞者的選擇上,節目組更是精益求精,嚴格把關。《舞千年》對所有薦舞官、情景劇主人公的選擇的唯一標準就是服務於舞蹈的呈現,必須滿足和舞蹈緊密相關、現在或者曾經是舞者的硬性條件。《舞千年》的全部舞者,都是來自於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歌劇舞劇院、甘肅省歌舞劇院的專業舞者,實力水平不俗,《相和歌》“七仙女下凡”一幕曾引得無數網友讚歎,該舞蹈在微博話題的總瀏覽量超1億次,令人驚歎的視覺呈現效果背後是北舞學生37次吊威亞的高難度嘗試。

傳統衛視+影片平臺聯動

賦予大眾對話傳統文化的無限可能

《舞千年》節目在播出之後能迅速出圈,和其播放平臺受眾也有一定關係。《舞千年》由河南衛視和B站聯手打造推出。前者是因普及唐風宋雅,接連推出《唐宮夜宴》《洛神水賦》《龍門金剛》等文化氣質鮮明的舞蹈而在年輕群體中封神的傳統衛視,後者則是Z世代的最大文化聚集地、是最活躍的青年社群B站。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B站國風愛好者已達1。36億,國風主題影片超過100萬支。這也是傳統電視內容出圈B站的基礎。集中的國風受眾群體造就了B站青睞國風內容的社群氛圍,形成國風內容孵化的土壤。B站的“國風熱”也離不開平臺的大力助推,從而讓使用者看到更加多元新潮的國風。

[圖片11]

破圈,讓好的內容觸達更多使用者,是每一個內容製作人的美好願景。

總導演徐鵬形容《舞千年》是“兩個15分鐘加上8個月的節目”——河南衛視和B站決定做《舞千年》只用了15分鐘,而節目從製作到播出經歷了8個月。傳統電視的內容製作和導向把控能力、全渠道傳播以及社會公信力與B站新穎的表達方式、多樣的亞文化圈層、多才多藝的UP主群體資源形成了優勢互補,這場聯手,無疑是一次漂亮的雙贏,也是對於其他綜藝平臺的一個啟示範本。

對於觀眾來說,好的內容永遠是受到認可和喜愛的最關鍵因素。當下,傳統文化審美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該束之高閣,而應以更炫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全面提升節目內容的影響力、傳播力,僅靠衛視平臺自有使用者量是遠遠不夠的,製作方在用心做好內容的同時,也應衝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維桎梏,抖音、快手、微信、微博以及聚集了大量亞文化愛好者的B站等多媒體客戶端,都可以成為傳統電視內容傳播的主戰場。

在倡導淨化熒屏風氣、重塑影視文化風尚的現實語境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勢在必行。眾多出圈的文化節目都在努力挖掘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把選取適合影視化表達的內容,結合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技術手段作為國風國潮的主攻方向,力圖為觀眾呈現一場文化盛宴。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以優質國潮IP為特徵的綜藝節目將會愈來愈多,厚重深邃而又不失靈動活潑的國風國潮,必將在新時代的熒屏上持久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