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戶”巡山

新華社成都12月5日電題:“獵戶”巡山

新華社記者肖林、謝佼、張超群

密林中一隻踱步的盤羊,渾然不知身旁的鐘俊德等幾位“老獵戶”。“老獵戶”們靜靜站定,十米、二十米……直到盤羊跳躍著離開,誰也沒有動。這些昔日的捕獵高手,不帶弓弩,不帶火藥槍,也不帶套索,非但不打獵,反而在日夜巡山護林。

鍾俊德今年60歲,是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新驛村的巡山護林隊員,這支巡護隊14名成員中有12人曾是獵人。他們巡護的38。8平方公里森林以前就是他們的狩獵場,過去打得“連野雞都沒剩幾隻”,今年已經拍到2只帶幼崽的大熊貓。

“獵戶”巡山

這是在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新驛村紅外相機拍攝到的亞洲金貓影像。

上世紀80年代,新驛村全村130餘戶村民家家有弩箭、獸夾、套索,曾是遠近聞名的獵戶村。後來,中國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加大,獵殺野生動物成為違法行為。

鍾俊德就曾因參與盜獵,被判刑入獄7年。“那時候我們不懂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刑滿釋放後,鍾俊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打獵工具統統上繳。回想過去做獵人的經歷,他總覺得像是欠了債,“打光了動物,那以後子孫後代,誰還認識熊貓,誰還認識盤羊?”

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促使當地改變竭澤而漁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只有保護好身邊的綠水青山,才有未來。

鍾俊德家現在最大的收入來源是養了幾十箱蜜蜂。生態好了,蜂蜜的產量和質量也都上去了,每年給老鍾帶來2萬多元收入。目前村民們依靠種養殖、生態補償、養蜂、種藥材,人均年收入過萬元。村裡還爭取到“以電代柴”政策,每度電從5角錢降到2角錢,村民用得起電,自然不再砍柴生火。

“獵戶”巡山

這是在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新驛村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影像。

2017年,當地政府和社會公益組織支援新驛村啟動協議保護地試點,協議內容包括“防範盜獵”“森林滅火”等,視保護程度給予村民補助。

昔日獵人浪子回頭搞保護有很多優勢。“獐子不走溝、岩羊翻山頭。”說起動物的習性,“獵戶”個個是“專家”——林麝為了求偶或標記領地,愛在固定的樹樁“林麝棍子”上蹭,所以便可“守棍見麝”。盤羊是“七上八下九歸源”,七月吃完嫩草的盤羊要上山,八月帶崽的母獸要下山,九月又都到回到海拔3000米以上難見蹤跡。

所以,“獵戶巡護隊”安的紅外相機沒有一臺“放空”,動物“出鏡率”很高。今年4月收集的一批紅外相機資料中,有9臺相機在不同區域拍到了大熊貓。盜獵分子在他們眼裡更是“無處遁形”,非法安放的獵套逐漸難見蹤跡。

“獵戶”巡山

四川省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新驛村巡護隊隊員收繳的獸夾、套索等捕獵工具。

“大家過去比的是哪個爬山快、哪個槍法準,現在說這些都羞人。”鍾俊德說,現在比的是誰安的相機裡,拍到的大熊貓、金絲猴、毛冠鹿等動物多。一有發現都很激動,等不到下山,大家就會爬到山頂有訊號的地方把影像傳回保護站。

“獵戶”巡山

四川省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新驛村巡護隊在巡山途中。

巡護隊員告訴記者,他們最喜歡一隻頻繁出鏡的熊貓幼崽,看著它從去年的10來斤,一點點長到現在大概50多斤,就像看著自己的娃娃在一點點長大。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平武縣棲息著335只野生大熊貓,目前當地正透過設立生態管護崗位、加強產業培訓等,積極推動保護區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圖片為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