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一下李白的一生

唐玄宗暮年時,寵愛年輕美貌的楊貴妃,並把她的近親都封了官。唐玄宗和楊貴妃每天都在宮裡飲酒作樂,時間久,宮裡的一些老歌詞聽膩了,他便派人到宮外去找人來給他填寫新詞。就這樣,賀知章推薦李白進了宮。

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是涼武昭王李屬的後代。李白出生在西域碎葉城(位於今巴爾喀什湖南),5歲的時候,他父親才千里迢迢拖兒帶女回到內地,在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縣)清廉鄉(一作青蓮鄉)定居下來。

李白的父親從小就對李白進行嚴格的教育和培養,所以李白5歲時就能誦六甲,10歲時就讀遍了諸子百家的書,連佛經、道書他也拿來讀。

20歲前後,李白遊歷了蜀中的名勝古蹟,並作了《登錦城敬花樓》、《白頭吟》 、《登峨眉山》等名詩。雄偉壯麗的山川,開闊了李白的視野,養育了李白廣闊的襟懷、豪邁的性格和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李白決心像歷史上一些傑出人物那樣,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他不願像當時的讀書人那樣,走科舉入仕的道路,而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學問、品德,獲得聲譽,一舉成名。

抱著這種目的,李白在家鄉時就開始了“遍訪諸侯”的活動。出蜀之後十餘年中,李白遊歷了大半個中國。他的求仕活動未獲得成效,他的詩歌卻越來越成熟了,而社會的閱歷和生活的磨難,更使他洞悉到世態的炎涼。在這期間,李白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他自己也因而名滿天下。後來,賀知章利用唐玄宗找人填寫歌詞的機會把李白如何有才學、如何想為國出力的情況奏明瞭唐玄宗。唐玄宗很愛才,對李白的詩也十分欣賞,當即決定召見李白。

公元742年,李白應召進宮。10餘年來的願望終在這天實現,李白簡直有點飄飄然了,於是他口中吟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高高興興地面見唐玄宗去了。

李白到長安後,被安置在翰林院,以才華出眾經常為皇帝起草詔命,或侍從皇帝出遊,寫些宮廷題材的詩文;侍從之暇,則在繁華的長安市上游冶飲酒,賀知章金龜換酒的事就發生在這時候。對於他們的宴飲盛況,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有生動的記載,李白的風采最為出眾:“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但是由於他本人的桀驁不馴,不但官僚顯貴容不得他,連唐玄宗也打消了重用他的念頭,把他晾在一邊。 李白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經過番思索,終於下決心離開。 就這樣,他懷著怨憤而又眷戀的心情,告別皇帝,告別京城。這時距應詔入京剛好3年。他的名篇《蜀道難》、《行路難》、《月下獨酌》以及一部分《古風》,都寫於這個時期。

李白不幸離開長安,卻趕上了一個千年的約會。這個意外的相逢,或許是文學史上最美的故事。他出京後,向東到了洛陽,在這裡和杜甫相遇。詩仙和詩聖終於會面了,而且還加上了高適。他們三人一同東遊梁宋,終日痛飲狂歌,慷慨懷古。這年的秋天,高適一人獨自南遊,李白和杜甫繼續同行,到了齊魯大地。二人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結下深厚的友誼。

此後李白繼續自己的天涯孤旅。他北遊燕薊,南返梁宋,往來於宣城、金陵等地,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前後共10年時間。 這10年是他創作的高峰期。他或批判現實,或寄情於縱酒求仙,或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或懷念真摯的情誼。《夢遊天姥吟留別》 、《將進酒》、 《梁甫吟》、《遠別離》 、《秋浦歌》 組詩、《宜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哭晁卿衡》、 《贈汪倫》 等篇章,就寫於這一時期。《宜州謝朓樓錢別校書叔雲》寫於居留宣城期間。謝朓樓是南朝謝朓擔任宜城太守時修建的樓。李白對謝朓十分欽服,登上他的故樓,自然會有萬千感慨: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