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戚景通後半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個兒子。

他日盼夜盼,終於在56歲那年,夫人王氏懷孕後,產下一名男嬰。

這可真是蒼天有眼,求子得子啊。戚景通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

第二日,聞訊前來祝賀的人絡繹不絕。

這時,一人走到戚景通身邊拱手賀道:“戚兄老來得子,可喜可賀啊,這下可得給孩子取個好名字啊!”

戚景通思忖片刻,說道:“今日天氣甚好,一片光明,就叫他繼光吧!希望他日後成為一個光輝人物,也希望他繼承祖業,光宗耀祖。”

多年後,這個襁褓中的孩子不負父忘,不僅成為一代名將,還將“戚繼光”三個字永刻青史。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為大明立下禦侮奇功的戚繼光,幼時可讓家人傷透了腦筋。

6歲的戚繼光,到了習文的年紀,家人一刻也不敢耽誤,給他找來了私塾先生。

在先生面前,小戚繼光表現得極為認真,可只要先生稍不留神,他就沒了蹤影。一來二去,先生只好將門上了鎖。

方法總比困難多,為了不被困住,戚繼光就練就了翻牆術。

先生換了一茬又一茬,戚繼光卻依然是那個戚繼光。

頑皮歸頑皮,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是非觀在他心裡慢慢紮根,他最看不慣的就是恃強凌弱。

一次,城裡的官家惡少仗勢調戲一名年輕寡婦,戚繼光看在眼裡,怒在心裡。他覺得有必要教訓一下這個狂妄之徒。

看看自己瘦小的身軀,戚繼光決定智取。

一天,戚繼光的夥伴們將惡少騙進城隍廟,早已埋伏在屋頂的戚繼光,脫下褲子,對著惡少就撒了一泡尿。

戚繼光覺得這樣太便宜對方了。於是,經過他多次考察,又啟動了另一方案。

這天夜裡,在惡少必經之路上,戚繼光舉起麻袋套住了對方的頭,小夥伴們一擁而上,拿著棍子就是一通亂掄。

當惡少摘下麻袋時,戚繼光等人早就沒了蹤影。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三天兩頭就有人上門告狀,退休在家的戚景通決定好好管教管教這個不成器的兒子。

為了兒子能成為將才,戚景通每天讓兒子“聞雞起舞”。

為鍛鍊戚繼光的耐力,戚景通規定他每天必須跑十多里路;為鍛鍊戚繼光的臂力,戚景通就讓兒子每天舉石鎖。

練刀劍、跑步、舉石鎖成了戚繼光每日的必修課。

被迫幹某事會逆反,可熱愛就不一樣了。誰都沒想到,這魔鬼般的訓練,戚繼光居然會甘之如飴。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戚繼光是岳飛的小迷弟,他立志要成為像岳飛一樣文武雙全的人。

一次, 父親問戚繼光:“岳飛曾說過什麼話?”

戚繼光回答:“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國家就興旺。”

父親叮囑道:“對,你要終生記住這句話,認真讀書,苦練武藝,才能為國立功,幹一番大事業!”戚繼光連連點頭。

十五六歲的戚繼光,武藝已十分了得,能在賓士的馬上,拉弓搭箭,直中目標。

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衰老相伴而生。

嘉靖二十三年,由於常年征戰,72歲的戚景通積勞成疾,臥床不起,便交代戚繼光立刻入京辦理襲職手續。

剛滿17歲的戚繼光踏上了入京之路,也開啟了戎馬一生的生涯。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有機會施展抱負了,戚繼光懷著激動的心情,辦理了襲職手續。

可足足等了兩年,戚繼光才被正式分派,管理登州衛所的屯田事務。

嚮往建功立業的戚繼光,被這盆冷水澆得透心涼。

嘉靖二十七年,轉機來了,朝廷抽調衛所士兵去薊門戍守,防衛韃靼騎兵入侵京城,戚繼光就在抽調的範圍內。

可遲遲未見戰事,戚繼光每天除了練兵,就是習武,日子久了,難免會感到乏味,閒來無事時,就寫了一本《備俺答策》遞交朝廷。

過了許久,也沒見朝廷回覆,又恰逢武舉考試,戚繼光二話沒說,直接報名山東鄉試。

已經有官職了,戚繼光為何還要參加武舉考試?

明代中後期,外敵肆虐,邊防越來越虛弱,朝廷重武舉,輕世襲。戚繼光想憑藉自己的本事求取功名,成為一名真正的將領,建功立業。

22歲的戚繼光,以普通人的身份,憑藉嫻熟的武藝和精妙的箭法,中了鄉試武舉。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兵十幾萬進犯大同,直逼京師,此時戚繼光正巧在北京參加會試,機會就是來得這麼突然。

有現任軍職的戚繼光不但主動請戰,戍守九門,而且積極上書,朝廷也採納了他的禦敵方策。

這次戰爭持續不長,但戚繼光出色的軍事才華得到了朝廷認可,並被記錄為“將才”。

兵部主事計士元在推薦書裡,這樣評價戚繼光:“留心韜略,奮跡武闈。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職而操持不苟。”

這一年,戚繼光23歲。

如果說“庚戌之變”只是牛刀小試,那麼三年後,戚繼光抗倭,就是施展抱負的真正開始。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嘉靖三十二年,26歲的戚繼光升任署都指揮僉事,專門防禦山東海上倭寇。

與前幾任的摸魚官員不同,戚繼光剛一到任,就開始調查地形,巡視海防,甚至還拜訪了一些參加過抗倭戰爭計程車兵,詳細詢問倭寇的活動規律與作戰特點。

倭寇什麼時候會在哪裡登陸、排兵習慣與聯絡訊號、兵敗後會使什麼計策脫身……

除了充分掌握倭寇的知識外,戚繼光也對海防積弊進行了革新。沿海每15公里設一個驛站,驛站中間設烽火臺,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防備倭寇偷襲。

這兩年多看似無聊的日子,為戚繼光在日後抗倭實戰方面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就在戚繼光在山東靜等倭寇來襲的同時,浙江的倭寇肆虐猖獗,抗倭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

這種情形下,戚繼光被朝廷調往浙江。後經浙江總督胡宗憲舉薦,戚繼光受命擔任參將,分別防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地。

多年的準備,就為此刻的到來,戚繼光終於踏上了自己嚮往已久的建功之路。

沒多久,倭寇來襲,龍山所一戰,明軍人數大於倭寇十倍數量,卻被倭寇打得陣腳大亂、抱頭鼠竄。

戚繼光參與了幾次抗倭之戰,每次都被氣個半死。可生氣歸生氣,在戰後,戚繼光都會思考總結。

幾次覆盤之後,戚繼光認為:教兵之法,練膽為先;練膽之法,習藝為先。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戚繼光思慮再三,決定練就一支精兵勁旅。

可他剛一開口,就遭到了部下的強烈反對:“我常聽人說,江南人柔弱,練不出精兵!而且之前也有人練過兵,也沒出什麼效果!”

戚繼光有些激動:“我認為這是偏見,這麼大的浙江,怎麼可能沒有勇士?況且兵貴在練,不練是出不了精兵的!”

他不顧別人的反對,毅然上書,並向上級做出保證:“誠得浙士三千,親行訓練,比及三年,足堪禦敵。”

上級應付地撥給他三千士兵。戚繼光親自操練這些士兵,操練之法他早已成竹在胸。

一年半後,這些士兵對陣倭寇時,一改臨陣脫逃的習慣,不僅奮勇殺敵,而且連續殲滅了倭寇多個巢穴。

至此,嘉靖三十八年入侵溫州、台州兩地的倭寇,被全部消滅。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戚繼光一直在浙東前線英勇奮戰,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名勇將。

這支隊伍雖在戚繼光的帶領下,打了多場勝仗,但戚繼光深知,他們身上沾染的明軍惡習已經根深蒂固。抗倭之路,任重而道遠,這支隊伍無法承擔如此重大的使命。

於是,戚繼光決定招募新軍,創立一支像岳家軍一樣軍紀嚴明的戚家軍。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透過戚繼光的觀察,以及多年的作戰經驗,他認為以客軍抗倭不是長久之計,用民保民,而且是當地人民,才是硬道理,因為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誓死保衛家鄉的決心撼動著戚繼光的心。

從浙江哪個城市募兵?一時難住了戚繼光,直到他看到了一場民間械鬥。

一個叫施文六的永康鹽商,聽說義烏有一座八寶山,便猜想山裡一定有金礦、銀礦,便帶著家鄉一百多人前去採礦。

義烏的百姓聽到這個訊息後,為保衛家鄉山水,上山將施文六等人團團圍住。

見情況不妙,施文六等人撒腿就跑。可幾個月後,施文六又帶了一千多人來,強行開採。

義烏人民不滿,前去談判,未果,就發生了械鬥。這起衝突中,施文六等30多人被殺死,義烏人民收回了八寶山。

永康人民知道後,糾集了3000多人前去義烏報仇,直接在八寶山上打出旗幟,佔山為王。

義烏人民當然不願意了,手拿刀槍、農具,一起衝上八寶山,不論男女老幼一同上陣,父親傷了兒子替,哥哥死了弟弟上。

這場歷時四個月的械鬥,義烏人民誓死保衛家鄉的精神,極大震撼了戚繼光。

他心想,這不正是士兵該具備的無畏品質,軍隊需要的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嗎?

戚繼光立刻前往義烏招兵,這支由農民、礦工為主的4000人軍隊,就是戚家軍最初的隊伍。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戚繼光著重訓練士兵們的近身武力值,並因地制宜,創造了鴛鴦陣法。兵器長、短相接,矛、盾緊密結合,陣型靈活多變。

與戚家軍多次碰面後,倭寇傷亡慘重,為躲避戚家軍,倭寇採取了你來我跑的方法,轉而進攻其他地方。

一會支援這裡,一會支援那裡,戚家軍忙得不可開交,在臺州更是九戰九捷,令倭寇聞風喪膽,再也不敢進犯臺州。

戚老虎的威名就此傳開,戚家軍也名震天下。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從山東抗倭到仙遊一戰,十四年的時間裡,戚繼光的足跡踏遍了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沿海。

他率領的戚家軍更是成了倭寇的剋星,多年來滋擾沿海諸省的倭寇終於被蕩平。

戚繼光做對三件事招義烏兵、改造兵器、創新陣法,成了抗倭名將

南方的倭亂一平,北方軍事防禦的漏洞日漸凸顯。明政府任命戚繼光總管薊州、昌平、遼東、保定軍務,管制四鎮。

戚繼光上任後,考察了邊塞詳情,發現南方那套戰術根本無法應用於北方。鑑於北方的地形、蒙古以騎兵為主力,戚繼光創立了車兵、騎兵、步兵三軍聯合作戰的新戰術。

除此之外,戚繼光還上書朝廷,希望加固長城進行防禦,並呈上了具體的修建圖紙。

隆慶三年,41歲的戚繼光在黃沙漫天的邊塞,親自督建長城。經過兩年多的施工,隆慶五年秋,東起山海關,西至鎮邊城的一千多公里邊防線上,屹立起了一道鋼鐵防線。

戚繼光鎮守北方的十年間,與蒙古騎兵交戰,五戰五勝,朝廷為了嘉獎他,升他為少保兼太子太保,這也是明朝武將的最高榮譽。

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他的一句詩: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戚繼光曾在文章裡寫道:務必做好官,敢於進取,而他利害勞頓,皆不屑計也。

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個志向。

。 END。

【文| 著陸的兔子】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