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有痛”胃鏡,為什麼不讓吃東西?

小李是一位麻醉科醫生。前不久,由於嗓子乾啞、異物感,他決定去做一個胃鏡看看。

這時,有的朋友會納悶:嗓子疼,你做胃鏡幹嘛?

這是因為,做胃鏡檢查,嗓子是必經之路。

在他看來,反正胃一直不好,順便也做一個胃鏡。這樣,可以一舉兩得。

關於麻醉方面,他堅決選擇了“有痛”胃鏡。

做完“有痛”胃鏡,為什麼不讓吃東西?

有的人很納悶:你一個麻醉科醫生,為什麼不選擇無痛胃鏡?

小李也解釋說,他是想體驗一下“有痛”胃鏡是什麼感覺。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體驗一下的可能是有,但更多的是害怕。胃鏡檢查,勢必要和麻醉醫生爭搶氣道。而一旦麻醉醫生失去對病人氣道控制權,將會非常擔心。如果被麻醉,也就意味著,他的氣道控制權就得交給同事控制。一旦失去控制,勢必非常危險。

都說“知道多了才害怕”,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正是因為知道有這樣的風險,因此他才堅決選擇“有痛”胃鏡。

做完“有痛”胃鏡,為什麼不讓吃東西?

所謂“有痛”,指的是清醒狀態下、非全麻狀態下實施胃鏡檢查。但並不是一點麻藥都不用。

清醒狀態下做胃鏡,最難受的地方,就是咽喉部的噁心感覺。因此,檢查的時候,要先進行咽喉部的表面麻醉。其過程是,透過含麻醉藥的方式,使咽喉部的感覺下降。

他也非常清楚的是,這樣做肯定還會有感覺,並且也會很難受。但是,為了安全,只能忍。

到了這裡,他也終於明白一個道理:為什麼知識水平越高的病人,大多都膽子很小。

輪到他做胃鏡檢查的時候,腔鏡室醫生讓他含了一支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局麻藥。這種藥,他一直給病人用,但從不知是何味道。這一次,他終於體驗了。

剛開始含下去的時候,他感覺有一種莫名的味道,但尚可忍受。

過了一會,他感覺舌頭尖有一些麻了。儘管他一直努力仰頭、把麻藥往後倒,但還是阻止不了些許麻藥跑到舌尖的部位了。

過了幾分鐘後,腔鏡室護士同事告訴他可以嚥下去了。不放心的他,點頭應允、但沒有嚥下去。按照他想,多麻一會,麻藥能滲透更好一些。

做完“有痛”胃鏡,為什麼不讓吃東西?

躺在檢查床上之前,他才把麻藥都嚥下去。

嚥下去的瞬間,他覺察到哪裡不對勁了:儘管嚥下去了,但似乎有些費勁、又有些不完全,總感覺嗓子有東西。

帶著一絲恐懼,他躺在檢查床上等待胃鏡檢查。

儘管含了麻藥,但粗大的胃鏡還是讓他難以忍受。如果不是礙於同事面子,也許就放棄了。

在鼻涕一把、淚一把的檢查之後,他晃了晃頭起來了。

那一刻,他感覺血壓可能都上來了。

起來後,護士告訴他:兩個小時不能吃飯不能喝水。

聽到這樣的囑咐,他心裡想:平時,都是自己告訴別人怎麼禁食水;現在,卻輪到別人指揮自己了。另外,關於為什麼不能吃喝,自己知道原因、也能拿捏好。於是,他迅速返回科裡繼續工作了。

走在路上,他已經覺得麻藥在逐漸散去了。

回到科裡,不信邪的他,稍稍抿了一小口水。

令他沒想到的是,水竟然完全不受控制的嗆進了氣管。

這時候他才真正體驗到,什麼叫不受控制。

做完“有痛”胃鏡,為什麼不讓吃東西?

很快,他在大腦裡重新梳理了一下知識點:吞嚥反射,並不是完全由人的意志決定的。大部分情況,都是人體的反射來控制的。比如,人的呼吸。你可以暫時憋氣,但人體決不允許你長時間憋氣。

對於吞嚥來說,人的意識可以控制咀嚼以及吞嚥的動作發起。甚至,人可以主動把食物送到咽喉部位。但是,食物一旦進入咽喉部位,就不受人的控制了。吞嚥反射,會迅速封閉氣道、推動食物進入食道。

有的人說,中途能不能停下來?

答案是,停不下來。這是因為,咽喉部位分佈的神經是直接來源於顱內。一旦發動吞嚥反射,人是不能自我控制的。

又過了一小會,他的吞嚥反射回來了,他順利喝了一大杯水。而護士讓他兩個小時以後再喝水,完全是出於安全考慮。考慮到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兩個小時也足夠所有人都恢復正常了。

到這裡,大家知道為什麼有這個“兩個小時以後才能吃飯喝水”的規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