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對脈,用好“散寒解表第一方”

把對脈,用好“散寒解表第一方”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麻黃湯作為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的經典方劑,歷來有“散寒解表第一方”“辛溫解表之祖方”等美譽。散寒解表的方劑很多,什麼情況用麻黃湯最合適?要點就藏在脈象之中。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透過一個脈象特點,掌握如何用好這張“散寒解表第一方”。

方藥組成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

病機

實寒證(上焦、表實證)。

陰陽盛衰

陰盛。

方解

此方由兩部分藥物構成。

麻黃苦溫,但氣多味少而質輕,具有強烈的升散之力,配伍辛溫的桂枝,共同升發氣血由下達上、由裡至表以散在表之邪。杏仁甘溫,同樣具有升散之力,但升中有降,配合甘平的甘草,共同緩和麻黃和桂枝的升散之力,以避免祛邪的同時過多地傷及津液。甘味的甘草和杏仁,同時具有補益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於峻烈的升散之力導致的津液和氣的耗傷。

方證

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及無汗等。

方證解讀

邪氣由表向內侵襲,人體從裡(中焦、下焦)鼓舞氣血達表抗邪,正邪交爭所以出現發熱症狀。由於正邪交爭於表,所以出現頭痛、身痛等在表的症狀。人體內部氣血被調動至表抗邪,所以在裡之氣血相較平素減少,人體就出現自救的惡寒反應。無汗症狀是正邪交爭於表,並處於膠著狀態,正氣仍難以依靠自身力量將邪氣升散出去的表現。

脈證圖

把對脈,用好“散寒解表第一方”

脈證特徵

左寸太過(浮緊)。

脈證解讀

麻黃湯是六經辨證太陽病的代表方,也是中醫治法中汗法的代表方

,麻黃湯的脈證,真實地反映了麻黃湯證的病機狀態,

以左手寸部的浮位最有力為特徵

氣血達表抗邪,所以對應於人體體表(上焦)脈的浮位最為有力,同樣對應於人體體表的寸部也最為有力,而其中最有力者即為寸部的浮位。

麻黃湯證的患者,平素氣血相對是充實的,所以在寸關尺的浮位均為太過脈,仲景書中稱之為“脈陰陽俱緊”,就是這個意思。

麻黃湯證的左寸太過脈有一定的特點,即從脈象上表現為浮緊。浮脈代表最有力的脈動在浮位,麻黃湯證的緊脈,在臨床中以感受指下左手寸部的脈管壁較厚的拘急為其特徵。

臨床中,麻黃湯證的左手太過脈可以表現為溢脈,即向上超出腕橫紋,仍舊可以候得有力的脈動,溢脈仍舊歸入寸部來認識。

麻黃湯證的病機為氣血充斥於體表與邪相爭,由於雙手寸關尺均候人體的上中下焦,臨床脈診一般雙側寸脈均可出現浮緊脈,但雙側對比一定是左側較右側更有力而顯著,這提示人體正氣欲透過升散的方向將邪氣祛除。

脈證鑑別

臨床中,麻黃湯的脈證應與桂枝湯進行鑑別,詳見桂枝湯條。

臨床應用此方當與其他麻黃類方進行鑑別。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的脈證,同樣是左寸部出現太過脈,但右側的寸部同樣有太過脈,並且右寸部的太過脈表現為數急有力而非拘急,進一步重按右寸太過脈應指仍舊有力。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相比較,麻黃湯脈證是左寸浮緊,而後者是左寸浮緩,也就是應指並不拘急,且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脈證的右手脈也更為有力,兼以症狀表現的區別,很容易鑑別。

大青龍湯

相比較,有兩個方向的鑑別點。麻黃湯與大青龍湯均可表現為發熱、惡寒、身痛、無汗、脈浮緊等,單純從症狀表現方面並不好區分。但從脈證的角度,兩方的區別相對就容易鑑別。麻黃湯脈證的太過脈表現為左寸浮緊,這是最典型的特徵。但除了左寸部以外,左側的關部甚至尺部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浮緊,只是從程度上寸部最為突出。而大青龍湯證的脈證表現就是左側的關、尺部的浮緊比麻黃湯證就更明顯些,更偏於“陰陽俱緊”。從脈象表現上,大青龍湯的浮緊脈更加的數急躁動。

另外一個方向,大青龍湯的脈證表現仍可以出現“浮緩”,具體可以表述為“浮而濡”,也就是浮而邊界不清,這時兼以身重、身腫等表現,就可以與麻黃湯鑑別用大青龍湯來治療溢飲。除此之外,相比較而言,大青龍湯脈證的右手脈更為有力。

此外,大青龍湯能夠治療溢飲,與麻黃加術湯治療水飲的鑑別點在於浮緊的程度,浮位的脈象更拘急者用麻黃加術湯,而以脈管邊界不清為特徵者用大青龍湯。

從治療咳喘的角度,可以透過脈證與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進行鑑別。同樣是咳喘,與小青龍湯相比較,麻黃湯的脈證左寸脈浮而更拘急,且小青龍湯脈證在左側關部仍舊兼有水飲脈。

麻黃湯與麻黃類方從脈證角度的鑑別,從是否浮緊、浮緊的程度及範圍、脈動的力量、是否有兼夾太過脈等角度進行鑑別。

經方藥學重磅新書

之前悅讀中醫為大家推薦過

陳建國

老師的經方醫學著作《仲景陰陽脈法》,相信大家對於陳老師以“陰陽盛衰”解析脈象的方法一定耳目一新。最近,陳建國老師“陰陽盛衰”理論體系新書《神農升降藥法》和《經方脈證圖解》正式出版,將為大家從更多方面展現陳建國老師的“經方世界”——

把對脈,用好“散寒解表第一方”

《經方脈證圖解》

點選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買此書

掃碼免費試讀

臨床中應用一張方治病能夠取效,是因為符合了這張方對應的病機,而相應的病機會客觀地體現在脈診資訊中,對應於某一張方病機的脈診資訊,就是這張方的脈證。臨床中,只要準確把握一張方的脈證和方證,就可以準確地應用方藥治病。

本書以圖示的方式,透過對50張常用經方“病機脈證圖”的詳細闡釋,既能夠幫助讀者領會經方對應的病機,也能夠幫助掌握其對應的脈證。書中還解讀了經方的方證,對藥物組成相似或病機相似的經方,從脈證的角度進行了詳細的鑑別,對於指導經方的臨床應用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本書內容是脈證經方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作者所著的《神農升降藥法》和《仲景陰陽脈法》,更便於理解和指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