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祛風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

伸筋草

中藥名

】伸筋草 shenjincao

別名

】石松、過山龍、舒筋草。

藥用部位

】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帶根全草。

性味歸經

】性溫,味微苦、辛。歸肝經、脾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

】祛風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屬祛風溼藥下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

伸筋草:祛風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主莖下部伏臥,隨處生根,直立莖高15~30釐米,營養枝上部多回分枝,密生葉。葉線狀鑽形或稍呈鐮刀狀,螺旋狀排列,頂部有易脫落的芒狀長尾,全緣或微鋸齒。孢子枝從二年生或三年生營養枝上長出,遠高於營養枝,孢子囊穗棒狀,具柄,通常2~6個呈總狀排列,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先端具長尾尖,邊緣有微鋸齒,腋生一橫臥孢子囊。孢子四面體球形,有密網紋及小突起。7~8月孢子成熟。

產地分佈

】生於海拔290~2300米的疏林及溪邊酸性土壤中。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等地。

伸筋草:祛風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

採收加工

】夏、秋季莖葉繁茂時連根拔起,除去泥土、雜質,曬乾。

藥材性狀

】石松匍匐莖呈圓柱形,細長而彎曲,長可達2米,直徑2~5毫米;表面淺綠色或黃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中央有白色木心。匍匐莖下有多數黃白色不定根。二歧分枝,葉密生,線狀鑽形,常皺縮而彎曲;長3~5毫米,寬0。3~0。8毫米;黃綠色或灰綠色,先端呈芒狀,全緣或有微鋸齒,葉脈不明顯。枝端有時具一直立棒狀孢子囊穗。氣無,味淡。以黃綠色、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歸經

】性溫,味微苦、辛。歸肝經、脾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

】祛風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屬祛風溼藥下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

臨床應用

】用於風寒溼痺、關節痠痛、面板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煎湯內服,用量3~12克。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藥理研究

】對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高度敏感,對志賀氏痢疾桿菌中度敏感。但另有報道指出,本品無抗菌作用。石松水浸液及乙醇提取物皮下注射對實驗性發熱兔有明顯降溫作用。動物實驗表明伸筋草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催眠小鼠的睡眠時間;本品醇提物(1克/毫升)喂飼小鼠0。5毫升/只,有持久的緩和的鎮痛作用,但其作用仍弱於目前的較強鎮痛藥。

化學成分

】含多種生物鹼,三萜類及少量黃酮化合物、酸性物質、石松鹼、菸鹼、a-芒柄花醇、16-氧代石松三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

】①治關節痠痛:伸筋草9克,虎杖根15克,大血藤9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關節痠痛,手足麻痺:伸筋草30克,絲瓜絡15克,爬山虎15克,大活血9克。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③治肝炎,黃疸,痢疾:伸筋草50克,水煎。1日分2次服。(《長白山植物藥志》)

④治肺癆咳嗽:伸筋草、紫金牛、枇杷葉各9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⑤治跌打損傷:伸筋草15克,蘇木、土鱉蟲各9克,紅花6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⑥治跌打扭傷疼痛:伸筋草、大血藤、一支箭各60克,紅花18克。白酒泡服。每服9~15克,每日2次。(《四川中藥志》1982年)

⑦治帶狀皰疹:伸筋草(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調成糊狀,塗患處,每日數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宣告:本文源於網路,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