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在瓊州大地

城市地標隨著歷史而不斷演進

從古塔古廟到騎樓街巷

從鐘樓鼓樓到現代的公共文化設施

每個時代的地標性建築

記錄下了城市的發展和最深刻的內涵

今天

帶你一起走近海南地標

瞭解城市的演進之路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

地標,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地方的標誌性建築或景觀。歷史上,開元寺、五公祠、騎樓等建築,在不同時期散發出耀眼的人文之光,進入現代社會尤其是自貿港建設啟動以來,三亞·亞特蘭蒂斯、雲洞圖書館等一批設計新穎、內涵豐富的新地標湧現,提升了城市的品質。古今地標,是海南發展變遷的生動註腳。

隋唐至宋元

地標隨城市的興建出現

隋唐時,海南島開始被納入中央政府的“常態化”管轄,中原文化隨著移民不斷傳入海南,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大大小小的城市在瓊島興建。

興建於唐代的開元寺便是海南島早期的城市地標。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61歲的鑑真和尚第六次嘗試東渡日本,但他出海不久便遇上臺風,正是這次意外,使本欲東渡的鑑真漂流到了海南島。

不幸的是,開元寺後來被火焚燬,有幸的是,鑑真主持重建了該寺。“彼州遭火,寺並被燒”,《唐大和上東征傳》中短短八字描述了火災的過程。於是,都督遊奕大使張雲出面請鑑真主持重建,而建寺造像本是鑑真專長。鑑真推遲北返時間,主持修建了佛殿、講堂、磚塔,又用多餘木料造“釋迦丈六佛像”。

就這樣,當時瓊島的地標性建築在大師鑑真的主持下完成重建。開元寺落成後,鑑真還在寺內授律、修渡。開元寺安頓了鑑真,他也成就了開元寺。

到了宋代,海南建築的種類更為豐富,地標性建築也超出了宗教場所的範疇,呈現出向公共文化建築發展的趨勢。

金粟庵在半坡之上,依山傍水,可遠眺滄海桑田,是風景絕佳之處,蘇東坡離開金粟庵前往儋州後,瓊州郡守便在浮粟泉之上建亭,方便士大夫之流在此品茗會友。3年後,蘇東坡遇赦北歸,又再次借宿金粟庵,在郡守邀請之下,蘇東坡欣然為亭命名,正是“泂酌亭”。

宋代以來,因為絕佳的位置和蘇東坡的影響,泂酌亭作為瓊州的文化地標,一直熱度不減,以至幾次損毀又幾度重建。如明代泂酌亭被毀,清乾隆年間,瓊州學使翁方綱便在原址重建,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郡守戴肇辰又對泂酌亭進行了修繕。

明清時期

地標迎來實質性發展

明清時期,海南經濟社會文化進一步發展,各類祠堂、宗廟、石牌坊等建築遍佈城鄉,體量較大的深宅大院和塔類建築開始流行。

說到明代海南島的地標,明昌塔是繞不過去的存在。如今風光旖旎的美舍河國興大道段,是明代明昌塔所在地。

明昌塔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地標建築,它夠高,視野開闊。塔的高度各種資料說法不一,有說34米的,也有說48米的。但無論是34米還是48米,在當時都算是非常高的建築,有人將明昌塔稱為“瓊州第一塔”。該塔共七層,用青磚築成,塔身呈八角形。

古代的許多城市,鐘樓、鼓樓是規制內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直到今天,許多城市的鐘樓、鼓樓依然是熱門“打卡”地。位於海口府城的鼓樓原名譙樓,又稱文明樓,始建於元代,但主要修建於明代,在當時主要發揮報更的作用。

譙樓的左側便是鐘樓,當然,並非今天海口長堤路上的鐘樓。正德《瓊臺志》中記載了鐘樓興建的過程:“洪武間,指揮桑昭建,鑄鐘。永樂甲申,指揮楊義以石築基重建。正統、弘治間,知府程瑩、石璧繼建。瑩同指揮張玉、石玉捐俸重鑄其鍾,重二千三百二十斤。”可惜的是,在清代鐘樓已廢棄,至於那口重2320斤的大鐘,據說後來移至府城隍廟內,如今已不知所蹤。

20世紀初期

地標承載時代記憶

走進海口騎樓老街,彷彿走進了一條時光隧道:厚實的石拱門,五彩的玻璃,精細的雕刻,一個個老字號刻印,很容易讓人憶起一百多年前這裡“商鋪林立、商賈絡繹”的繁榮景象。從20世紀初一直到今天,騎樓老街作為海口的城市地標當之無愧。

相傳19世紀40年代海口騎樓始建於四牌樓街(現博愛北街),而大規模修建則是20世紀20年代的事。1924年,海口所城拓路擴城,這一時期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得勝沙路一帶的商鋪湧現,前廊後鋪、鋪鋪相連的騎樓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濃郁的南洋氣息,也是當時瓊島最時尚的街區。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鐘樓:建成於1929年

從騎樓老街向北走,不遠處便是海口鐘樓。它靜靜立於海甸溪畔,依街傍水,看車來人往。1928年,愛國商人周先生倡議集資在海口建一座鐘樓,以便統一全市時間。倡議得到商界人士和瓊籍僑胞的積極響應。

1929年春,鐘樓落成。當時的鐘樓為一座深棕色的歐式五層四面建築,高27。3米,牆體用紅磚砌築,白石灰勾縫。鐘樓底層四面開門,二至四層四面開立體拱形窗,五層外牆鑲嵌大鐘錶盤位置為正三角形造型。

改革開放後,鐘樓立於長堤路中央,破損較為嚴重,其轆轤式記時方式人工操作不便,計時還有誤差,於是海口市人民政府決定改建鐘樓,改建工程1987年12月完工。新鐘樓從原先的位置向西北移30米到海甸溪畔,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位置。

新時代

地標不僅有“身高”更有內涵

當人們掌握了現代化的建築技術,總是在有意無意間追求建築的高度。一些“鶴立雞群”的高樓,常被視為城市地標。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望海樓:1984年開業

位於得勝沙路的海口大廈建成於1935年,建成後的28年裡,它以5層樓的高度,成為海口當時的地標,被老海口人親切地稱為“五層樓”。1963年,7層樓的華僑大廈在海口大同路落成,接替海口大廈成為“第一高樓”,進而成為新的海口地標,質樸的人們便直接稱它為“七層樓”。同樣,1984年投入使用的望海國際大酒店,因有12層高,被稱作“十二層樓”,因在酒店的最高層能看到海,也被稱作“望海樓”。

但一座城市的地標應該具有清晰的精神指向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應該濃縮一座城市的形象、內涵、氣質,而不僅僅是建造高度和建造技術的象徵。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五公祠:建於1889年

如五公祠體現了海南人民對文化和先賢的尊崇。五公祠建成於清朝末期,即使在當時也算不上最高的建築,卻被稱為“海南第一樓”。樓不在高,因人而名,五公祠是為紀念李德裕、李綱、趙鼎、李光、胡銓等五位唐宋名臣而建,他們五人以自身的精神品格和言行舉止感召著海南百姓,推動著海南的發展。作為海口地標的騎樓蘊含著開放進取、敢闖敢拼的精神核心,在加快建設海南自貿港的今天,這樣的精神核心顯得尤為寶貴。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世紀大橋:2003年通車

如今,文化對於城市地標的重要性逐漸成為共識。海南自貿港建設啟動以來,海南專案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正積極推動海南省科技館、海南省圖書館二期、海南國際藝術學院等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歷史與現實,靈秀與厚重,傳統與前衛,將在這些文化地標中更好地融合,而這些新地標也將進一步豐富城市的視覺層次、提升城市的品質內涵。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南海之舟踏浪行

站在瓊海市潭門鎮的潭門大橋上往西望去,外形酷似海南黎族地區船型屋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一定會吸引你的眼球。這座南北長、東西窄、面向水面微微彎曲的狹長建築,是集收藏、展示、教育、保護、科研、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及研究展示平臺。它毗鄰浩瀚大海,跳動著海洋文化的脈搏,已成為海南島東部的一處文化地標。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一角。資料圖

從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環顧四周,南海文化廣場、水下文物保護基地左右呼應、相得益彰。該博物館規劃設計的一大亮點就是保留了橫貫基地的原生紅樹林河道。透過連廊與屋頂雙層跨高的方式,博物館從紅樹林上方橫空而過,不僅實現了建築與環境的雙贏,也產生了獨特的室外景觀,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觀景視角。

海口雲洞圖書館

“洞”裡攬海聞書香

2021年初,海口雲洞圖書館被《泰晤士報》評為“2021全球最值得期待的建成作品”之一。事實上,從今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雲洞圖書館用實力說明了自己不負期待——高“打卡”率、高曝光率、高好評率。在不少海口人心中,雲洞圖書館已成為城市地標建築之一。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在世紀大橋下,沿著蜿蜒的坪間小路朝海邊走,在世紀公園音樂廣場西北側,就能看見這座白色的兩層建築。雲洞圖書館由清水混凝土一體澆築成型,周身曲面,沒有一處直線。繞其外部一週,就能發現它的奇妙之處:建築“身上”佈滿了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孔洞,有些以玻璃填充,有些則空無一物。這些孔洞的意義不僅在於增加了建築的美感,同時也頗具實用性,因為它們有助於建築的自然通風,也可將自然光線引入室內。

海口美蘭機場二期

空港門戶連五洲

備受各界關注的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專案即將正式投入運營。該專案不僅將成為海南自貿港空港門戶樞紐,也會成為許多國內外旅客瞭解海南的第一個視窗。

美蘭機場二期擴建專案,將一次建成最高等級飛行區(4F級,可起降各種大型飛機)。相關設施投入執行後機場將形成雙跑道、雙航站樓執行格局,可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年貨物吞吐量40萬噸的執行需求。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該專案以美蘭機場為中心,打造海南省綜合交通核心樞紐,連線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形成通達全島、連線島外的立體交通網,為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新動力。

海文大橋

一橋飛架通天塹

2019年3月18日,歷時3年多的建設,海文大橋正式建成通車。這座全長5。597公里、創下多項“海南第一”的橋樑隨即成為海南的一處新地標。

海文大橋通車這一天,海南人民期盼了許久。400多年前的那場瓊北大地震震斷地脈,造成大橋兩側的居民被滄海隔絕4個多世紀。海文大橋建成通車終讓兩地“再續前緣”,文昌鋪前到海口市區的交通用時也由原來的1個半小時縮短至20分鐘。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海文大橋作為我省重大戰略先導性基礎設施專案,是“海澄文定”經濟圈的交通控制性工程,是環島旅遊公路“珍珠項鍊”上的重要節點,也是海口江東新區首個完工通車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專案,將有力推進江東新區互聯互通、“海澄文定”一體協調聯動和自貿港建設,意義十分重大。

去北京參觀故宮

去上海遊覽東方明珠

……

城市地標是認識瞭解城市的視窗

往往會成為大眾旅遊目的地

海南作為知名旅遊目的地

除了擁有一批著名古蹟地標

近年來還打造了三亞·亞特蘭蒂斯

博鰲海的故事、南山景區南海觀音像

天涯書局等新旅遊地標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海的故事:富於海島特色有文藝範

位於瓊海市博鰲鎮的海的故事,靜靜佇立在海邊,店主人用破舊的船木營造建築,並改造出各式桌椅,在房屋內外掛著漁具和漁網。這處建築並不雄偉,甚至也談不上精緻,但其自然簡約而富於海島特色的裝飾風格,卻俘獲了很多遊客的心。許多人到此“打卡”後,總要拍下一些照片發朋友圈。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今年6月,全玻璃幕牆結構、可360度透視觀景的天涯書局在天涯海角遊覽區與遊客見面,老景區建起新地標後煥發出新活力。

天涯書局由知名書局設計師俞挺策劃設計,他曾設計被稱為“梧桐樹下的人文心臟”的思南書局、被稱為“最美書店”的鐘書閣,以及中國最高書店朵雲書院。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三亞·亞特蘭蒂斯:特色酒店成旅遊業標杆

驅車來到三亞海棠灣,遠遠可見一棟形似帆船的高大建築,一種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氣勢撲面而來。

這裡是三亞·亞特蘭蒂斯,匯酒店、水世界、水族館、國際會展、餐飲、娛樂、購物、演藝八大業態於一體。它以海洋為設計靈感,將現代美學與本地文化元素相融合,是海南旅遊的標杆專案。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海南地標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幾個?

關於海南,這裡有你想要的一切

更多文章資訊可以關注我們企鵝號:小瓊的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