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麻醉藥在人體內的完美路線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不再等到病情嚴重再手術。各個醫院除了日常體檢人次較以前有了大幅度增加外,手術病人也在逐漸增加。很多時候,手術病人增多被誤以為是發病率增加了。實際上影響最大的是人們的就醫觀念,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病的關鍵已成為很多人的共識。

一滴麻醉藥在人體內的完美路線

需要手術,必然離不開麻醉。很多人對麻醉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一扣面罩就過去了”的階段。近些年,麻醉的發展更加迅速。不誇張的說,麻醉種類可以分為成百上千種。因為任意一種麻醉藥和另外一種麻醉藥是一種組合,藥物本身的劑量改變也可能是一種麻醉方法。為了讓大家的大腦不落伍、對現代麻醉有更多的理解,我們接下來將用一點時間聊一個有趣的事:一滴麻醉藥的人體內遊記。

一滴麻醉藥在人體內的完美路線

由於麻醉方式實在太多,我們僅以靜脈麻醉為例。靜脈麻醉一般可用於門診無痛人流、無痛胃腸鏡或者無痛拔牙等檢查或者手術。使用的藥物相對單一,靜脈麻醉藥是常用藥物。靜脈麻醉藥也有很多種、各有優缺點,但總體應用方法大致相同。

靜脈麻醉藥的應用方法:

1。首先需要給一個足夠的負荷量,根據檢查(或手術)時間長短決定是否追加維持劑量。

2。注射部位通常為人體外周靜脈,以前臂或手背為首選。

接下來,我們以一滴靜脈麻醉藥為目標,看看它進入人體後去哪兒了~

1。麻醉藥首先進入我們的手背靜脈;

2。進入靜脈後,這滴藥物迅速被血液稀釋:一部分保持原來的分子狀態;另一部分與血漿蛋白結合。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原來狀態的(遊離狀態)才是能夠發揮藥效的那部分藥物。一旦與血漿蛋白結合,到達目標位置後,必須重新變成遊離狀態才能發揮作用。因為只有遊離型藥物才能從血液向組織轉運, 並在作用部位發揮藥理作用。這裡再插入一個很多人搞不懂的概念——血漿蛋白,血漿蛋白包括血液中的白蛋白、a1-酸性糖蛋白及脂蛋白。其中,白蛋白(也稱清蛋白)佔有重要比重,也決定該血液結合、運輸藥物的能力。這就能解釋,為什麼營養狀況差的人不耐麻藥的原因。

3。麻醉藥的下一站是血管壁,麻醉藥在血管內是不能產生作用的,必須要穿過血管,達到目標組織才能發揮作用。對於全麻藥物而言,麻醉藥除需要透過血管壁以外,還需要透過一個更重要的關卡——血腦屏障。腦組織對外來物質選擇性攝取的能力稱為血腦屏障。它的意義是,保護中樞神經系統,使其具有穩定的化學環境。因腦內神經膠質細胞富含腦磷脂, 其主要成分是脂質,所以要發揮藥效的麻醉藥物除具備遊離型特點,還要具備脂溶性才能透入腦組織而發揮作用。

4。到達腦組織後,全麻藥物與腦組織內的各個靶點結合發揮作用產生全麻效果(意識消失、疼痛感知消失、肢體活動消失等)。之前的研究中顯示,全身麻醉藥物的作用部位宏觀上在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微觀上是神經細胞的軸突和突觸,分子學上是脂質和蛋白質,但是確切的部位仍然不能確定。

5。至此,這滴麻醉藥物完成它的使命。之後就是撤離人體的過程:絕大多數的麻醉藥物都需要經過肝腎代謝排出體外,少部分可在體內降解或經過其他途徑(汗液、呼吸道等)排出。

一滴麻醉藥在人體內的完美路線

大家是否對麻醉藥在人體內的過程有一個大致瞭解呢?歡迎大家留言探討,我們一起探索神秘的麻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