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醫者”韓月臣:醫者責任銘於心,健康使命踐於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連續11年被評為全國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蟬聯前十名,多次在國際醫學舞臺發出“中國聲音”,如今的山東省耳鼻喉醫院,當之無愧為國內耳鼻喉領域的專業高地。磅礴力量匯聚的學科發展勁頭,離不開各學科帶頭人的努力。

醫院耳科中心負責人、耳神經-側顱底外科主任韓月臣就是其中的一位,無論是突破醫學禁區、勇攀耳神經-側顱底專業高峰,還是傳承創新,他始終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日復一日兢兢業業,詮釋著醫者的責任和使命。

截至目前,山東省耳鼻喉醫院耳神經-側顱底外科已完成各種高難度手術2000餘臺,腫瘤全切率和神經功能儲存率均居國內前列。

“責任醫者”韓月臣:醫者責任銘於心,健康使命踐於行

“禁區”中突破,勇攀耳神經側顱底專業高峰

“側顱底區域是人體解剖結構最為複雜的區域之一,12對腦神經中有7對聚集在此處,同時還有頸內動脈、頸內靜脈等重要血管穿過。”韓月臣說,在沒有顯微鏡和顯微外科技術與CT、磁共振等現代裝置之前,側顱底手術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視為“禁區”。即便在當下,其難度係數依然偏高,每一臺側顱底手術猶如高空走鋼絲。

韓月臣坦言,“生命所繫,健康所託”,醫者的責任很重,面對的是生命攸關的問題,容不得一絲大意。側顱底外科它所涵蓋的疾病種類比較多,例如顱內的聽神經瘤、腦膜瘤,發生在顱底的神經鞘瘤、球體瘤等疾病,也包括耳部的良性和惡性腫瘤,以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面癱,半面痙攣和舌咽神經痛等顱神經根疾病等。想要成為一名側顱底外科醫生,要掌握最基本的耳外科知識、神經外科的處理能力,還有頭頸外科、顯微外科、神經監測、影像學等知識,並且還需要有十至十五年的臨床歷練。

以匠心仁術,讓患者病有所依

在韓月臣看來,治療方案沒有最好,只有更適合。如何選擇對患者最為有利的治療方案,降低風險、提高診療效果,是韓月臣及其帶領的耳科中心乃至醫院目前所關注的。

元旦這天,患者“老張”給韓月臣主任新年的祝福資訊又如期而至,從不缺席的年節祝福背後,是一名患者關於重生的無限感激。

十多年前,50歲的老張患頸靜脈球體瘤,瘤體較大需要手術。但由於其位於頸靜脈附近,且瘤體血供豐富,手術的風險不言而喻。“血如泉湧,在這種手術中並不罕見,在血管栓塞技術應用以前,有些病人在手術中可出血達3000ml。”風險再高,抵不過醫者仁心。充分術前準備後,韓月臣主任為輾轉多地求醫的老張做了腫瘤的切除手術。

從預防性栓塞到最後的切除,手術過程都非常順利。術後檢查時竟意外發現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栓子脫落,發生肺栓塞,病人的生命即在一線間。慶幸發現及時,情況緊急。專家透過急症介入手術,老張總算是有驚無險!劫後餘生,老張的面神經功能也未因為手術部位解剖的複雜與風險而受到影響。

挽救無數患者出病痛,越來越多的患者慕名而來,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從未改變。面對每一位病人、每一臺手術,他都會當作是一次全新的攀登,尊重挑戰,也樂在其中。

精益求精,只為患者最大獲益

“疾病和患者都是最好的學習和研究資源,在診療中要善於發現和觀察,注重細節。

以聽神經瘤為例,在過去的1年間,韓月臣團隊已經發現了5例長在耳蝸內的微小聽神經瘤。在他看來,以前沒發現,其原因是被漏查了。對於聽神經瘤,一旦腫瘤超過1。5公分,想要保留聽力就比較困難了。只有早期發現,才有更多手術入路的選擇、保留聽力的機會,同時面神經功能也更容易很好的保留。

“顱內腫瘤如果比較大,手術創傷也會增大,腫瘤切掉的同時,也破壞了功能,他設身處地去想,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該如何保障?”近幾年,他和團隊經過長期的探索和思考,韓月臣對面神經瘤的治療方式有了突破性進展,透過高超的顯微外科技術,實現了面神經腫瘤切除與面神經功能保護的完美統一。

從多學科會診模式到“全科大查房”的堅持,目的都是讓診斷更準確,治療方案更合理,讓患者從中獲益更大化。在韓月臣看來,學術科研與臨床診療相輔相成,同樣重要。科研更要注重實用性,可以更好地解決臨床中發現的問題。

“責任醫者”韓月臣:醫者責任銘於心,健康使命踐於行

責任於心,一切以工作、患者為重心

門診、病房、手術室,再加上研究所,這是韓月臣踏足最多的地方,被他用奔波的腳步無縫連線。不管多晚,當天的手術病人都會等到韓月臣,臨床醫生必須要在病房待著,密切觀察病人病情的變化,經驗就是這樣來的,沒有捷徑可以走。

因為工作的忙碌,對於他已經在讀大三的女兒,從小到大無數次家長會中只看見過一次父親的身影。一天只有24小時,對於家庭,大多數醫生應該都有欠缺。

臨床工作已經佔滿韓月臣主任日常工作的時間,而科研、教學等工作,也是要抽時間去完成,從事醫學專業,無論是學術前沿還是疑難罕見病例的救治,學無止境是最基本的要求。

韓月臣常說,作為一名醫生,眼裡絕對不能只有疾病。“多和病人打交道,多去溝通,才能發現一些隱藏其中的問題,也透過有效溝通建立醫患間的信任。”韓月臣說,手術和藥物可以為病人解決疾病本身的問題,但讓患者感受到你的關心和幫助,也是治療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傳承中創新,帶領學科砥礪前行

“我們重視傳承,但更重要的是創新。”韓月臣說。

作為我國耳神經外科-側顱底外科的創始與奠基單位之一,山東省耳鼻喉醫院耳科中心擁有國內外多項創新性技術。1996年王海波書記最早在國內開展內窺鏡下橋小腦角微創手術,被評定為耳神經外科領域的創新性成果,並獲美國SACKLER醫師獎。樊兆民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成功採用顱中窩進路腦膜中動脈阻斷並巖淺大神經切斷治療頑固性偏頭痛,開創了頑固性偏頭痛治療新模式,並在多個國家被應用於臨床。在國內較早開展顱中窩進路面神經減壓術,治療病例總數居全國前列;提出顳骨骨折面癱的新的分型方法,開展的Bell面癱基礎與臨床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率先開展側顱底腫瘤的規範化治療,奠定了學科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多年來,山東省耳鼻喉醫院的耳神經-側顱底外科團隊不斷應邀參加國際耳外科相關學術會議併發言,在國際醫學舞臺展示中國醫生的專業風采。

耳科中心始終堅持臨床與科研並重,針對聽覺和平衡問題,開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擁有山東省聽覺重建重點實驗室、山東省人工聽覺工程技術中心等研究機構,2020年醫院又新獲批成為山東省耳鼻喉疾病臨床研究中心。

一項項殊榮得之不易,是一批又一批山東省耳鼻喉人幾十年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努力的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韓月臣初心始終不變,使命永遠在肩,他作為學科帶頭人將帶領耳神經-側顱底外科團隊砥礪前行,不斷向複雜、疑難、危重疾病發起新的挑戰,推動專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