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歲禿頭少女胃內查出巨大腫塊,開腹後竟取出 4 斤頭髮團

本文作者:Well。J

13 歲的女孩正在沙發上看書,全神貫注於故事之中,幻想成為著其中的某個角色。

直到她的注意力被自己的頭髮分散。

她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尋找、撫摸、拉扯。隨後,她咬住了自己的頭髮末端,用力拖拽,任由頭髮掉落在地毯上。

等女孩將書放下,才驚覺地毯上的頭髮已經團成了一個團。

拔除頭髮、撕剝面板

遍體鱗傷的少女

「摸到『合適』的頭髮後,我的手指尖會發麻,我必須將其拔除。這不是一種『執念』,而是一種正確的感覺,一種正確的做法。」

克里斯念高中的時候,因為像這樣經常拔除自己的頭髮,被母親帶去了醫院。

一位醫生宣判了她的「死刑」。

沒有人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病,醫生「建議」她輟學休養,這使克里斯的生活和學習同時被壓縮到一個狹小的空間,空間裡只有自己。

「強迫性拔除頭髮,控制並扭曲了我的生活。」

輟學之後,克里斯依舊無法控制自己的雙手,只有在拉扯自己的頭髮時,她才感覺到自己在做必要的、正確的事情。而這種狀態,滲透了每分每秒。

除此之外,她還喜歡從臉、肩膀或者腿上撕剝自己的面板——這使她遍體鱗傷。

這些行為對她的打擊是致命的。由於害怕暴露自己的禿頂,克里斯變得不愛出門,害怕別人的議論;到後期,她開始用酒精麻痺自己,企圖避免自己對頭髮的抓狂行為;甚至,克里斯會捆綁自己,來抑制這些強迫行為。

16 歲禿頭少女胃內查出巨大腫塊,開腹後竟取出 4 斤頭髮團

具有相同問題的人分享自己的經歷

圖源:YouTube截圖

直到 30 歲,克里斯終於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她開始振作。

同一時期,她的母親偶然從廣播電臺中聽到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一項研究的報道。母親告訴克里斯,「你以前的那些行為,有個名字!」

克里斯的行為不是個例,這種疾病被稱之為拔毛癖:「那時,我才發現我不是孤身一人,其實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默默苦苦地掙扎著,遭受著同樣的強迫行為!」

揭開頭髮的迷霧

正如有人喜歡撕扯死皮,有人喜歡扣痂,也有許多人,從拔除自己頭髮的這一行為中獲得精神的愉悅和放鬆。

拔毛癖,又稱衝動控制障礙(Trichotillomania, TTM),被認為是一種反覆拔除毛髮的強迫行為,是一種以身體為中心的重複性行為,經常會導致大片的光禿。

在 DSM 的第五版中(DSM-5),拔毛癖被納入強迫症(OCD)的範圍。

16 歲禿頭少女胃內查出巨大腫塊,開腹後竟取出 4 斤頭髮團

Trichotillomania (TTM,別名 hair-pulling disorder)

圖源:YouTube 截圖

這種疾病的患病率大約在 0。5~2。0%,以青少年時期(10~13 歲)發病居多。在成年人裡,女性與男性發病率比大約為 4:1。

相關研究表明,這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可能與基因有關。

在小鼠模型中,拔毛癖樣行為是由於某些基因失活而產生的,其中包括 SAPAP3 基因,該基因編碼突觸後遞質系統中涉及的蛋白質。

同時,環境因素也發揮了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這類疾病均與「忽視」有關,尤其是當缺乏情感關懷時,會更容易發生。

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可能對身體任何有毛髮的部位進行牽拉,但頭皮是最常見的部位(佔 72。8%),其次是眉毛(56。4%)和恥骨部位(50。7%)。

目前,醫學上 TTM 的診斷標準包括:

反覆拔出頭髮,導致脫髮;

反覆嘗試減少或停止拉扯頭髮;

拔髮在社會,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引起臨床上的重大困擾或損害;

拔髮或脫髮不是由於其他醫學狀況(例如面板病)引起的;

其他精神障礙的症狀(例如,試圖改善身體變形障礙的外觀上的缺陷的嘗試)不能更好地解釋拔毛現象。

觸發這類行為的因素有很多。有專家表示可能是感官,例如頭髮的厚度,長度和位置以及頭皮上的感覺);也可能是情緒,比如焦慮,無聊,緊張或生氣等;又或者是認知,例如關於頭髮的想法。

甚至,也可能只是一些外觀上的刻板思維和認知問題。

拒絕社交、吃下頭髮

拔毛癖的不良後果

疾病的影響從來不是單一的。

除了拔毛本身,TTM 還容易導致嚴重的生活困擾和功能障礙。

有許多患者表示,他們在某些時候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撕扯行為。而相比之下,有意識的撕扯通常會發生在患者看到或感覺到「不正確、不規則、粗糙」的頭髮時。

這之後,許多患者會因拉扯行為和脫髮而感到羞恥,竭盡全力隱藏脫髮,避免社交,也會為此花費許多時間與金錢。

某項網際網路調查發現,在患有 TTM 的成年人中,有 43。5% 的人會為了掩飾自己的疾病,而避免親密關係,而 16% 的人報告說在過去一週內,TTM 影響了他們的工作表現。在 TTM 兒童樣本中,有 55。6% 的父母表示,他們的孩子會明顯表現出抗拒參加社交活動。

也有研究發現,有超過一半的 TTM 患者會併發其他嚴重的心理疾病。

除此之外,TTM 在醫療上也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超過 20% 的患者拔出頭髮後會選擇將其吃掉。由於胃腸無法消化頭髮,又很難將其排出,這就可能導致胃腸道阻塞,在極端的情況下,不可避免需要透過手術干預。

英國鏡報曾有報道,印度一位 16 歲的女孩吃了近十年自己的頭髮,手術從她的胃腸道中取出接近 4 斤的頭髮團。這團頭發已經形成了一個硬塊,佔據了女孩胃部 80% 的空間。

16 歲禿頭少女胃內查出巨大腫塊,開腹後竟取出 4 斤頭髮團

16 歲禿頭少女胃內查出巨大腫塊,開腹後竟取出 4 斤頭髮團

開腹手術中取出的頭髮團

圖源:YouTube 截圖

這種與拔毛癖相關聯的食毛疾病,醫學上稱之為毛石腸梗阻綜合徵(Rapunzel syndrome),它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稱,長髮公主綜合徵。

治療現狀

拔毛癖的患病率應該遠不止於此。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會認為只是自己的「不良習慣」,或者羞於啟齒,導致沒能尋求正規的醫學治療。

在未經治療的情況下,成人的症狀緩解率很低(約14%)。

但是,只要儘早診斷並適當治療,至少短期內,多達 50% 的患者可以出現症狀減輕的症狀。

在藥物上,目前 TTM 並沒有一線治療用藥規範。

一項小型的雙盲實驗研究顯示,氯米帕明可以顯著改善症狀。氟西汀和其他類似的 SSRI 型藥物治療對於拔毛癖也有效果,但是效果有限,有一定的副作用。

臨床上,醫生通常會使用習慣性逆轉訓練(HRT),來治療 TTM。

這是一種行為療法,

第一部分是自我監控的意識培訓

患者需要 24 小時記錄每次拉扯事件,最好是拉扯以後馬上記錄下來。

日誌中需要記錄的詳細資訊,包括時間和情況,任何相關的身體狀態(例如疲勞),情緒(例如焦慮,無聊)或拉扯之前的想法(例如頭髮的對稱性或顏色),拉動了多少頭髮以及拉動過程的位置和持續時間。

第二部分是刺激控制。

當患者經常在某種情境發生拉扯行為,這種情境可能會成為拉扯行為的觸發因素。舉個例子,如果患者總是在看電視的時候撕拉頭髮,那麼就可以透過避免看電視之類的行為,部分控制這種行為。

16 歲禿頭少女胃內查出巨大腫塊,開腹後竟取出 4 斤頭髮團

刺激控制示例

圖源:參考文獻 8

第三部分是制定一些行為矯正對策。

這種對策可以是操縱壓力球或彈性橡膠玩具之類的物體,握緊拳頭等。目的是取代即將可能發生的行為,並且給患者以心理暗示,類似的衝動是可以被取代的。一般來說,制定競爭性對策時,會選擇可以引起患者興趣的事物。

摳痘痘、咬死皮

需要引起重視的「小動作」

診斷明確後,30 多歲的克里斯決定尋求醫學的幫助。

她在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強迫症診所主任科蘭博士那裡接受治療。在大劑量的氟西汀配合自我監控後,她的拔頭髮行為終於停止了。

16 歲禿頭少女胃內查出巨大腫塊,開腹後竟取出 4 斤頭髮團

克里斯為患者成立的學習中心

圖源:官網截圖

其實,人群中不自覺拔頭髮不多見。但是一定會有人喜歡摳痘痘、撕掉嘴唇死皮、撕掉指甲旁邊的倒刺,或者時不時咬自己的指甲。

這些行為都是 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s 的表現。

16 歲禿頭少女胃內查出巨大腫塊,開腹後竟取出 4 斤頭髮團

某種意義上,這些也都算是強迫行為

圖源:Twitter 截圖

在各種情緒轉變或壓力的情況下,這些人透過咬指甲、拔頭髮這種方式形成一種「刺激」,來釋放壓力,產生快感,最後變成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也很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因此,在遍體鱗傷之前,患者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刻板行為,醫生在接診過程中也應該密切關注這些。(監製:carollero、gyouza)

致謝:本文經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精神科 郜彬 主治醫師 專業稽核

【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精神科醫師 郜彬稽核意見:

TTM 的形成是長期性的,和兒童青少年時期情緒處理方式有關。

這就要求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教會子女正確的情緒處理方式。鼓勵在教育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我們現代教育中經常提倡鼓勵教育的原因。

我們多去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想當然來決斷,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學會恰當的情緒處理,避免案例中的行為出現。

題圖來源:YouTube 截圖

參考文獻:

[1]。https://www。mirror。co。uk/news/weird-news/gruesome-footage-shows-hairball-size-10787021

[2]。https://www。bfrb。org/discover-your-foundation/our-founder

[3]。https://www。youtube。com  《Bad Hair Life: A Documentary about Trichotillomania》

[4]。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B%94%E6%AF%9B%E7%99%96

[5]。Duke DC, Keeley ML, Geffken GR et al。 Trichotillomania: A current review。 Clin Psychol Rev 2010; 30: 181 - 93。

[6]。The Trichotillomania Impact Project (TIP): exploring phenomenology,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treatment utilization。 Woods DW, Flessner CA, Franklin ME, Keuthen NJ, Goodwin RD, Stein DJ, Walther MR, Trichotillomania Learning Center-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J Clin Psychiatry。 2006 Dec; 67(12):1877-88。

[7]。Christenson GA, Mansueto CS。 In: Trichotillomania: 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phenomenology, in Trichotillomania。 Stein DJ, Christianson GA, Hollander E, editor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1999。 pp。 1–41。

[8]。Habit reversal training in trichotillomania: guide for the clinician。 Sarah H Morris 1, Hana F Zickgraf, Hilary E Dingfelder, Martin E Franklin。Expert Rev Neurother。 2013 Sep;13(9):1069-77。

[9]。Swedo SE, Leonard HL, Rapoport JL, Lenane MC, Goldberger EL, Cheslow DL。 A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clomipramine and desipr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richotillomania (hair pulling)。 N。 Engl。 J。 Med。 1989, 321 (8): 497–501。

[10]。Christenson GA, Mackenzie TB, Mitchell JE, Callies AL。 A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study of fluoxetine in trichotillomania。 Am J Psychiatry。 November 1991, 148 (11): 15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