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痛風:改變不了基因,但治療可以改變結局

本文作者:李青醫生,主任醫師,天津市泰達醫院

導讀:

家族性痛風本身是一個悲劇,但如果早起接受規範治療,也許接下來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今天接診了一位家族性痛風患者,是位67歲的女士,13年前腳趾疼痛,第一次發生痛風,檢查才知道自己患高尿酸血癥,當時血尿酸超過600umol/L,但未在意。此後痛風偶有發作,最近左腳趾的痛風石越來越大,並且體檢發現血肌酐升高,前來就診。

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她已經出現痛風性腎病、輕度腎衰了。一般來說,女性出現痛風石很少見,並且患者體型比較瘦,生活規律,54歲時發生痛風,這也是比較少見的事情。我不太理解,於是對病史進行了詳細的詢問。

患者的母親和舅舅均罹患高尿酸血癥和全身痛風石,最後因痛風性腎病、尿毒症去世;

兄弟姐妹7人中,2個弟弟、2個妹妹加上患者本人共5人都有高尿酸血癥;

患者的女兒當前42歲,十幾年前生育時就發現血尿酸高,目前血尿酸590umol/L,但未發生過痛風。

最令人惋惜的是患者的其中一位弟弟,年輕時頻發痛風,後來全身各處關節都長滿了痛風石,周身疼痛,手指嚴重變形,連筷子都拿不了,前幾天因為痛風性腎病尿毒症去世,年僅57歲,而這也是促使她就醫的原因。

弟弟生前認為降尿酸藥傷腎,所以堅決不用,治療措施僅為疼痛難忍時服用止痛藥。因為擔心尿酸升高,所有家庭成員都是天天吃素,連蘑菇、菠菜都不敢吃,結果尿酸水平依然很高。

家族性痛風是一個悲劇,但如果早起規範治療,也許悲劇不會發生。基因無法被改變,但治療可以改變結局,對於痛風知識的普及任重而道遠。

一、單靠飲食控制是不能控制痛風的

長期的高尿酸狀態,使得尿酸鹽在關節沉積,刺激關節形成炎症反應產生痛風性關節炎,而隨著結晶沉積得越來越多就會形成痛風石,嚴重的痛風石不但導致疼痛,也會導致關節變形和功能喪失。

此外,尿酸不單沉積在關節,也會沉積在腎臟,形成痛風性腎病和尿酸性腎結石,長期痛風性腎病可以發展為腎衰竭、尿毒症。

痛風的根本原因是高尿酸血癥:

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者腎臟尿酸排洩障礙,都會導致高尿酸血癥。現在的觀點認為,生成過多或者排洩障礙兩個原因各佔50%。體內的尿酸,80%來自於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僅僅20%來自於食物。而排洩障礙與飲食也無關。所以說,飲食因素對高尿酸血癥的影響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大。

飲食之於痛風,常常是誘因,比如本來就處於高尿酸狀態,相對穩定,一次暴飲暴食後,血尿酸驟然升高,誘發痛風發作,此時,飲食產生的影響比較大。

對許多高尿酸血癥患者,單純的飲食控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但我們仍提倡控制飲食,因為基因改變不了,能改變的只有生活習慣。對頻發痛風、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痛風石腎病的患者,一定要使用降尿酸藥治療,長期控制尿酸控制達標(360umol/L或者300umol/L以下),大多數患者需長期乃至終身用藥。

不過,臨床上像抱有患者弟弟這樣觀念的患者並不少見,反覆痛風發作,就是不用降尿酸藥,而是單靠飲食控制,結果就是餓到營養不良,血尿酸也沒有得到控制,甚至隨著飢餓狀態下體內分解代謝的增加,產生的尿酸反而更多。

二、控制飲食沒錯,但不吃蔬菜是不對的

知道有家族性痛風,自覺控制飲食是正確的,但要注意“過猶不及”:

首先,

痛風患者需要攝入營養,而我們的營養主要來自於食物,如果什麼都不敢吃,某些營養物質缺乏的危害甚至比痛風還要嚴重。

其次,

植物類食物的嘌呤含量較低,加之人體對植物中嘌呤的吸收很少,所以植物類食物對血尿酸的影響非常小,即使是嘌呤含量較高的蔬菜(比如蘑菇等菌類)。

《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明確指出,高尿酸血癥患者提倡均衡飲食,限制每日總熱量攝入,具體的要求是:

避免肝、腎等動物內臟,酒精和果糖類飲料的攝入;

限制牛、羊、豬肉、海鮮、調味品等的攝入;

鼓勵蔬菜、奶製品、雞蛋的攝入。

富含嘌呤的蔬菜與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發作無明顯相關性。所以,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對蔬菜不但不忌口,還要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蔬菜。

實際上,患者整個家族的情況是基因異常導致的尿酸代謝障礙,跟飲食關係不大,不吃不喝照樣高尿酸,反而導致營養不良。

三、傷腎的是高尿酸和止痛藥,不是降尿酸藥

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藥有三種:別嘌醇、非布司他和苯溴馬隆,前兩者透過減少尿酸生成來降尿酸,後者透過促進尿酸排洩來降尿酸。別嘌醇和苯溴馬隆部分透過肝臟代謝,部分透過腎臟排洩,非布司他透過肝臟代謝,三者都不損害腎臟。

國外的一項研究發現,對35位伴有中度腎功能衰竭的高尿酸血癥患者隨訪研究7年後發現,長期使用苯溴馬隆治療高尿酸血癥對腎小球濾過率(腎功能)無明顯影響。但是,止痛用藥——解熱鎮痛藥(非甾體抗炎藥)卻傷害腎臟,長期反覆服用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和高尿酸一起共同損害腎功能。

患者弟弟沒有服用過降尿酸藥,但仍發生痛風性腎病、尿毒症,這就是一個證明。

如果長期服用降尿酸藥,將血尿酸長期控制達標,能夠減少痛風發作和血尿酸對腎臟的損傷。此外,透過降尿酸藥控制痛風后,止痛藥使用的頻次就會減少甚至不用,反而減少了止痛藥對腎臟的損害。從這兩方面說,降尿酸藥對痛風病人而言是保護腎臟的。

我告訴她,要想避免像母親、舅舅、弟弟那樣的尿毒症,一定要長期、終身服用降尿酸藥。

四、為什麼弟弟那麼嚴重,而患者自身比較輕呢?

兩人都是高尿酸血癥,患者女兒也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出現高尿酸血癥,為什麼弟弟病情發展那麼嚴重而患者及女兒要輕得多呢?

痛風發作還真與性別有關。研究發現,痛風特別垂青男性,男女發病比例高達20:1,呈現明顯的“重男輕女”現象。究其原因,除了因為男性的生活方式不健康以外,還與人體的激素有關——雌激素不但能促進尿酸排洩,而且還能抑制尿酸在關節形成結晶,當然就不會刺激關節產生炎症了。所以,年輕女性極少發生痛風。

但是,絕經後的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痛風的發生風險和男性就不相上下了。

對於家族性痛風,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基因,但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服用藥物將尿酸控制達標,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同樣,對於有遺傳傾向或代謝障礙的痛風患者,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抱有固有觀念不吃降尿酸藥,最終只能是一步步滑向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