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紫杉烷類藥物,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與多西他賽有什麼區別?

然後點右上角“…”選單,選擇“設為星標”

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與多西他賽均是臨床常用的紫杉烷類藥物,兩者之間在療效及安全性方面有何區別?近期,有日本學者比較了兩款藥物在二線及以後單藥治療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的區別,研究結果發表於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雜誌。現整理如下,歡迎各位讀者交流討論。

結果發現,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ORR和PFS優於多西他賽,OS非劣效於多西他賽,雖然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血液學毒性低於多西他賽,但外周神經病變發生率更高,與多西他賽展現了不同的安全譜。

這項研究歷時3年,最終共在全日本82個研究中心入組503例患者。患者年齡≥20週歲、組織病理學或細胞病理學確認的不可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療的III期、IV期或復發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患者既往接受過一種或兩種細胞毒類藥物治療,PS評分0-1分。研究允許驅動基因突變且接受EGFR-TKI或ALK-TKI治療的患者入組。既往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患者同樣允許入組。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為多西他賽(60 mg/m2,每週期第1天給藥,每3週一次)或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100 mg/m2,每週期第1、第8、第15天給藥)的治療方案。研究的主要終點為OS,次要研究終點為PFS和ORR。該研究為非劣效性研究,第一個HR值的95%可信區間(95% CI)上限為1。33,若達到後,第二個非劣效HR值的95% CI上限為1。25,若達到後進行優效性檢驗。

最終,兩組均入組251例患者,兩組患者基線特點均衡可比,中位年齡68歲,65。6%的患者PS評分為1分,80。5%的患者為非鱗癌,115例患者攜帶EGFR基因突變且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EGFR-TKI類藥物治療。

研究資料發現,經過中位15個月的隨訪後,多西他賽組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組分別有84。9%和79。0%的患者出現死亡事件,HR=0。85 (95% CI,0。68-1。07)。以HR=1。25為標準,研究達到非劣效性標準。兩組中位OS分別為13。6個月和16。2個月,兩年OS率分別為30。5%和34。3%。研究未達到優效性標準,P=0。163(圖1)。

都是紫杉烷類藥物,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與多西他賽有什麼區別?

圖1 兩組中位OS

兩組分別有90。4%和89。3%的患者出現疾病進展。中位PFS分別為4。2個月和3。4個月,HR=0。76(95% CI, 0。63-0。92,P=0。0042)(圖2)。兩組分別有228例和231例患者有可評估的病灶,多西他賽組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組的ORR分別為15。4%和29。9%,P=0。0002。鱗癌患者的ORR分別為30。4%和10。4%,非鱗癌患者兩組ORR分別為29。7%和16。7%。

都是紫杉烷類藥物,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與多西他賽有什麼區別?

圖2 兩組中位PFS

從安全性看,兩款藥物展現了不同的安全譜,多西他賽組白細胞下降(25。7% vs。 65。9%)、中性粒細胞下降(39。6% vs。 83。1%)及粒細胞缺乏性發熱(2% vs。 22。1%)發生比例更高。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組3度及以上外周神經病變發生率更高(9。8%和0。8%)。兩組均有兩例患者出現治療相關的死亡性事件(圖3)。

都是紫杉烷類藥物,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與多西他賽有什麼區別?

圖3 兩組之間的安全性資料

最後,作者認為,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非劣效於多西他賽,應當考慮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後線治療的選擇之一。

參考文獻:

Yoneshima Y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1 Apr 26:S1556-0864(21)02107-9。

DOI:

10。1016/j。jtho。2021。03。027。

文獻來源: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556-0864(21)02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