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雲追思”緬懷器官捐獻者一個生命終止,另一個生命重啟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張陽 丘小紅 李珏菁

“父親離開我已經有728天了,他是一位有愛心有擔當的人。只要力所能及,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他人。父親捐獻器官可以拯救其他患者,可以拯救他們的家庭。”4月1日,清明節來臨之際,大愛器官捐獻者家屬段女士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舉辦的“逸仙雲追思”活動上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據悉,截至4月1日,我國實現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3667例。

“父親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的父親一直是我心中的英雄,他是家裡的頂樑柱、主心骨。”活動上,段女士表示,父親生前是一名普通工人,工作中勤勤懇懇,家裡所有開支全靠父親一個人支撐。父親生病後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治。但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還是沒能挽留父親的生命。

開啟“雲追思”緬懷器官捐獻者一個生命終止,另一個生命重啟

在4月1日,段女士在“逸仙雲追思”活動上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父親被診斷為腦死亡後,醫生詢問我們是否願意捐贈器官,失去的生命不僅可以另一種方式延續,還可以挽救其他患者。”段女士說,當時她和媽媽就答應了,因為她的父親是一位有愛心有擔當的人,只要是父親力所能及的事,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別人。

段女士自豪地說,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天使,只有需要時挺身而出的英雄。父親就是這樣的大愛英雄。

“我一定珍惜第二次生命”

一個生命按下終止鍵,另一個生命得以重啟。作為移植受者的代表,50歲的袁先生到追思會現場參加了活動。

袁先生介紹,10年前,他被發現乙肝大三陽,2016年出現肝功能異常,當時就開始用藥。去年6月病情惡化,隨時面臨生命危險,等待肝臟移植。“等待肝源是個漫長的過程,那時我們一家人都很絕望,但是我是家裡的頂樑柱,我不能倒。”

今年1月28日,袁先生終於等到了肝源。“1月29日,醫生經過7個多小時的手術,把我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我得到了重生。”袁先生說,自己一定會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定期檢查、定時服藥,讓自己的身體更快康復起來,為社會、為家人、為自己繼續工作奮鬥。

據悉,為了追思器官捐獻者,現場舉行了集體獻花儀式。醫務工作者們及現場家屬集體還默哀一分鐘,對器官捐獻者表達緬懷、敬意與感激。

開啟“雲追思”緬懷器官捐獻者一個生命終止,另一個生命重啟

向慷慨捐獻生命禮物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器官捐獻與移植管理中心主任劉超介紹,器官移植被稱為“現代醫學之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2017年組建器官捐獻團隊以來,已經有113名大愛捐獻者在該院完成捐獻,幫助546名患者重獲新生。

開啟“雲追思”緬懷器官捐獻者一個生命終止,另一個生命重啟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器官捐獻與移植管理中心主任劉超

“我國的器官移植髮展得比較晚,由於移植器官匱乏,不少器官功能衰竭病人未能及時接受器官移植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劉超說,“在現實生活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得到生命重啟的機會。就拿我從事的肝移植工作來說,近年來,全國每年完成的肝移植手術數量大概有5000例,但是平均每天等待肝移植的病人有6000餘人次。”

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登記,截至今年4月1日,全國累計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3163635人,實現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3667例,捐獻器官99322個。

儘管全國每年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近2萬例,但全國每天等待肝腎心肺大器官移植的病人仍有約66960人次。其中每天等待腎臟移植病人約60430人次;每天等待肝臟移植病人約5870人次;每天等待心臟移植病人約500人次;每天等待肺臟移植病人約140人次。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保健委員會原副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參加了“雲追思”活動。黃潔夫表示,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延續。這個過程,不僅傳遞著愛心與溫情,更檢驗著一個國家文明的成熟度。(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影片 | 醫院提供

責編 | 謝哲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勞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