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袁老獲諾貝爾獎的可能性還真不大,這倒不是說袁隆平院士的能力不行,而是方向不對口。按照諾貝爾獎的評判標準,袁老的貢獻成果,是不大容易獲獎的。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首先諾貝爾獎雖然是當前世界在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但它其實也是存在侷限性的。其創立之初也就五個獎項,分別是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後來又加了一個經濟學獎。只有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才有能進入到諾貝爾獎的評選範圍中,其他的那就得看運氣了。

袁隆平院士從事的是雜交水稻研究,屬於農業科學,本身就和諾貝爾獎各大科學獎項的主體方向有出入,競爭上有著先天性的劣勢。你一個搞農業科學的,自然是很難去和那些搞物理、化學,還有生物醫學的研究者搞競爭。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諾貝爾獎獲得者近千人,而真正在農業科學領域獲獎的,也就一個。即1945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芬蘭科學家維爾塔寧。他研究貢獻是搞出了青貯飼料的製備方法,簡單來講就是發明了一種給動物吃的酸菜。其能夠防止優質粗飼料腐爛而又不影響其使用和營養價值,解決了冬季優質家畜粗飼料短缺的問題。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當然了,維爾塔寧之所以能夠獲獎,更多的是因為其在研究的方向,偏向於化學領域,畢竟搞酸菜這種東西,怎麼也得發酵一下。

而像袁隆平院士這種研究雜交水稻的,對於諾獎涉及學科的交叉關聯,那就要少很多了,獲獎的難度自然要更大。當然了,這裡並不能說搞雜交水稻的,就完全沒資格進入評選範圍。

畢竟雜交水稻的本質還是遵循的孟德爾經典遺傳學,其屬於生物科學領域裡面的一個大分支。諾獎設立的百餘年來,從事遺傳學研究的獲獎者可不少。所以按照這個邏輯,袁隆平院士也不是沒有獲獎的機會。

但是,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袁隆平院士需要在這個領域,有著首創性的重大理論貢獻。因為諾獎這種東西有著很強的前瞻性,與你的日常生活可能沒有關係,有可能你一輩子都接觸不到它的成果。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而這一點,恰好就是袁隆平院士的短板。因為他所從事的研究,並沒有太多理論上的突破,更不存在什麼首創性。所謂雜交水稻,其就是一個利用不同品種水稻雜交,進行優良性狀互補的這麼一個操作。

其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參照的孟德爾遺傳規律,利用遺傳因子的分離以及自由組合,誕生出新的品種。著名的孟德爾豌豆試驗,上過高中的朋友應該都不會太陌生。實在不能理解,騾子總見過吧?其乃是由公驢和母馬雜交後所生,兼具驢和馬的優良屬性。比如騾子擁有馬的體型,比驢更強壯,能抗更多的東西。同時騾子還擁有驢的耐力,比馬更能堅持。

這和雜交水稻其實是一個意思。因為水稻有很多種,不同稻子的性狀也大有區別,有的顆粒飽滿卻缺乏口感;有的適應能力強,各種抗病屬性加身,但就是不怎麼產糧食;還有的水稻,產量高,營養價值也不錯,但就是容易生病,存活率低。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那麼按照孟德爾的遺傳規律,只要將這些水稻進行雜交,就有希望選取出既耐病、又有產量,還好吃的水稻。

這種透過雜交,把不同性狀的作物搞在一起的方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有人開始嘗試了。像什麼雜交玉米、雜交高粱,都是這麼來的。而關於雜交水稻的概念,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被美國農學家給提出來了。即便是咱們常說的三系雜交法,也是日本科學家率先提出並使用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這些走在袁老前面的人,也沒拿過諾貝爾獎。

所以,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其實並不具備首創性,缺乏研究體系支撐,拿不出多少理論上的總結。如此一來,想要拿諾貝爾獎可就困難了。

當然了,原理簡單並不代表操作容易。實際上,這是一項大工程,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想要在漫漫曠野中,找到適合繁殖培育的雜交水稻,無異於大海撈針。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在袁隆平院士之前,無論是雜交水稻,三系雜交法,都只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因為他們培育的品種無法進行穩定持續的育種繁殖,自然也就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進而完成雜交水稻的產業化。

是袁隆平院士在農校的試驗田裡,頂著炎炎烈日,於萬千株稻子中,發現了是“天然雜交稻”,找到了所謂“雜交水稻”的始祖,然後經過不斷的培育和篩選,進而將雜交水稻的理論變成了現實。

總的來說,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是在既定的科學依據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實踐的成果。這項成果更多的是偏向工程技術領域,而不是科學研究領域。袁隆平院士為何是工程院院士,而不是科學院院士?原因就在這裡。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所以說,得不到諾貝爾獎,不是袁隆平院士的能力問題,而是諾貝爾獎評選機制的問題,這個研究方向它本身就不適合去競爭這個獎項。最為有利的證據就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搞雜交作物的農業科學從業者,在科研角度上獲得諾貝爾獎。像大家常說的綠色革命之父,研究雜交小麥的諾曼·博洛格博士,雖然因為發現高產小麥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卻是諾貝爾和平獎。沒辦法,獎項機制不允許。

也正是因為諾貝爾獎在農業上的侷限性,博洛格博士才搞出來一個世界糧食獎,其乃是在農業領域方面的最高榮譽,被譽為食品和農業領域的“諾貝爾獎”,而袁隆平院士正是獲獎者之一。

此外,另一項有著“農業諾貝爾獎”之稱的農業領域大獎,沃爾夫農業獎,袁隆平院士也是獲獎者。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再還有一點,袁隆平院士還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還有共和國勳章等等榮譽,這些可是國家對於袁老貢獻的最大肯定。很明顯,袁隆平院士的貢獻和成就早就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認,無需依靠諾貝爾獎來證明。

事實上,像袁老這樣的人,他根本就不在乎“諾獎”的榮譽。他不是一個追求名利的人,如果他在乎這些東西,就不會剛畢業就跑到一窮二白,偏遠落後的窮山溝,頂著炎炎烈日,在田間地頭和水稻作伴。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即便是遭受了失敗和打擊也從未放棄。要知道袁隆平可是建國後的第一代大學生,在他那個年代,大學生就是天子驕子,前途無量。

總結來講,因為評選機制所限,袁隆平院士獲得諾貝爾獎基本是沒啥希望了。即便是有過先例的諾貝爾和平獎,那也沒多大機會,畢竟袁老可沒做啥壞事兒。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但是,大家無需因此而為袁老感到遺憾和惋惜。袁隆平這個偉大的名字,早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根本就不需要諾貝爾獎來為其增光添彩。

所以,對於袁老而言,得不得諾貝爾獎並不重要。有些人得諾貝爾獎,是給自己增光。而有些人得諾貝爾獎,是給諾獎增光。袁隆平無疑是後者,如果諾貝爾獎頒給了袁老,那是諾獎的光榮,反之,則是諾獎自己的損失。

如今,雖然袁老已經遠離我們而去,但我們需要記住這個偉大的名字。飽食者當永記袁公,他就是當代神農。如果沒有他的雜交水稻,或許很多人連肚子都還吃不飽,更遑論去其他的事情了。

袁隆平為何拿不了諾貝爾獎?人沒問題,獎有問題

飲水思源,食米也應思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