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廢長立賢上位的趙襄子和趙惠文王,為何能夠成為一代雄主!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原本只是晉國大夫的趙、魏、韓取代了晉國的位置,並列為戰國七雄之一,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趙襄子生在趙國開國國君趙籍之前,但他為趙國的創立奠定了基礎;趙惠文王是趙國第七代君主,雖然揹負弒兄、餓死父親的罪名,卻也能夠成為雄主的代表人物之一。趙襄子和趙惠文王都是透過廢長立賢而上位的,他們都是怎樣成為一代雄主,帶領國家繁榮昌盛呢?

透過廢長立賢上位的趙襄子和趙惠文王,為何能夠成為一代雄主!

一、庶子出身,簡襄之烈

說起趙襄子,就繞不開其父趙簡子趙鞅,在魚龍混雜、殺機四伏的晉國政壇中,年紀輕輕的趙鞅不得不接過關乎趙氏宗廟興亡的重任,並從中殺出一條血路。趙襄子原名趙毋恤,因為母親是從妾,又是狄人之女,還沒有什麼見識,使得趙襄子可以說是趙鞅眾多子嗣中地位最卑微的,就連從父親那裡分到的父愛都少之又少。但趙襄子並不是一個就此任命的人,他從小就敏而好學,不似諸兄紈絝,久而久之就進入了當時趙鞅最器重的家臣姑布子卿眼中。姑布子卿以善相取信於趙鞅,也有心向趙鞅推薦這個最不得寵的兒子,但苦於沒有辦法。一次,趙簡子讓姑布子卿給諸子面相,姑布子卿看了一圈,嘆了口氣說:“無為將軍者”。在政壇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趙鞅一直保持著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應有的沉著冷靜和戰戰兢兢,但聽到姑布子卿的話後也倒吸一口冷氣,急忙問道:“趙氏其滅乎?”姑布子卿這時順勢推薦趙毋恤,並說出了近乎決定趙鞅後繼者的話來:“天所授,雖賤必貴”。

透過廢長立賢上位的趙襄子和趙惠文王,為何能夠成為一代雄主!

在經過一番考校後,趙鞅終於認定趙毋恤是趙氏大業難得的繼承人,於是廢掉原來的世子,也就是自己的長子趙伯魯,破例立毋恤為世子,趙鞅死後,趙毋恤也承襲了趙鞅的晉卿之職,史稱趙襄子。趙襄子一上位,就對趙鞅垂涎的代國下手,“慮所以取代,乃先善之”。代君好色,趙毋恤便把姐姐嫁給他,又獻上各種奇珍異獸,“弟姊已往,所以善代者乃萬故”。後來趁著代國沒有防備,趙襄子興兵伐代,一舉佔領代國,盡得其地。

透過廢長立賢上位的趙襄子和趙惠文王,為何能夠成為一代雄主!

趙襄子與其父趙簡子趙鞅並稱“簡襄之烈”,他不僅繼承了父親那般冷靜殘忍,同時也發揚了其父振興宗族的夙願。當時的晉國六卿只剩下四家,其中智氏最大,其家主智伯瑤想要進一步削弱三家的實力,於是藉口恢復晉室的霸業,向三家空口套取一個萬戶之邑。魏、韓都知道這是智伯意在削弱別家,但還是上交了。只有趙襄子嚴詞拒絕,還在關鍵時刻策反魏韓,一起消滅了智氏,併吞並了大量土地,為後來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二、人心難測,弒親而立

與趙襄子一樣,趙惠文王也有一個強大的父親。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後,加上當時的戰國七雄中僅有趙國沒有處於連續混戰的狀態,因此趙武靈王心生壯志。但趙武靈王的雄心壯志卻因為一名叫吳娃的女子而轉移,吳娃在短暫的一生裡為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卻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讓這位雄主有些失落,所以當吳娃死前求趙武靈王立兒子趙何為太子時,趙武靈王痛快答應了。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將王位禪讓給趙何,打算自己與趙何分管軍事和政治。但隨著對長子趙章與其母的愧疚,加上趙國因為不插手中原事務隱約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的一家,趙武靈王的雄心壯志又回來了,一生追求榮譽的趙武靈王又有些不甘寂寞了,想要重新奪回自己曾經放手的權力。

透過廢長立賢上位的趙襄子和趙惠文王,為何能夠成為一代雄主!

於是趙武靈王提出將趙國一分為二,把代郡分給長子趙章,讓他也稱王。為王幾年,趙何也培養起了身為一國之君該有的氣概,因此不願將本來坐穩的王位乖乖奉還,於是春秋戰國時常見的血親相殘的戲碼再度上演。由於趙何早有準備,趙章原本打算刺殺趙何,以奉趙武靈王之命的名義稱王的打算失敗,兵敗被殺,趙武靈王也餓死在自己的行宮之內。然而兩位血親的死,卻讓一位新王得到了成長。

透過廢長立賢上位的趙襄子和趙惠文王,為何能夠成為一代雄主!

三、賢明君主,強盛一時

拋開弒殺血親這一汙點,趙惠文王幾乎可以算是“完美”的國君了。趙惠文王善納忠言,從諫如流,在面對強勢的秦昭襄王時,他接受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意見,不顧個人安危而選擇以大局為重。同時,趙惠文王知人善用,不僅成就了勇武率直、知錯必改的廉頗和智勇雙全、寬宏大量的藺相如這對因為“將相和”而廣為傳唱的名將賢相,也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名人。不僅如此,趙惠文王對臣屬賞罰嚴明,有理有節。廉頗作戰有功,趙惠文王就封他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趙惠文王就封他為上大夫,澠池之會上藺相如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趙惠文王也是立刻將他封為上卿;曾經推薦了藺相如的宦者令繆賢因為犯事想要叛趙投燕,但當他“肉袒負斧質請罪”時,趙惠文王也赦免了他。

透過廢長立賢上位的趙襄子和趙惠文王,為何能夠成為一代雄主!

趙惠文王這番禮遇下屬自然也收穫了極大的回報。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頗披堅執銳,“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廉頗向東攻齊,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廉頗攻魏國,取得幾邑;趙惠文王三十年(前269),趙奢率兵增援閼與,大敗秦軍。在趙惠文王在位期間,趙國一躍而上,越居山東六國之首。

透過廢長立賢上位的趙襄子和趙惠文王,為何能夠成為一代雄主!

趙襄子和趙惠文王近乎擁有著明君雄主該具備的所有品質,並在殘酷的兼併戰爭中完美展示出來,艱難卻堅定地推動趙國向前發展。趙襄子沒有經歷趙惠文王這般多變難測的奪位風波,但從他不傳位給自己的後人,而是立長兄伯魯之孫為太子一事上,贏得當時人們的敬重。趙惠文王雖然有著弒殺血親的汙點,老師肥義也因此喪命,但經過這番洗禮,趙國迎來了一位更加強大的國君,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