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人”李紳 人前是辛苦的憫農,人後一頓飯都要殺300只雞

雙面人,字面上看是一個人有兩張臉,不過一般用來形容有兩種狀態的人。如李汝珍才曾在《鏡花緣》中的描寫,兩面國的人都長著兩張臉,一張是笑臉慈眉善目。另外一張卻是惡臉兇狠陰險,這樣的筆法讓人看了不寒而慄,然而歷史上卻有過不少這樣的“兩面人”。

比如說唐朝宰相李林甫,對外那些才能功業在他之上,能威脅到他的官員。表面和善、語言動聽,卻在暗中陰謀陷害。遭他這一招的人可不少,比如說盧絢、嚴挺之,為此誕生了一個口蜜腹劍的成語。而同在唐朝的另一位詩人,也稱得上雙面人,他便是李紳。

“雙面人”李紳 人前是辛苦的憫農,人後一頓飯都要殺300只雞

李紳其人

李紳,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逝於會昌六年(846年)。進士及第後在朝廷做官,一路升到了趙國公的位置上,還曾為相四年。李紳其人不光在當時的政壇頗有作為,在詩壇也很有作為,跟元稹、白居易的交往都很頻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

他是唐代第一個有意識地以“新題樂府”為標榜和傳統的古題樂府區別開來的詩人,生平有不少詩被收錄於《全唐詩》中。在詩壇,李紳還有一個外號,那便是“憫農詩人”。這源自於李紳的一個作品,也就是《憫農二首》,流傳甚廣、千古傳誦。

“雙面人”李紳 人前是辛苦的憫農,人後一頓飯都要殺300只雞

憫農二首

憫農二首是李紳的組詩作品,一共有兩首,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組詩深刻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以碩果累累襯托農民辛勤但兩手空空的現實問題,第二首描繪農民在烈日當空的正午勞作的場景。

“雙面人”李紳 人前是辛苦的憫農,人後一頓飯都要殺300只雞

最後一語近意深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而憫農的創作起因便是李紳青年時代。目睹了農民終日勞作,卻不得溫飽的場景後,既同情又氣憤。出於這種心態這才寫下了憫農二首,詩人顯然很敏銳的觀察到了,汗滴禾下土可謂是體微察細。出於詩的語言精簡,且通俗、質樸,它在人民中廣為流傳。

“雙面人”李紳 人前是辛苦的憫農,人後一頓飯都要殺300只雞

生活豪奢

可諷刺的是,這位體察到農民辛苦,寫下憫農二首的李紳。在生活中卻有著另一面,他仕途飛黃騰達後,喪失了詩歌裡的憫農之心。竟然變成了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貪官汙吏,據說,李紳的一餐常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他當節度使的時候,絲毫不顧百姓的疾苦,他治下的百姓紛紛渡江而難逃。

有觀點認為李紳喜歡吃雞舌湯,一頓雞舌湯藥耗費三百個雞舌,這相當於一天要殺三百隻雞。誠然,李紳生活是十分豪奢,但並不代表他喜歡吃雞舌。這大概是民間的誤傳,這兒的雞舌是一種西域進貢來的香料,咀嚼可以去除口腔裡的異味。所以他吃的應該是雞舌香,這也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的,價格可不低。

“雙面人”李紳 人前是辛苦的憫農,人後一頓飯都要殺300只雞

濫施淫威

不光生活奢侈,而且愛耍權威,無情無義。從前他時常去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裡做客,那是尊敬的稱呼叔叔,發跡之後卻將對方稱之為孫子。還有個姓崔的巡官員跟他是同科進士,李紳嫌他不主動來給自己打招呼,藉著兩家僕人打架的名義將其杖打二十並流放。這些還不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他晚年經手過一起吳湘案,吳湘此人貪汙了一點錢。

“雙面人”李紳 人前是辛苦的憫農,人後一頓飯都要殺300只雞

但數額並不多,也沒有強搶民女,李紳卻一意孤行將他送上了斷頭臺。民間有說法認為是李紳與吳湘有仇,至於是何仇有些許爭議,有說是因為女人也有說是因為從前父輩的舊恩怨。是哪一種不得而知,但李紳這個人濫施淫威是真的,好在他最後也得到了報應。大中元年(847年),雖然此時李紳已死亡,但還是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