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 被嫌棄的一生

有個詞叫作“紅顏薄命”,說來沒錯,四大美人都不能算是好命。但是再想想,亂世裡沒有紅顏的人命更苦。

貂蟬雖不容易,但沒吃過太多苦,她比蔡文姬好很多。蔡文姬雖然是史上著名才女,卻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一生。亂世中,女人的才華不怎麼受重視,不像美貌那樣是硬通貨。她的才華,不過是用來記錄普通女子在亂世裡會怎樣地被踐踏和嫌棄。

蔡文姬, 被嫌棄的一生

蔡文姬本名蔡琰,父親是大儒蔡邕,我小時候看過《三國演義》,對他印象深刻。大壞蛋董卓死後,群眾拍手稱快,只有一個人不合時宜地發出嘆息,這人就是蔡邕。

他有許多嘆息的理由,比如說董卓對他不錯,或者,單是對這權傾一時卻瞬間灰飛煙滅的命運的感嘆,估計當時有所觸動的不止他一人。問題是,觸動沒關係,嘆氣就是表態了,才立了大功的司徒王允不高興了,將蔡邕下獄然後殺掉。

張愛玲曾說,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蔡邕這一死算乾淨了,女兒蔡琰的磨難才剛剛開始。

蔡琰大約就屬於《紅樓夢》裡所說的“有命無運”之人。她出身不錯,受過良好教育,但嫁人不久就死了丈夫,因為沒有孩子,只好回到孃家。

她的這段人生跟卓文君差不多,不同的是,她沒能等到一個司馬相如,只等到了趁著中原戰亂,南下擄掠的匈奴人。蔡琰後來寫下《悲憤詩》描繪當時的場景:“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她正是作為物資被載在馬後的婦女中的一個。

《後漢書》裡寫道:“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這句“沒於南匈奴左賢王”讓史家爭論不休,有人說蔡琰嫁給了左賢王,也有人說,她只是左賢王名下的財產。

我沒有考證過,但憑直覺傾向後者。看《悲憤詩》不難發現,被擄掠的一路,她都是一個處境不堪的囚徒——“失意機微間,輒言斃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復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

押送者一個個凶神惡煞,動輒揚言要弄死他們,有時候拿起棍子就打,那種人間慘狀,真是“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她就是草芥和螻蟻,是匈奴人無差別搶劫中的受害者,而不是左賢王的目標物件。

到了邊荒之地,她又能憑什麼成功引起左賢王的注意?縱然她滿腹詩書,才氣過人,但南匈奴的左賢王,應該沒有那麼重視文化吧!

她在匈奴人那裡,完全是苦熬。她成家生子,聽到有人從遠方來,還是會歡喜不勝,忙不迭地去打聽,結果來者都不是她的鄉親。

蔡琰彷彿就要這樣身死異鄉,命運卻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刻峰迴路轉。12年後,曹操記起了她。

曹操做過蔡邕的學生,蔡邕學生應該不少,但曹操混好了,混到能夠做一些看上去價值不大,只是讓自己高興的事了。記起蔡琰,就屬於這類事情。

曹操想起老師的不幸,打聽蔡邕有無子嗣,聽說他的女兒流落邊荒,就表示願意給匈奴一大筆錢贖回她。一代梟雄如曹操,常有這種小溫暖。

蔡琰終於等到一線光明,但這光明又交織著最黑暗的痛苦,她跟被拐賣的婦女也差不多,即便親人尋來,可以出離苦境,可她那倆孩子怎麼辦?就算曹操願意一併贖回,匈奴人能答應嗎?

蔡文姬, 被嫌棄的一生

《悲憤詩》裡寫到母子訣別時的對話,讓人肝腸寸斷,小小孩童抱著母親的脖子說,人家都說母親即將離去,以後還有回來的時候嗎?您以前那麼疼我,怎麼突然變成這樣了?我都還沒長大,您就一點都不牽掛嗎?

稚子之言,讓蔡琰感到五內俱崩。在親情與歸宿感的夾縫裡,蔡琰說,自己痛得像個傻子。

但她還是回來了。曹操挺負責,給她做了周到安排,其中包括為她指定一位夫婿,一個名叫董祀的屯田都尉。

可能曹操覺得董祀跟蔡琰挺合適,董祀卻覺得不合適。蔡琰歲數不小了,又生過孩子,姿色談不上了,最糟糕的是,她還有一個千瘡百孔的老靈魂,有幾個男人願意去接收這樣的靈魂?

董祀不敢違命,只好對蔡琰實施冷暴力,不怎麼搭理她。蔡琰沒有詩句講述自己當時的感覺,但可想而知她一定很尷尬,可能也很自卑。也許她和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是一類人,打算以蝸牛的耐心慢慢地爬,直到被丈夫接受。

幸運的是,命運可能覺得她這一生太苦了,給了她一次加速的機會。這機會以災難的形式呈現:董祀有次犯下大錯,按律當死。蔡琰跑去求曹操。

當時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曹操對客人們說:“蔡伯喈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見她。”蔡琰走進來,披頭散髮,赤腳而行,連連叩頭請罪,“音詞清辯,旨甚酸哀”,賓客皆為之動容。

曹操表示他同情蔡琰,但文狀已發。蔡琰說:“您的馬廄裡有萬匹好馬,何必吝惜一匹快馬,而不救垂死之命!”曹操被她說動,追回自己的命令。從此董祀開始善待她。

由此,蔡琰以展示自己的狼狽無助換得了一點小安穩。除此之外,漢書裡還記載了一件事,似乎是她苦悶的人生中唯一的高光時刻。

那是她剛回來時,曹操問她:“聽說您家曾有很多古籍,您是否還能回憶起來?”蔡琰答:“我父親曾留給我四千卷書,流離塗炭,幾乎沒有儲存下來的。但我還能背誦下來四百多篇。”曹操說他找十個人幫她記錄,蔡琰說男女授受不親,就不必了,您拿來紙筆,我來寫給您。後來她將默寫下來的四百篇古籍呈給曹操,幾乎沒有遺漏和錯誤。

蔡文姬, 被嫌棄的一生

世人都讚賞蔡琰的學問和記憶力,讚賞曹操對於文化的重視和儲存。為曹操默寫典籍的那些日子,才是蔡琰一生中的黃金時代吧。

她集中精力做一件自己擅長的、有建設性的事,不再有恐懼和不安。在一字一句的默寫裡,舊日可曾重現?她是否記起自己當初背誦典籍的好時光?那時候,她是父親膝上有天分的女兒,大好人生正在展開。她聽不見戰爭的腳步,不知道它正在像大象一樣走來,此後將無差別地摧毀一切,而她在此間,將擁有被嫌棄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