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愛新覺羅後裔,穿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一同祭祖

引言:

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追憶居中閫,深宜稱孝賢。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念孝賢》

我國向來是禮儀之邦,

從殷周時期禮樂治國發展到清朝的時候仍舊堅持著自己的一套禮儀,只是由於清政府的日漸腐敗和統治思想的落後使得這些禮儀向迂腐、落俗的一面走去,與時代漸漸脫軌了。

在1792年就有英國外交代表來訪華,就發生了禮儀之爭。當時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清朝官員從上到下一致認為英國人此次前來不是友好協商的,而是前來向天朝進貢的。於是,乾隆皇帝下令要英國代表行進貢的禮儀,三拜九叩一個都不能少,並且乾隆對他們說天朝無所不有,並不需要和外邦互通有無,命令英國代表還是儘早回自己的國家吧。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穿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一同祭祖

如此講究皇權顏面的乾隆讓英國代表無奈之下只好回國了,友好協商的目的也沒有達到。在我國曆史上記載的只是英國前來朝貢、祝壽,而在英國的《馬戛爾尼航行中國記》中則認為清政府已經是殘破不堪的破船,唯一的優點就是龐大的體積和鮮麗的外表。的確,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有無數的優良傳統需要後人繼承,發揚光大,不過可在時代不斷前進的時候,固守陳規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退步。

不止乾隆堅持傳統舊制,如今仍舊有人自稱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後裔,還身穿龍袍自命為大清皇帝,號召滿族同胞們一同祭祖。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穿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一同祭祖

一、乾隆的第七世孫?

自從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偽滿政權也在二十餘年後結束了統治,

封建社會的等級壓迫已經一去不復返,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切都煥然一新了。樹倒猢猻散

,原先的滿清貴族們大多數都選擇了隱姓埋名的低調生活,

但仍有部分人留戀以前錦衣玉食的日子,不願意默默無聞的生活。他們甚至以身上的貴族血統為榮,

至今仍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並且在吃穿用度和行事作風上都處處彰顯自己與旁人的不同之處。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穿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一同祭祖

愛新覺羅·恆紹就是其中一個,他是1958生人,自稱是乾隆的第七世孫。

按理說他出生的時候滿清已經結束統治46年之久了,或許是“康乾盛世”的影響深遠,他很是為自己滿清皇室血統驕傲。

他小的時候家裡就是按照清朝的傳統行為處事的

,因此耳濡目染他一直以來辦事說話都是清朝的做派。

他長大後曾經做過20年的吉林市的滿族聯誼會會長,在此期間他在全國範圍內尋根愛新覺羅氏的後代

,並且親自拿家譜一一查證對方身份的真偽,力求血脈的正統。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穿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一同祭祖

二、穿著龍袍祭祀的恆紹

他的家中儼然就是一個微型的皇宮,不僅在飲食起居方面隨處可見清朝時期的影子,就連他的妻子都要穿著清朝年間樣式的旗袍。

而且愛新覺羅·恆紹還喜歡做一件事,就是逢人便說自己身上有滿清後裔的優良血統,還說自己如果有機會登上了皇位,一定做的比自己的祖輩乾隆皇帝要好上許多,肯定能創造比康乾更大的“盛世”出來,絕對是一代明君。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穿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一同祭祖

與人交談的時候,

愛新覺羅·恆紹總是帶著一個大扳指,據他所說是祖上傳下來的,並且是皇家貴族才會佩戴的一種。

專家也鑑定過的確如此,並且成色品相都十分不錯。於是

曾經勸說過他把這枚放到如今可以當作“一級國寶”的扳指上交,以此幫助研究滿清時期的歷史,不過恆紹拒絕了,

他說這是自己家傳的寶貝,言外之意就是屬於自己的。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穿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一同祭祖

更引人注目的是

他每年都會穿著龍袍帶著穿著旗袍的妻子回鄉祭祖,並且在他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滿清同胞也穿著文武百官的衣服對著松花江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

往往會引來許多觀眾,而他本人卻對著一切十分享受。

許多人對這種行為表示了反感,

認為清朝已經結束很多年了,在王朝覆滅之後的新時代還這麼高調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甚至還有人說他是在博眼球。不過也有人表示祭祖是他們自己的家事罷了,旁人不參與就無所謂了。

他是愛新覺羅後裔,穿龍袍以大清皇帝身份,號召滿族同胞一同祭祖

祭祖本來是傳統文化之一,本無可厚非,

並且還受到了國家的保護。

只是恆紹穿著龍袍在新時代還繼續在大眾面前裝“皇上”,處處彰顯自己和普通民眾不一樣

,在一些人的眼中,就好似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中,他卻想回到那個萬人之上的年代掌管江山社稷,這就有些與文明的程序相悖了,

這也難免會引起許多人的反感。

參考文獻:

《清史稿》

《念孝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