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至極:尚可喜在廣東屠殺數十萬漢人,今天竟被吹捧為民族英雄

文|格瓦拉同志

一部清朝崛起、征服中原的歷史,充斥著對漢族人的肉體消滅和文化摧殘,而在此期間,某些漢族文臣或將領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對同族的殘忍絲毫不亞於異族同僚,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向清廷提議在全國推行“剃髮令”、導致千百萬漢族人因不肯剃髮而遇害的孫之獬,比如“嘉定三屠”的元兇李成棟,當然也包括本文的主人公尚可喜。

荒唐至極:尚可喜在廣東屠殺數十萬漢人,今天竟被吹捧為民族英雄

尚可喜,字元吉,號震陽,原籍山西洪洞,生於遼東海州(今遼寧省海城市),明朝末年從軍,因深得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的賞識,被收為養孫。在追隨毛文龍期間,尚可喜的父親尚學禮在與清(後金)軍作戰時被殺,其部眾遂歸尚可喜統領。毛文龍被袁崇煥擅殺後,尚可喜轉隸東江總兵黃龍麾下,因收復旅順有功,被提拔為副將,駐守廣鹿島。

崇禎六年(1633年)七月,後金再度攻陷旅順,守將黃龍兵敗自殺,而尚可喜留在當地的妻妾、家眷、侍婢等數百口因無法逃脫,竟全部投水而死。黃龍兵敗自殺後,沈世魁接任東江總兵職務,一上臺便想除掉跟他關係不和的尚可喜。在這種情況下,尚可喜竟置國恥家仇於不顧,在次年的二月攜麾下諸將、轄下五島軍資器械渡海降金。

對於尚可喜的歸降,皇太極大喜過完,親自出盛京城三十里相迎,並進封他為總兵官。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並改國號為清,同時冊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此即清初“三順王”。8年後,尚可喜跟隨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因追擊、消滅李自成有大功,而被晉封為平南王,時在順治六年(1649年)。

李自成兵敗被殺後,尚可喜奉命與靖南王耿仲明(因私藏逃犯被清廷詰問,在途中自殺,其王爵、部眾均由長子耿繼茂繼承)一起攻略湖南、兩廣,以消滅南明永曆帝政權。在江南作戰期間,尚可喜既為了向主子表忠心,又為了威懾、恐嚇漢族軍民,製造了一系列慘絕人寰的屠城案。其中,尤以“廣州大屠殺”和“潮南大屠殺”最為恐怖,也最令人髮指。

據史料記載,清兵進入廣州城後四處燒殺搶掠,不管男女老幼,但凡碰到這幫如同禽獸一般計程車兵,全都淪為“刀下之鬼”。僥倖逃出城外的人也沒有得到生路,被清兵們一路追趕到海邊,或死於刀槍之下,或被趕進海中溺死,倖免於難者屈指可數。這場大屠殺總共持續12天,最終有多達70萬的廣州百姓橫遭屠戮,史稱“庚寅之劫”。

荒唐至極:尚可喜在廣東屠殺數十萬漢人,今天竟被吹捧為民族英雄

關於廣州死難者具體人數,各家史料記載不一,作為正史的《清史稿》只是泛泛地提到:“繼茂與可喜攻下廣州,怒其民力守,盡殲其丁壯。”死難者多達70萬人一說,見於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寫的《廣州市志-宗教志》,其中提到:“清順治七年,清軍攻廣州,死難70萬人,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僱人收拾屍骸,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

“庚寅之劫”後3年(1653年),尚可喜、耿繼茂率清軍攻陷潮州和南雄,並再次對同族舉起屠刀。據地方誌記載,在這場大屠殺當中,清兵“縱兵屠掠,遺骸十餘萬”、“郡城破,橫屍遍野,又與義士鍾萬成收遺骸十餘萬,作普同塔於葫蘆山。”(見清朝乾隆年間版《潮州府志》)。同樣是一副慘絕人寰的場景!

荒唐至極:尚可喜在廣東屠殺數十萬漢人,今天竟被吹捧為民族英雄

雖然尚可喜在鎮守廣東的26年時間屢施“善政”,如積極維持社會秩序、重建禮樂文教、安撫南明遺民、促進農業發展、捐資廣建佛寺容納明末出家學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廣東各項社會事業的恢復、發展,但他作為一個屠戮同胞的劊子手形象,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洗白”。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十惡不赦的貨色,在死去300多年後,竟然還有人為他“正名”。根據新聞報道,遼寧省海城市在2004年召開了一場名為“清朝平南親王尚可喜誕辰400週年”的學術研討會,大批所謂的“清史專家”竟然在會上聲稱“尚可喜是一位在歷史轉折關頭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歷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如此混淆黑白、毫無人性的觀點,實在是令人髮指。

荒唐至極:尚可喜在廣東屠殺數十萬漢人,今天竟被吹捧為民族英雄

世人大都相信“惡有惡報”的說法,但就尚可喜的結局來看,這個觀點並不成立。尚可喜晚年跟長子尚之信關係失和,因此奏請朝廷把王爵傳給次子尚之孝,並得到康熙帝的恩准,但還沒來得及實施,“三藩之亂”便爆發。對於吳三桂的拉攏,尚可喜堅決不從,並分兵剿滅境內響應吳三桂的叛亂。

吳三桂見尚可喜不肯就範,遂“轉攻”尚之信,允諾一旦實現反清大業,將同意尚家世代佔據廣東稱王。尚之信既憤恨於尚可喜、康熙帝想要廢除他的王位繼承權,又錯估了形勢,認為清廷斷不能消滅叛軍,因為在接到吳三桂的邀請後,便果斷地加入到反清叛亂當中。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發動兵變,炮擊清兵大營,並派兵封鎖尚可喜的府第,接管平南王的全部權力。

尚可喜被軟禁後,本想懸樑自盡,但遭到左右的阻攔而未果。同年十月,尚可喜在恐懼、幽憤中翹了辮子,終年73歲。尚可喜死後,康熙帝聞訊震悼,賜諡號曰“敬”, 並下詔將其棺槨暫厝於廣州大佛寺。“三藩之亂”被平定後,康熙帝下詔將尚可喜的棺槨歸葬故里,併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尚可喜生前作惡多端,死後卻備極榮哀,實在是令人悲憤。

參考書目:《清史稿》、《廣州市志》、《潮州府志》、《清聖祖實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