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要求兒媳從孃家滾回婆家,被兒子怒斥:滾回來被你欺負嗎?

所謂“苦難”,周國平認為是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情況,包括個人無法抵抗的天災人禍、疾病或親人死亡;還包括社會生活中的個人挫折,如失戀、婚姻破裂或事業失敗;此外,還有所有人遲早都會遭受的痛苦,那就是死亡。

這樣,如何面對苦難是每個人面臨的重大人生課題。

如果只是把苦難理解為消極和悲觀,用消極的態度應對,苦難就是有害的;倒不是說用積極的態度應對,苦難就是有利的,而是,我們可以用積極的態度挖掘出苦難背後的價值

阿金,的一個朋友,曾經飽受婚姻之苦。他是一個撫養自己和心愛的妻子的母親。這兩個人發生矛盾的時候,他左右為難,不知道應該站在哪一邊,這讓他的生活和工作陷入混亂。

之後,妻子一怒之下把孩子帶回了母親家。當他一個人住的時候,他開始思考兩個問題:如果他為了妻子而背叛母親,會發生什麼?如果你為了媽媽和老婆離婚會怎麼樣?

權衡之下,他覺得妻子對他更重要,因為他和母親即便翻臉了,也還是母子,但若是跟妻子離婚了,就再也不是夫妻了

問題解決後,他也知道怎麼做了。當母親再次厚顏無恥地要求妻子回婆家時,他轉過臉,激怒了母親:“你為什麼要回去?”繼續被你欺負?從今天開始,如果你不反省自己,如果你不認清自己的問題,我就和她一起住在外面,不回來了。‘’

不出他所料,即使他反目成仇,母子之間有愛,他的母親也不願意失去他,所以她不得不反思自己。就這樣,

他既留住了婚姻,又沒破壞母子關係,還由此認識到“堅持做正確的事”的意義所在

有些人可能認為他身上發生的事情並不痛苦,男人應該保護自己的妻子。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男人從一開始就有很高的覺悟,就像並不是所有的人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面對苦難,只有經歷過才能知道如何去做。

其他人也是如此。我們不僅要能夠認清自己所遇到的是否是苦難,還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學會“化消極為積極”,從苦難中挖掘出意義和價值。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婆婆要求兒媳從孃家滾回婆家,被兒子怒斥:滾回來被你欺負嗎?

認清苦難,才能提煉出價值。

周國平說:“http://”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不應該輕易說自己吃過苦,日常生活中的困難也不是苦。換句話說,我們不一定要處處苦,否則你經不起任何挫折,一點小事就能把你打倒。只有知道什麼是困難,什麼是痛苦,我們才能以相應的方式應對。

真正的苦難必然會對一切產生影響,以至於我們不得不停止。這聽起來很可怕,但如果換個角度看,苦難迫使我們停下來,這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與外界拉開距離,迴歸自我的機會。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藉此機會深入思考,就會對生活有新的憧憬。

正如周國平所說:“http://”

另一方面,阿金並沒有屈服於苦難,而是勇敢地向他打招呼,提取了“保護妻子不能犯錯”的寶藏。擺脫苦難後,他必然會比以前更熱愛生活。

婆婆要求兒媳從孃家滾回婆家,被兒子怒斥:滾回來被你欺負嗎?

對待苦難的方式,涵蓋著人格問題。

周國平說:“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對待苦難的態度最能體現一個人是否有內在的尊嚴。”

他用“失戀”這個比喻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苦難和幸福是相反的東西,它們的共同點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牽扯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苦難就是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有人認為人格是不可改變的,不同的人對待苦難的態度說明他們是有一定人格的人。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對待苦難的態度”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就拿上面提到的失戀來說,沒有人規定你必須自暴自棄或者肆意報復,也沒有人規定你必須獨自承受痛苦。面對什麼樣的態度,在於你自己的選擇。

周國平認為

我相信,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弄巧成拙”這個詞,比如聾啞人貝多芬、盲聾啞人海倫凱勒、鬱鬱寡歡的托爾斯泰等。他們所有的經歷都是徹頭徹尾的人生磨難。如果他們選擇以一種放棄自己的態度面對他們,他們將無法取得後來的成就。

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萎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成仇,甚至肆意報復;有的人則懷著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承受著痛苦,這些人之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