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有多恐怖,為何滿清官員寧死都不去

在許多清朝歷史劇中,常會聽到不同時期、不同皇帝動怒時的一句經典臺詞:“將某某發往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寧古塔不是一個“塔”,而是滿族的發源地,清皇族的老家。為何把罪犯發放自己老家?

“寧古塔”有多恐怖,為何滿清官員寧死都不去

其實,寧古塔是一個城名,是一個清朝時期的關外流放罪犯場所。後設寧古塔將軍,為吉林將軍的前身。寧古塔屬邊遠地區,舊時,這裡環境惡劣,氣候異常,寸草不生,五穀不長,很適合罪犯改造。既不是塔,而為何又稱為“塔”呢?相傳,清皇族的遠祖兄弟6個,曾居住於此。滿語謂為“寧古”,個為塔,古稱“寧古塔”。

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有兩層含義:一是懲惡與揚善,讓犯了罪的人背井離鄉受盡磨難,到關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風沙洗滌;二是為清皇族的老家“增磚添瓦”。清朝時,全國偏遠落後的地區有的是,可清王朝為什麼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選寧古塔呢?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寧古塔是滿族的發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來到這裡不僅要開荒種地,修橋築路,改變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還要忍飢挨餓,為當地官員、滿人當牛做馬,淪為家奴,以顯示祖上的榮耀。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藏在何處?一件神秘袈裟的細節或許給出了答案

這些內容多數都是以傳說形式出現,並沒有過硬的證據。直到2010年,寧德市支提寺發現了一襲神秘的雲錦袈裟,讓建文帝的出逃之謎有了新希望。這條袈裟從各個角度都透露出三個字:不正常。

第一、僧人的袈裟居然佈滿了金龍。整襲袈裟上的游龍、團龍居然多達九十多條,袈裟左右兩側有二十四條雲龍紋描金圖案,且繡有“福壽”圖案。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袈裟橫幅上居然有九條五爪龍,這可是“九五之尊”的意思,普通的僧人要是敢如此放肆,可能早就腦袋搬家了。袈裟作為僧人修行的法衣,上面的圖案理應以佛教為主題才對,怎麼會以龍為主題呢?根據《明史·輿服志》的記載,能用龍紋和福壽圖案的人只有兩個:皇帝和皇后。這麼說,這位袈裟的主人極有可能做過皇帝。那麼,明朝既是皇帝又是僧人的人選就只有一:建文帝。

“寧古塔”有多恐怖,為何滿清官員寧死都不去

第二、袈裟上所繡之龍符合明朝初年的特徵。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的墓碑上都刻有龍紋,據此推斷,明朝初年的龍紋具有顯著的“閉嘴”特徵,也就是傳說中的“閉嘴龍”。袈裟上的龍紋具有非常明顯的明朝初年的特徵,所以,袈裟的年代應該鎖定在明朝初年,這與建文帝出逃的時間能對上。

“寧古塔”有多恐怖,為何滿清官員寧死都不去

第三、袈裟的用料和工藝都不是民間水平。袈裟中的雲錦全部都是用很細的金線和孔雀羽毛織出來的 ,除了龍袍,還真沒聽說過有人用這種材料做衣服。而且,袈裟織造過程中,採用了個緙絲技術。這種技術開始於宋朝,是從西域傳入的,一直流行到明朝初年,而明朝中期以後,這種技術就不再出現了。試想,這麼高階的工藝,民間怎麼可能做得到呢?那麼,這一點也指明,這襲袈裟的主人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