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萬人手拉手組成人鏈,蘇聯迎來解體浪潮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蘇聯是1991年12月突然解體的。其實不然,一個龐然帝國的瓦解,必然有很多前奏和序曲的。早在1990年3月,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立陶宛就已經宣佈脫離蘇聯獨立,只不過蘇聯當時並未承認。

200多萬人手拉手組成人鏈,蘇聯迎來解體浪潮

而到了1991年9月,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當然,蘇聯承認的不僅有立陶宛,還有波羅的海另外兩個國家,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個三國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與蘇聯宿怨頗深,在二戰後期都紛紛加入蘇聯。對於加入蘇聯這件事,雙方說法不一。蘇聯說,這是這三國自願申請的;而三國卻說,是蘇聯武力非法合併我們的。

總之,大家結合在一起,本身就矛盾重重。後來,蘇聯又實行了民族分離主義的騷操作,如槍殺、流放民族主義者,向三國大量輸入移民。以上措施都加劇了本身就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

三國仇視的情緒一直在醞釀,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起初是各國不同規模的罷工,後來是抗議,再後來則是更大規模的群眾活動。終於在1989年8月,三國聯合起來,組織了一次空前的和平示威。

200多萬人手拉手組成人鏈,蘇聯迎來解體浪潮

這就是波羅的海之路。

1989年是個特殊的年份。50年前,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秘密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直接將波羅的海三國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這些都為戰後三國歸入蘇聯埋下了伏筆。

時過境遷。兩大陣營博弈正酣,西方社會爆發了反對蘇聯人權的黑絲帶日遊行。黑絲帶日由被蘇聯佔據的國家逃至加拿大的難民發起,以系黑絲帶這種方式來舉行悼念活動,後來蔓延至整個西方社會。受到這個活動的影響,三國也蠢蠢欲動,社會運動家們籌劃進行一場特別大規劃的示威活動。

200多萬人手拉手組成人鏈,蘇聯迎來解體浪潮

在這種背景下,“人鏈”的提議浮出水面。至於說,人鏈是誰提出的,還真不好說,但毫無疑問是經過三方討論的,並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思路有了以後,很快人鏈的地圖、時間安排以及各項籌備工作也都一一確定。

8月23日終於到來了。需要注意的是,這天並非休息日,為了便於組織,僱主特意給員工放了假,愛沙尼亞則將當天定為公眾假期。

200多萬人手拉手組成人鏈,蘇聯迎來解體浪潮

這是一次跨國行動。從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開始,經里加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再到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三國人民手拉手將這三個城市直接連結起來,牽手狀態大概持續了15分鐘。隨後,人們在教堂和國家邊界舉行彌撒或喪禮。

200多萬人手拉手組成人鏈,蘇聯迎來解體浪潮

對於參與的人數,有的說是100多萬,有的說接近200萬。而西方媒體看來,人數至少有200萬。大家可以想象,200萬人手拉手,這是何等的壯觀。

波羅的海之路誕生了史上首個和最長的沒斷開的人鏈,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多萬人手拉手組成人鏈,蘇聯迎來解體浪潮

一方面,蘇聯承認蘇德秘密協定的存在,並宣佈該協定的無效,這是波羅的海三國獨立的第一步。6個月後,也就是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發聲宣佈脫離蘇聯恢復獨立。

200多萬人手拉手組成人鏈,蘇聯迎來解體浪潮

另一方面,波羅的海之路刺激了蘇聯範圍內各加盟共和國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運動,立陶宛之後,喬治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紛紛宣告獨立,蘇聯解體的浪潮一波一波地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