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奇才賈誼的蹉跎歲月,兩條超前策略維護漢室,卻一生不得重用!

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這一句話出自於賈誼的《過秦論》,該文章主要的思想是探討秦國滅亡的原因,以及秦國失敗的種種理由。實際上結合本朝的實際情況去探索前朝的崩潰,是歷代君王都會做的事情。尤其是漢朝的建立,雖然是承接秦朝之後,但秦朝國祚短暫,能夠繼承的制度並不完善,所以只能夠根據秦朝的過錯來改善現有的問題。因此《過秦論》的意義非常重大,作者賈誼本人也是天縱奇才,其很多思想和建議都被後世人所認同,並且賈誼超越性的思維也與當時時代格格不入。

西漢奇才賈誼的蹉跎歲月,兩條超前策略維護漢室,卻一生不得重用!

賈誼

李東陽曾評價賈誼道“文帝時,可當大臣者,惟賈太傅一人。”;這一評價極高,更有甚者認為賈誼是漢朝第一名士,事實證明賈誼的能力不弱,且文思才情都堪稱一絕。漢初時期河南郡治安第一,社會穩定。《漢書》記載“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而這並非郡守吳公能力出眾,而是因為吳公身邊有著賈誼輔佐。透過這一案例也能說明賈誼在實踐中也是能力不俗。

也正是因為能力的嶄露頭角,很快賈誼就被漢文帝所重視。《漢書》記載“帝說之,超遷,歲中至太中大夫。”;但是賈誼的年齡也不過二十一歲,卻被破格選為太中大夫,一時之間也是名動天下。

賈誼的超前思維

食君俸祿自然也要擔君之憂,首先賈誼看清局勢直到漢朝建立初興需要鞏固統治,所以提出了一系列的禮制改革。其中包含了“改正朔,易朝服”,並以此來替代秦制,形成自己獨有的漢朝制度。但漢文帝時期講究與民休息,故而認為時機並不成熟,所以並未採納賈誼的提議。

西漢奇才賈誼的蹉跎歲月,兩條超前策略維護漢室,卻一生不得重用!

而在賈誼的建議中,最為關鍵的是兩條:

第一條是改變了當時商業發展的趨勢,重點發展農業,以農業生產為中心。《漢書·食貨志》中記載“於是上感誼言,始開籍田,躬耕以勸百姓。”;另外賈誼提議將諸侯王遣返回自己的封地,不要留在京城,以此分化中央的管理壓力。賈誼的這一提議成為了歷史之中各朝代的基本國策,也是重農抑商思想的形成階段。故而說賈誼的思維超前,且都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建設性意見。

西漢奇才賈誼的蹉跎歲月,兩條超前策略維護漢室,卻一生不得重用!

而第二條則是針對內外危機的處理意見,漢初時期匈奴非常強盛,而且屢次冒犯漢朝邊境。且漢朝因為漢高祖時期的分封郡縣制度並存問題,導致諸侯王越發強大,而且諸侯王逐漸超越了本身的職責,權力越來越大。而後淮南王、濟北王都已經謀反,因此賈誼很有先見性的提出了分化諸侯實力的辦法。

其中賈誼認為諸侯王強大的會謀反,而關係疏遠的一樣會謀反。但是漢高祖時期的長沙王吳芮因為實力弱小而得以保留,所以只有削弱諸侯王的實力才能解決諸侯叛亂的問題。在《治安策》中記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這實際上就是漢武帝時期推恩令的前身,一樣是透過不斷分封來化解諸侯王的實力,使其封地越來越小力量越來越薄弱。

西漢奇才賈誼的蹉跎歲月,兩條超前策略維護漢室,卻一生不得重用!

漢文帝

但這一番拳拳之心卻並沒有打動漢文帝,這也使得這光輝的一筆並沒能夠提早出現。但好在賈誼的建議並非被全盤否決,在梁國的分封上依舊是得到了漢文帝的認可。也正是這一英明決定,使得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得以平定,而在七國之亂中正是梁國承擔了一半的衝擊,保住了漢朝江山。

賈誼的鬱鬱寡歡

但即使是天縱奇才,賈誼的一生依舊是坎坷不斷,且未能夠在仕途上大展宏圖,引起了無數後人的惋惜。但奇怪的是賈誼為什麼不得重用呢?針對這個問題蘇軾曾給出過結論,那便是“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蘇軾的意思是說賈誼雖然志向遠大,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氣量。

《漢書·賈誼傳》中記載“誼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後歲餘,亦死。”

賈誼的死在於他認為自己沒有盡職盡責輔佐梁懷王,以致於梁懷王墜馬而死,就在這種自責當中賈誼告別了自己的一生,且年齡不過三十三歲。其實這並不是賈誼第一次感慨人生,也並非第一次認為自己此生無望。

西漢奇才賈誼的蹉跎歲月,兩條超前策略維護漢室,卻一生不得重用!

在賈誼被貶長沙的時候,就曾因為長沙低窪潮溼的地理特性,感覺到悲傷,認為自己的壽命不會太長。同時面對貓頭鷹飛入自己的房間,賈誼又因此感傷,認為貓頭鷹是不祥之鳥,恐怕也是自己命運的寫照。且賈誼時常發出悲傷感嘆,如“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這種無力感也暗示了賈誼的消極人生態度。

西漢奇才賈誼的蹉跎歲月,兩條超前策略維護漢室,卻一生不得重用!

其實這也和賈誼的經歷有關,從一代天才的高度到後來不得重用,而且理由並非賈誼自己本身之錯,來源於小人的陷害和嫉妒,這更讓賈誼感嘆命運之不公。《史記》記載“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誼經歷了大起大落,年紀輕輕就遭遇了人生境遇的大變化,自然也容易在這之中洩氣。

西漢奇才賈誼的蹉跎歲月,兩條超前策略維護漢室,卻一生不得重用!

蘇軾

但人生在於積極面對和樂觀的態度,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儒家思想中講究的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平常心態去面對生活才是真諦,歷史之中遭遇挫折的人物並不少,但像賈誼一樣輕言放棄的卻並不多。留得有用之軀才是長久發展的關鍵,所以蘇軾的看法不失偏頗,賈誼自身是存在消極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