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特徵的老人是香餑餑,即使老了沒錢,子女也爭著養

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話我卻不敢恭維。畢竟,我曾見過已經八十歲的老太太整天叉腰站在自家門前,對著五六十歲的兒媳婦吆三喝四,還總同村里人講自己的子女如何不孝順,這樣的老人若說成是“寶”,他們的家人頭一個不答應。

也許有人會說,當今還是“有錢才是王道”,侍養雙親不再是憑子女孝順,父母就算再不好,手裡只要有倆錢,子女就不敢怠慢。這話我也不贊同,到了晚年有一定積蓄的父母,在物質上並不仰仗子女,圖的是子女的情感回饋。若子女只是因錢而對父母虛情假意,恐怕父母自己都忍不下去。

可見,人到了晚年,能夠讓子女心甘情願地奉養,絕不僅是因為“父母”這一身份,也不是因為手裡的錢。

有以下特徵的老人才是香餑餑,即使老了沒錢,子女也爭著養。

有以下特徵的老人是香餑餑,即使老了沒錢,子女也爭著養

一直公平公正,力求一碗水端平

前陣子姑媽家要蓋房,夫妻倆暫時沒地方去,倆兒子爭著搶著要讓姑父到自己家裡住,能給他們帶娃看孩子的姑媽卻沒人搶。姑媽苦笑說自己人氣不高,姑父揭了謎底“還不是因為你之前總是太偏心”。

原來,姑媽之前一直偏心小兒子,而且表現十分明顯,大表哥成家之後,姑媽還一直讓大表哥給她錢,再偷偷拿去接濟老二家。後來表哥表嫂跟姑媽翻臉,只和姑父保持聯絡。而小表弟後來也因為姑媽不再給錢,和老媽少了來往。只有處事不偏不倚的姑父,在兩個兒子心中威信依舊,也依然受到兒子們的歡迎。

縱觀不少家庭,凡是子女成家後互不來往,甚至吵架翻臉的,多半是因為父母做法欠妥,表現之一便是“太過偏心其中一方”。要知道,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最介意的,便是父母給予的愛是否均等。等成年之後,父母若厚此薄彼,長期受冷落的一方便會爆發,心寒之餘不想再理睬偏心的父母,而一直受寵的一方也往往因為索取慣了,不會對父母有所付出。

這時候,只有一直公平公正,力求一碗水端平的父母,才能獲得子女們的普遍愛戴和尊敬。

有以下特徵的老人是香餑餑,即使老了沒錢,子女也爭著養

脾氣和善、積極樂觀

等父母到了晚年,子女們也差不多人到中年,有了家庭和孩子。這個時候正是他們壓力最大的時候。家裡爸媽若是脾氣和善、積極樂觀,會給孩子“燈塔”般的感覺,激勵孩子更加努力工作。而怨氣連天,動不動就挑事鬧矛盾,負面情緒一大堆的父母,則給子女帶來無盡的精神負擔,子女們只想一逃了之。

有以下特徵的老人是香餑餑,即使老了沒錢,子女也爭著養

早年間曾給孩子無盡關愛

教育家李玫瑾常說,父母養孩子,其實是在提前儲存“愛”。如果早年間對子女足夠關心疼愛,子女心中得到的愛足夠充盈,晚年等父母老了,子女會以源源不斷的愛來回報父母。反之,則無法在自己身衰體弱時得到子女的關心和體貼。從這一點來說,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有付出才有回報,父母和子女,也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