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虎符就能調動軍隊,那為什麼不直接偷來用呢?其實很簡單

虎符是中國古代金屬製的虎形調兵憑證,傳說是西周姜子牙所發明,由中央政府發給掌兵大將,其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籲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調兵時需要兩半合對銘文才能生效。虎符專事專用,每支軍隊都有相對應的虎符。

古代用虎符就能調動軍隊,那為什麼不直接偷來用呢?其實很簡單

於是大家都覺得只要兵符在手就能夠指哪打哪,但事實並非如此,先不說拿到兵符多麼困難,就說當信陵君拿著兵符給了主將晉鄙,晉鄙驗完兵符也確定是真的但卻還是不肯發兵、因為沒有收到魏王發兵的指令。

古代用虎符就能調動軍隊,那為什麼不直接偷來用呢?其實很簡單

《史記》記載,公元前257年,如日中天的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企圖滅亡趙國。經過長平之戰的趙國,早已無力抵抗秦國的虎狼之師,就在大家都以為趙國會玩完的時候,歷史總會給一些驚喜,趙國的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的妹妹,於是求援於魏,認識到唇亡齒寒的道理的信陵君,說服魏王救援趙國,使老將晉鄙率軍10萬救援趙國,但懾於秦軍兵威,晉鄙駐軍觀望,徘徊不前。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謀劃,讓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並大破秦兵,救了趙國,成就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佳話。

古代用虎符就能調動軍隊,那為什麼不直接偷來用呢?其實很簡單

因為對統治有利,訓練士兵時都是看符印的;士兵由誰訓練,領誰的工資,自然效忠於誰,這是訓練時灌輸的觀念。至於得兵符者得天下,是由於當時的明文規定,好的出發方向,卻是壞結果。當然士兵也有根據自己判斷,不服從兵符的,那也可能佔了一部分。另外權力的大小還與在朝廷中勢力大小有關,這又另當別論(劉協屬於這種情況)。

古代用虎符就能調動軍隊,那為什麼不直接偷來用呢?其實很簡單

這種制度等於掐斷了地方部隊叛亂的根源,首先調動軍隊需要兩半虎符合二為一,沒有帝王那一半你是調不動部隊的。當然,歷史上地方部隊的叛亂還是有很多的,就算有了兵符,也不一定能能夠調動軍隊,就算調動了,往往也會軍心不穩,因為天子是正統,造反就是逆天而行,很多時候民心都不會向著造反派,不難解釋為什麼歷史上造反的都是失敗得多,成功的極少。就算是那些威望極高,擁有強大的號召力的將領,面對的是一個荒淫無度,暴虐的皇帝,造反時候還得以“清君側”等口號來籠絡人心。

古代用虎符就能調動軍隊,那為什麼不直接偷來用呢?其實很簡單

但要是沒有虎符制度的存在這種叛亂肯定是會更加頻繁的。仿製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為防萬一,虎符一般不止一個,這地的符不能用來發別地的兵,秦國時就下了規定,調兵50人以上就得用虎符,但到了明朝末年和清朝末年,虎符便沒什麼用了,明朝遼東總兵李如松的遼東鐵騎、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清朝李鴻章的淮軍、曾國藩的湘軍,都只聽一人的,就不是隨便一個虎符能夠調得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