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落敗後,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

引言

查理和亨利以前頗有不和,查理和沃爾西現在仍然不和。權臣只等機會合適,就會報復他所遭遇的失望。查理在帕維亞勝利以後的所作所為立刻給他提供了機會,重新喚起國王的猜忌與懷疑。

查理一開始假裝溫和節制,但演技欠佳,他就此改變了給亨利寫信的一貫風格。以前,他親筆寫信,署名“你摯愛的孩子和表親”。現在,他自己口授,秘書代筆,署名僅僅是“查理”。沃爾西也感受到:皇帝以前給他的來信充滿了逢迎和表白,現在大打折扣。查理因勝利而得意忘形,做出了最後這一項輕率舉動,卻給他的利益造成了莫大的傷害。

亨利雖然當即決定採取新政策,仍然小心謹慎地掩飾著。他到處慶祝帕維亞大捷和弗朗西斯被俘。以前雖然戰爭爆發,法國大使仍然獲准駐蹕倫敦;現在他公開予以驅逐。但法蘭西監國軟語相求,亨利再度跟她交流。國王不僅保證提供友誼和保護,還承諾絕不會逼迫她為贖回兒子而割讓任何省份。不過,他在皇帝面前裝出積極進取的樣子。他為了尋找決裂的藉口,派倫敦主教湯斯塔爾赴馬德里,提議大舉入侵法蘭西。他要求查理立刻率領大軍入侵吉耶納,把該省交給他。他要求皇帝償還上次訪問倫敦時借貸的鉅款。他知道皇帝無力滿足任何一個條件,也絲毫不希望英國在西班牙邊境佔據要地。

法蘭西落敗後,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

湯斯塔爾抵達馬德里後,也向君上報告查理對英格蘭的若干怨言。亨利去年既沒有依約繼續每月資助波旁,又沒有入侵皮卡迪,皇帝對此最為不滿。湯斯塔爾還補充說:皇帝無意迎娶即將成年的瑪麗公主,卻有意跟他的侄女、葡萄牙公主伊莎貝拉議婚。查理跟弗朗西斯單獨談判,似乎準備獨享勝利果實。

國王受到所有這些動機的影響,在摩爾作出決定:跟法蘭西監國結盟,約定以合理條件贖回她兒子。監國在另一項條約中承諾付給亨利國王一百八十萬克朗,每隔半年支付五萬。此後,亨利可以終身享有十萬年金。這時,沃爾西以斡旋之功也獲得十萬禮金,但表面上是用以補償他放棄陶奈年金的損失。

在此期間,亨利預見英法聯盟會使他捲入跟皇帝的戰爭,也決定向臣民征斂。國會對他的索求猶豫不決。據信,他接受沃爾西的建議,自行征斂。他詔諭全英格蘭諸郡:教士每鎊徵四先令,俗人每鎊徵三先令四便士。亨利這一次武斷征斂,毫無節制地濫用了威權,甚至沒有像以前那樣勉強偽裝成借貸。不過,他很快發現臣民並不像他設想的那樣順從。國民不滿征斂超過當時的常規水準,更反感不合法的征斂方式,物議鼎沸,怨聲載道,集矢於徵稅特派員。他們桀驁不馴的性情可能引發一場叛亂。

亨利懸崖勒馬,沒有在這條危險的道路上繼續前進。亨利致信全國各郡:宣稱無意強徵新稅,所求於臣民的不外乎捐助。他一廂情願地以為:國民會滿足於他屈尊下顧的偽裝;沒有人敢於拒絕這種方式的索求,因而冒犯王室尊嚴。然而,敵對情緒一旦喚起,就不可能隨心所欲地消弭。

一位市鎮律師引用理查德三世永遠廢除捐助的法案予以質詢,宮廷的答覆是:理查德是篡位者,他的國會是黨派會議,他的法案不能約束合法和絕對的君主。後者根據繼承權即位,無須討好放肆的民眾。法官們甚至如此明確斷言:國王可以隨心所欲地征斂任何數目的稅。樞密院心甘情願地支援這個判決,它廢除了國民最寶貴的特權,使所有其他特權岌岌可危。沃爾西憑藉王室特權和法律託詞的強大權威,傳喚倫敦市長,問他願不願意滿足國王陛下的需要。市長似乎打算首先諮詢市議會再作決定,但紅衣主教要求:市長和各位市議員應該分別跟他協商捐助事宜。他以這種方式使得反對意見無法形成。

法蘭西落敗後,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

不過,鄉村事務沒有這麼順利。有些地方開始暴動,但人民沒有任何重要人物領導;薩福克公爵和薩里伯爵、現任諾福克公爵恩威並施,誘使暴動首領放下武器投降。國王雖然性情狂暴、專橫,但發現懲罰如此深得人心的罪犯是危險之舉,便決定大赦他們。亨利審慎地斷定:他們犯上作亂,不是因為缺乏忠誠和愛戴,而是因為貧窮。罪犯們被帶到星室法庭面前,受到反對國王樞密院的嚴厲指控。然後,紅衣主教說:“雖然他們罪大惡極,但國王陛下還是考慮到他們的境況,慷慨地施與恩赦。條件是他們找到保人,保證以後行為良好。”但他們回答說:他們沒有保人。紅衣主教首先、諾福克公爵隨後表示:他們願意為被告們作保。這些人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被釋放了。

人們雖然沒有什麼依據,但還是把這些武斷征斂歸咎於紅衣主教的唆使,增加了他蒙受的普遍憎惡;卻把赦免寬大歸功於國王,認為這是他對不法舉措的補償。但沃爾西有王室和教皇權威的雙重支援,繼續肆無忌憚地踐踏一切教會特權。那時,教會特權比市民特權更神聖。一旦他壓制某些修道院得手,其餘的修道院就噤若寒蟬,屈從於他的武斷權力。沃爾西身為教皇特使,有權調查和改革修道院,懲罰其不法舉措。他任用平常的代理人艾倫行使這方面的權威。宗教修道院不得不為他們真實和虛造的罪孽付出代價,以鉅款賄賂紅衣主教及其副手。他們的橫徵暴斂毫無節制,最後終於傳到國王耳中。國王一般不會聽取不利於寵臣的怨言,這次卻破例了。沃爾西已經在漢普頓宮建起一座豪宅,原先可能打算把這座巨宅和威斯敏斯特的約克府邸一起留歸已用;但他害怕府邸的富麗會增加人們的嫉妒,又希望安撫國王,就把這座巨宅獻給國王,聲稱一開始就是為了御用而建。

法蘭西落敗後,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

國王對大臣和國民享有絕對權威,因而處理內政迅速而容易。只有對外事務需要費心費力。事態已經發展到這一步:英格蘭完全保持中立已經不再安全。因此,皇帝偽裝溫和節制,為時未晚。不久,全世界就發現:他的廣袤領地遠遠滿足不了他的野心,只能算是擴張帝國疆域的一種手段。他向俘虜提出的條款勢必摧毀法蘭西強權,破壞歐洲均勢。帕維亞戰役不久後,扣留在皮茲徹通的弗朗西斯收到這些條款。直到那時,他多多少少地相信皇帝的慷慨,現在大失所望、義憤填膺。他說:寧可囚禁到死,也絕不會同意肢解他的王國。即使他卑鄙地接受了這樣的條款,他的臣民也絕不會執行。

弗朗西斯得知亨利轉而支援他,義大利列強因他兵敗被俘而恐慌,精神大振,堅持制定更溫和的條款。不過,他對皇帝遠在天邊感到不安,要求遷往馬德里跟查理面談(這個要求被接受了)。皇帝如果不受大臣影響,又有弗朗西斯那種高貴的坦誠性格,直接會談就會對他有利。但他不久就發現自己判斷錯誤了。部分由於缺乏運動,部分由於目前的悲慘處境,他大病一場,日益衰弱。查理擔心俘虜一死,他打算從中謀取的種種利益都會化為烏有。於是他拜訪馬德里城堡,走近弗朗西斯的病床。生病的國王向他打招呼:“先生,你看望俘虜來了?”皇帝回答:“不,我來看望很快就會獲得自由的兄弟和朋友。”查理用許多類似的話安慰著他的痛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國王天天好轉,此後就親自跟皇帝的大臣談判和約條款。

法蘭西落敗後,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

最後,皇帝害怕各國結成反對他的大聯盟,同意緩和苛刻的條款。他們簽訂了馬德里條約,希望能最終結束各大君主國的分歧。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弗朗西斯獲釋,派最年長的兩個兒子給皇帝作人質,作為割讓勃艮第的擔保。如果以後法蘭西或勃艮第國會反對執行最後一條,弗朗西斯保證在六個星期內返回囚禁中,直到條約完全執行。這個著名的協定還有許多其他條款,都對被俘的國王極其嚴厲。查理的意圖顯而易見,就是削弱義大利和法蘭西,使之臣服和依附帝國。

查理的許多大臣預見到:無論弗朗西斯多麼信守被迫發出的誓言、承諾和宣告,但絕不可能執行這樣的條約。馬德里條約對他自己、他的後裔和國家極其不利,甚至可以說具有毀滅性的後果——勃艮第割讓給皇帝,強敵就此深入王國心腹之地;犧牲義大利盟友,法王就此喪失了外援;以富饒的法蘭西全部軍隊和財富支援他的壓迫者,皇帝就會獲得無法抗拒的絕對優勢。除了這些重大的利害關係,激情和憤怒的動機也同樣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