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漁民江中撈出一塊廢鐵,論斤賣掉後,專家:至少虧了1個億

重慶漁民江中撈出一塊廢鐵,論斤賣掉後,專家:至少虧了1個億

很多文物收藏的愛好者,不由感嘆還好被北大歷史系的考古團隊發掘了出來,不然這件國寶中的國寶就要蒙塵了。事實上在民間發掘出來的珍貴文物還真不少,很多因為年代久遠,造型看上去十分的老舊,而被當做“廢品”丟棄一邊,甚至被無意毀掉的也不在少數。

導致這一系列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數人對於文物的保護意識不夠,與此同時還因為缺乏基本的文物鑑賞和識別的能力,因此即使遇見了珍貴的文物,如果造型看上去不夠吸引人就會被當作“廢銅爛鐵”處理。

重慶漁民江中撈出一塊廢鐵,論斤賣掉後,專家:至少虧了1個億

上個世紀80年代,重慶市一位姓陳的漁民,江上撈魚的時候便撈上來了一塊“廢鐵柱”,這塊鐵柱重達九十公斤,高七十五釐米。老陳廢了好大的功夫才撈上來的,差點沒將漁網給崩斷了,本來以為是一條魚,結果沒有想到是一塊“廢鐵”。

老陳上岸後叫來了一輛拖車,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其拖到了“廢品站”,老陳打算將這塊鐵柱論斤賣給廢品站,廢品站的老闆是一個識貨的人,當即65塊錢買斷了老陳手裡的鐵柱,在當時64塊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老陳自然是心甘情願的賣掉了。

重慶漁民江中撈出一塊廢鐵,論斤賣掉後,專家:至少虧了1個億

然而老陳撈到“鐵柱”換了64元錢的訊息很快就不脛而走,連當地的文物部門都驚動了。專家聽到訊息後很快趕到了廢品站,當專家看到鐵柱上銘刻的“鳥篆文”之後就知道這塊鐵柱子很不簡單了。

所謂的“鳥篆文”是東周時期流行於楚、吳、越、蔡、曾、宋、徐等國的一種藝術字體,出現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春秋、戰國之際,到戰國末期漸趨稀少,但是依舊有留存。而這塊“鐵柱”上的鳥篆文是漢武帝時期所銘刻的。

重慶漁民江中撈出一塊廢鐵,論斤賣掉後,專家:至少虧了1個億

根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時期,曾在西南地區廣泛的鑄造重鐵橋墩,主要是用來搭建橋樑的,單從材料上考究,確實不值幾個錢。但是至今能留存下來的橋墩極少,而老陳撈到的這塊“鐵柱”就是迄今2000多年以前,漢武帝時期流傳下來的橋墩。文物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沒有想到被老陳直接65塊錢就賣掉了。

重慶漁民江中撈出一塊廢鐵,論斤賣掉後,專家:至少虧了1個億

專家而後和廢品站的老闆商量後,花了200元錢就從廢品站老闆手中將這塊漢武帝時期的橋墩買了下來,如今這塊橋墩收藏在四川省博物,成為了鎮館之寶。有專家估算這塊橋墩的市場價值至少在一個億以上。也就是說當年老陳64元錢賣了出去,如今算來至少虧了一個億。可見學點文物方面的知識,在關鍵時候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