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根,堪比荀彧郭嘉的兩大功臣,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曹操手下謀臣極多,最著名的有荀彧荀攸郭嘉,這三人是曹操前期平定北方最重要的三大謀士,想必很多朋友已經耳熟能詳。

但是,在曹操眾多的幕僚中,有兩個人的功績堪比荀彧郭嘉,但他們既不是程昱,也不是董昭、劉曄、滿寵,更不是賈詡。

這倆人您恐怕連名字都沒聽說過。

這倆人在《三國志@魏書》實幹家傳記《任蘇杜鄭倉傳》中排名並列第一。

這倆人分別是:任峻和棗祗。

曹操的根,堪比荀彧郭嘉的兩大功臣,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說起來,他倆既有沒有荀彧的謀劃天下,也沒有郭嘉的臨濟決斷,也沒有賈詡的陰險招數,更沒有許禇典韋的等人的勇冠三軍。

那麼他倆憑藉什麼能位列曹魏精英集團的前列呢?

答案是兩個字:屯田!

清代學者蔡東藩就曾評價這倆人說:

(任)峻與(棗)祗戮力勸耕,才閱數年,得積穀數百萬斛,且令州郡各置田官,所在豐饒。操因此得用兵四方,不勞輸運,卒能戰勝攻取,兼併群雄;曹氏功臣,祗峻當居首列!比諸兩荀一郭,殊不相讓。

中國古代頂級重要的是兩件事:糧食和軍隊。糧食和軍隊解決了,打天下基本就有保證了。

曹操以善於治軍打仗著稱,軍事不成問題。剩下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

“軍不可一日無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強的軍隊也白搭,人吃不飽飯,所有計策謀略,雄心壯志都將是空談。

曹操的根,堪比荀彧郭嘉的兩大功臣,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在生產力低下,百姓又都逃亡,土地無人耕種的亂世,想要獲得大批的糧食,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漢獻帝出逃關中,曾餓肚子,曹操大將夏侯淵的侄女,為了充飢進山採桑,被張飛擄走做了“壓寨夫人”,又有歷史明文記載的人吃人事件。

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兩軍鬧饑荒,仗也打不下去了。後漢獻帝出逃關中,首先派人與呂布聯絡,希望誅殺董卓的呂布能夠起兵接駕,但呂布卻因為缺少糧草而失去了這次機會。

《英雄記》:“初,天子在河東,有手筆版書召(呂)布來迎。(呂)布軍無畜積,不能自致,遣使上書。”

曹操逐漸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建安元年,曹操迎立天子於許都,同時,採納棗祗等人的建議,開始進行“許下屯田。”

曹操的根,堪比荀彧郭嘉的兩大功臣,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曹操的屯田分為民屯和軍屯。民屯就是招攬失去土地的流民,國家分給土地和耕具,讓他們種糧,國家收取一定比例的收成。軍屯則是指,軍人平時訓練,忙時耕種,自給自足,多見於邊疆地區。

簡單總結,曹魏的屯田就是,將部分土地收歸國有,組織流亡百姓耕作;建立“建設兵團”,寓兵於民,兵民合一。

漢代名將趙充國也曾在邊疆屯田,收效極佳,曹氏屯田,在某種程度上沿襲了趙充國的經驗。

這種卓有成效的方式,不但保證了曹操在連年的征戰中衣食無憂,而且使得中原地區經濟迅速恢復。

史書稱:

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公曰:“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曹操屯田的辦法為後世人所借鑑,比如朱元璋,是採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取得天下,而其中“廣積糧”就是實行了類似於軍民合一的屯田,不但收益頗好,而且省去了大量的運輸費用,經濟划算。

曹操的根,堪比荀彧郭嘉的兩大功臣,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另外,曹操除了給予流民無人耕作的土地,還兼併抑制豪強,將舊貴族佔有的大片良田收歸公有,組織平民耕作,賦稅歸於國家。

《三國志@倉慈傳》記載:

舊大族田地有餘,而小民無立錐之土。

曹操正是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部分地區(如潁川)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百姓生產積極性被調動,生產力上升。

曹操的根,堪比荀彧郭嘉的兩大功臣,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曹操下令褒獎棗祗說:

“其時歲則大收,後遂因此大田,豐足軍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

而《三國志》稱讚任峻說:

“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任)峻……任峻始興義兵,以歸太祖,闢土殖穀,倉庾盈溢,庸績致矣。”

曹操實行的屯田,是他取得北方十分重要的一項舉措,它使大量的流民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是穩定亂世的基本保證,所以,主導這項工作的任峻、棗祗才會獲得了“曹氏功臣,祗峻當居首列!比諸兩荀一郭,殊不相讓”的極高評價。

曹操的根,堪比荀彧郭嘉的兩大功臣,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只是可惜,曹丕上臺後,舊貴族又開始抬頭,最終,代表世家大族的司馬氏掌權,全國土地再次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如秦末漢末一樣,社會貧富差距急劇增大,“富者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肇始恰恰是晉朝本身社會矛盾的激化。

曹操的根,堪比荀彧郭嘉的兩大功臣,但你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