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年三晉同盟穩固,不光因魏國強大,還有韓國這位君主的功勞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聯合消滅了智伯瑤,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公元前403年,魏文侯魏斯、韓哀侯韓虔、趙敬侯趙籍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分封為諸侯,戰國七雄並立的格局正式形成,這段歷史被稱為“三家分晉”,也是韓、趙、魏三大諸侯國的來歷,及其被合稱為“三晉”的原因。戰國初年,韓、趙、魏在對外戰爭和處理國際事務上,步調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形成了一個穩固而強大的同盟,史稱“三晉聯盟”。“三晉聯盟”的存在,極大提高了韓、趙、魏三國的國際地位,在對秦、齊、楚等大國的戰爭中也都能佔到很大的便宜。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三晉之間的關係如此緊密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三家同出於晉國的原因嗎?

戰國初年三晉同盟穩固,不光因魏國強大,還有韓國這位君主的功勞

在“三晉”之中,魏國的實力最為強大,因此三晉聯盟往往以魏國為核心,韓、趙為附庸,因此許多人認為,韓、趙、魏之所以聯盟穩固,主要得益於魏國的強大。魏國佔據著中原腹地,擁有最為肥沃土地,其國君魏文侯,更是親賢敬士,招攬了一大批經天緯地的人才,諸如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等,諸多優勢疊加,使魏國迅速發展成為一方強大的諸侯。李悝率先變法,吳起創制武卒以後,魏國更加強盛,其國力、軍力都遠超於諸侯,成為戰國初期最早的霸主,後經歷魏武侯,一直到魏惠文王初年,掌握霸權近百年之久。在此期間,三晉內部雖有齟齬,但總體仍以聯盟的形式存在,只是緊密程度日益削弱。

戰國初年三晉同盟穩固,不光因魏國強大,還有韓國這位君主的功勞

魏武侯時期,魏國雖仍保持霸權,但其實力比魏文侯時期已經衰弱了不少,尤其是在逼走吳起之後,楚國、齊國漸漸崛起,魏國的實力優勢已經開始喪失。隨著魏國國力的下滑,三晉內部的同盟開始鬆動,魏國與趙國之間更是直接出現了戰爭,至於到魏國。趙國互相干涉對方的國君傳承之時,矛盾就顯得更加激烈了。到魏惠王時期,魏國雖仍是大國,但早已沒了當年一強獨霸的威風,國力進一步衰落,而三晉之間的聯盟也已名存實亡,及至魏國發兵滅趙、滅韓聯盟已完全破裂。從中也可以看出,隨著魏國的衰落,聯盟也漸漸走向破裂,魏國強大是三晉同盟穩固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三晉一家”並非只是因為魏國強大,除了魏文侯以外,還有一個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韓國韓氏部族的奠基人韓厥。在晉景公時期,韓厥帶領的韓氏部族還只是晉國一個稍有實權但封地不多,爵位也不太高的普通大臣,與趙氏的趙盾、趙朔以及魏氏的魏絳等重臣不可同日而語。但韓厥此人為人忠厚公直且深明大義,在朝野上下都有很好的名聲,甚至其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國策的制定、戰爭的攻防。在權臣屠岸賈用晉靈公的死來消滅趙氏的時候,韓厥堅持正義,主持公道,保住了趙氏的清名,保住了著名的“趙氏孤兒”。後來屠岸氏覆滅,韓厥被擢升為晉國“六卿”之一,與趙氏結成最牢固的同盟。

戰國初年三晉同盟穩固,不光因魏國強大,還有韓國這位君主的功勞

太史公司馬遷對韓厥的評價很高,認為“韓氏之功,於晉未睹其大者也”,也就是在整個晉國沒有見過比他功勞更大的。韓厥的忠義之行,影響極其深遠,使韓氏部族成為了“三晉同盟”的發端者,為之後三晉合力,誅滅異己,瓜分晉國,進而稱霸戰國打下基礎,這正是春秋末年到戰國初期韓、趙、魏關係和諧,一致對外的根源所在。可惜的是從韓厥時期韓氏部族形成的節烈勁直的品格,到申不害變法之後開始變化,術制之風大興,陰險卑劣之心漸起,道義優勢喪失殆盡,韓國也漸漸在戰國七雄中退居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