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皇帝都想得到的一塊巨石,因無法運輸而放棄,近代才被人搬走

“靈璧奇石甲天下”,這麼說一點不誇張,從藝術鑑賞價值的角度來說,宋代詩人方巖評價‘’靈璧一石天下奇‘’,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更是給靈璧石下了‘’天下第一石‘’的定論。

兩位皇帝都想得到的一塊巨石,因無法運輸而放棄,近代才被人搬走

磬石石編

較為有代表性的靈璧石分兩種,一種是古代用來做打擊樂器“石編”的磬石(磬石音質、音色絕佳,非常適合製作樂器),另一種是形狀千奇百怪的觀賞石,磬石大都採自靈璧縣漁鉤鎮境內的磬雲山(如今已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至於靈璧觀賞石,則都是採自當地地下。

早在殷商時期,靈璧石就被用來製作宮廷樂器,1950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虎紋石磬”,最早記錄靈璧石的書籍是《尚書·禹貢》,將其稱為‘’泗濱浮磬‘’,《晉書》也有“皇帝派鎮西將軍謝尚往靈璧採磬石以備大樂江左”的記錄。

兩位皇帝都想得到的一塊巨石,因無法運輸而放棄,近代才被人搬走

採自地下的“靈璧石”

古代靈璧石開採的鼎盛時期是宋朝,當時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地上,因為在地下也發現了極具觀賞價值的奇石,一時間靈璧石名聲大噪,引來了無數文人墨客,如前文提到的方巖,他寫下了《靈璧磬石歌》,還有蘇東坡,他觀賞當地一個私家園林後,寫下《靈璧張氏園亭記》一文以表紀念。

宋徽宗藝術造詣深厚,對奇花異石更是著魔般地喜愛,靈璧石當時開採成風,當他聽說當地有一巨石後,執意要搬到皇宮,於是派人前去開挖,但僅僅挖了2米,巨石還未露出全貌,負責開挖的人就立即回去稟報,說是巨石太大,根本無法運輸,宋徽宗只得放棄。

乾隆皇帝對奇花異石的喜愛,不亞於宋徽宗,他對那塊巨型靈璧石也有所耳聞,於是派人去開採,想把它放到紫禁城的御花園中,但只挖了5米,同樣因為工程量巨大,運輸問題無法解決,最終只能選擇放棄。

為何兩位皇帝都對此石感興趣,我們不妨介紹它被挖出來後的全貌,此石高9。1米、寬2。95米、厚2。24米,重達136噸,石頭上有1600多個孔洞,孔孔相通,如果在孔洞內生火,其他洞都會冒煙,如果從石頭上方澆水,下方的孔洞都會有水噴出。

兩位皇帝都想得到的一塊巨石,因無法運輸而放棄,近代才被人搬走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是誰在何時挖出了這塊石頭呢,這就要從1998年前後說起。

蘇州企業家陳金根,他對靈璧石很是痴迷,聽說有這麼一塊巨石後,先後8次前去檢視,最後決定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要挖出來、運回來,當時雖然已經有了先進的開挖裝置,但靈璧石必須人工開採,因為一旦發生磕碰,靈璧石的價值將大打折扣,於是他僱用60多人日夜開挖,最終耗時3年挖出。

兩位皇帝都想得到的一塊巨石,因無法運輸而放棄,近代才被人搬走

挖是挖了出來,這在古代也可以完成,但主要問題還是運輸,為此陳金根還特地購買了一輛大型載重運輸車,運輸過程中還投資修建了5公里的路、架起了2座橋,當經過長江大橋時,還在上面鋪滿了鋼板,運輸耗時55天,整個過程花費超過千萬,最終將此石運至蘇州靜思園。

靜思園是陳金根先生修建的私家園林,靈璧巨石被運送至此後,取名“慶雲峰”,這塊石頭成了靜思園的鎮園之寶,在2001年還獲得了“世界吉尼斯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