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湘籍辛亥先驅丨蔡鍔:“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致敬湘籍辛亥先驅丨蔡鍔:“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蔡鍔。資料圖)

蔡鍔,中國近代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他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孫中山稱讚他為:“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於湖南邵陽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他從小聰明過人,六歲讀書,13歲即考中秀才,被傳為佳話。15歲在2000名青年才俊(僅招收40名)中脫穎而出,考入設立於省會長沙的時務學堂。這對他的一生具有決定性影響:就是在這裡,他認識了梁啟超。蔡鍔是同學中年齡最小的,成績卻很出色,與李炳寰、林圭並稱為三大高材生。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啟超對他特別賞識,勤加點撥,師徒之間建立了歷久彌堅、終身不渝的深厚感情。

致敬湘籍辛亥先驅丨蔡鍔:“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蔡鍔。資料圖)

戊戌政變發生後,時務學堂被停辦。蔡鍔先後到武漢、上海、日本,輾轉求學。1900年回國參加唐才常在武漢組織的自立軍反清起義,事洩失敗,師友多人遇難。蔡鍔雖然倖免,但受到強烈刺激,改名為“鍔”,並下決心投筆從戎。次年再赴日本,改學陸軍。

1904年10月,蔡鍔以優異成績在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與蔣方震、張孝準井稱“中國士官三傑”。回國後,蔡鍔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擔任軍職,備受各方政要器重。

1911年夏天,蔡鍔在雲南編撰出版重要軍事著作《曾胡治兵語錄》。7月,雲貴總督李經羲奏準朝廷任命其為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

致敬湘籍辛亥先驅丨蔡鍔:“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影視劇形象中的蔡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雲南革命黨人積極行動,醞釀響應。先後召開四次秘密會議,研究起義的準備工作及行動計劃。蔡鍔參加了這幾次會議並被推為起義軍臨時總司令。

10月30日,蔡鍔按預定計劃率軍在城北校場和城南巫家壩發動起義。經過一天的浴血奮戰,起義軍攻上了昆明市的制高點五華山,佔領總督府。昆明起義獲得成功。11月1日,雲南軍政府成立,公推蔡鍔為都督。

蔡鍔在出任雲南都督期間,大力推行新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受軍民愛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風雲變幻的政治舞臺上始終堅持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原則立場。都督府在內政、財政、教育、實業、交通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帶有民主主義色彩的改革。改革中蔡鍔以身作則,兩次帶頭減薪,使月薪由600元減為60元,只相當於一個營長的月薪。改革後,多年入不敷出的雲南財政變成略有盈餘。

1913年10月,蔡鍔奉調到北京,擔任多項要職,致力於國家的建設和統一,企圖幫助袁世凱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然而,1915年,竊踞了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置無數生命換來的革命成果於不顧,在帝國主義的支援下,竟然大搞復辟,妄圖恢復帝制。

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活動,使蔡鍔氣憤已極,他決心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於是他表面上裝出不關心政治的樣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與名妓小鳳仙廝混,以矇蔽袁世凱,暗中卻多次潛赴天津,與老師梁啟超商量討袁計劃,並初步擬定了赴雲南發動武裝起義的戰略設想。內容是:“雲南於袁氏下令稱帝后即獨立,貴州則越一月後響應,廣西則越兩月後響應,然後以雲貴之力下四川,以廣西之力下廣東,約三四個月後,可以會師湖北,底定中原”。這是個符合當時客觀實際的頗具膽識的戰略構想。

1915年11月,蔡鍔秘密離京赴津,隨後以治病為名東渡日本,後經臺灣、香港,並取道越南,於12月19日抵達昆明。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稱帝,雲南馬上於12月25日宣佈獨立,組織護國軍三個軍,蔡鍔任第一軍總司令,率8000人入川作戰。

袁氏惱羞成怒,責令湘督湯薌銘查抄蔡鍔家產,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位將軍為官多年,卻沒有任何不動產。蔡母和蔡妻躲了出去,只有一個分了家的兄弟,辦了一家小木廠,湯只好據實而報:“實無財產可查封。”其實,在蔡松坡病逝後,人們還發現,他生前“尚欠債三四千金”。

1916年1月31日,抱病親赴前線的蔡鍔給妻子潘蕙英寫了一封家書:“餘素抱以身許國之心,此次尤為決心,萬一為敵賊暗算,或戰死疆場,決無所悔……”護國戰爭促進了反袁鬥爭形勢的發展,各地紛紛獨立,袁世凱眾叛親離,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6月6日含恨而死。袁世凱死後,蔡鍔被人們譽為“護國軍神”。

在艱難的護國戰爭中,蔡鍔因過度勞累,患上了嚴重的喉病。護國戰爭勝利後,病情加重,不得不東渡日本求醫。1916年11月8日,蔡鍔不幸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致敬湘籍辛亥先驅丨蔡鍔:“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蔡鍔故居。)

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