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卻對兒子說我可以死了

俗話說得好,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對於古代那些封建王朝來說,國本之爭是令皇帝頭疼的事情,一個處理不好,偌大的江山不但可能所託非人,甚至還有可能因此而衰敗。比如明朝的萬曆皇帝,長達數十年的國本之爭,不但耗盡了他的耐心,還連累了大明江山,誰都沒想到大臣們和皇帝爭了幾十年,最後還是選出了一個廢材皇帝。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卻對兒子說我可以死了

在古代的皇位繼承人問題上,大臣與皇帝的國本之爭還算是比較溫和的,最殘酷當屬皇子們自發形成的奪嫡之爭。為了登上皇位,親情、友情都變得不那麼重要,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他被譽為“千古一帝”,可是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了奪得皇位,親手除掉了兩位兄弟和十位侄兒,其手段之兇狠令人不寒而慄。

在古代那些著名的奪嫡之爭中,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更是尤其殘酷,比“玄武門之變”還要驚心動魄。一代帝王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名動千古,可是在挑選儲君這個問題上,與古代的其他皇帝一樣,都是那麼的優柔寡斷。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卻對兒子說我可以死了

康熙一生子嗣眾多,可將近一半都葬送在了“九子奪嫡”之中,參與奪嫡的眾位阿哥,除了最後勝出的四皇子胤禛外,其餘幾位皇子結局都很悲慘,不是英年早逝就是被圈禁終生。四皇子胤禛當上皇帝后,有感於奪嫡之爭的殘酷,於是下旨改變了清朝的立儲規則,將公開立儲改為了秘密立儲。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可為何會坐視“九子奪嫡”的發生呢?他在第一次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時,就應該已經明白皇子間爆發了奪嫡之爭,可他還是選擇不聞不問,這實在有些令人困惑。可能在康熙眼中看來,眾多皇子爭奪皇位猶如大浪淘沙,能堅持到最後的才是天命之選。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卻對兒子說我可以死了

康熙皇帝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他自己本人當初也是這麼過來的,雖然他在繼位的過程中並沒有和兄弟發生衝突,但是在當上皇帝之後,為了坐穩皇位,仍然對自己的親哥哥進行了打壓。不過,康熙晚年時也了兄弟之情的珍貴,當他去看望50歲親哥哥,這邊剛走,那邊哥哥就對兒子說,我可以死了,因為兄弟倆數十年的隔閡終於消除了。

在挑選皇位繼承人上,清朝和漢家王朝有很大區別,清朝並沒有“嫡長子繼承製”這樣的說法。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嫡長子和其餘皇子相比並不具有優勢,比如順治皇帝就不是嫡長子,康熙皇帝也不是嫡長子,在康熙皇帝上面還有兩位哥哥,也就是牛鈕和福全。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卻對兒子說我可以死了

順治皇帝一生有8位皇子,可是隻有福全、康熙、常寧、隆禧四位皇子活到成年,其餘皇子均都早夭。皇長子牛鈕夭折的時候還不到1歲,自然沒有辦法繼承皇位,在順治駕崩時,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是福全和康熙。按理說,福全年歲比康熙大,自然更加有機會繼承皇位,可是順治皇帝最後並沒有把皇位交給福全,而是交給了年僅8歲的康熙。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時間長達61年,期間剷除鰲拜、平定三藩,剿滅噶爾丹,被譽為“千古一帝”。可是在對待哥哥福全的問題上,康熙依然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對福全既不重用也不打壓,一直將其排斥在清朝的核心之外。可是福全畢竟是一個非常有才幹的人,雖然康熙帝一直對他採取冷處理的態度,福全還是用自己的才能在皇室中贏得了威望,特別是在剿滅噶爾丹的過程中英勇奮戰,得到了宗室大臣們的讚許。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卻對兒子說我可以死了

不過,在剿滅噶爾丹的最終一戰中,福全因為沒能完成康熙交代的任務,使得噶爾丹逃脫了清軍的追捕,受到了康熙的懲罰。康熙對此非常惱怒,認為其“怯戰失勇,貽誤戰機。”噶爾丹逃脫一事,福全確實是非戰之罪,主要原因是遠道而來的清軍對地形不熟,導致了噶爾丹的逃脫。可是福全並沒有反駁康熙,默默承擔了責任。

在如何處理福全一事中,大臣們向康熙建議削除福全的王爵,將他貶為庶人。當時福全已經年近半百,為清朝操勞半生,身體狀況也很差。康熙不忍心將其削爵,於是只解除了他的軍職,罰俸3年,讓他回家當了個閒散王爺。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卻對兒子說我可以死了

在福全50歲時,病情越來越嚴重,康熙前去看望哥哥,兩人聊了許多童年趣事。康熙十分傷心,哭著對福全說:“若你去世了,朕再無兄長了”。說完這句話後,康熙就擺駕回宮了。他的一番真情流露,讓福全大為感動,他在康熙走後對兒子說:這下我可以死了,因為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登基之前的奪嫡固然十分兇險,登基之後也不能保證就一定能坐穩皇位。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只能剷除其餘的皇位繼承人,比如文章開頭說的李世民,除掉哥哥和弟弟還不夠,還要把自己的10個侄兒都除掉,就是怕這些侄兒將來長大後爭奪他的皇位。古人常說“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像康熙這樣對待兄長仁慈的皇帝,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