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國末期,統一中國的是魏國,“五胡亂華”有可能避免麼?

如果三國末期,統一中國的是魏國,“五胡亂華”有可能避免麼?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演義中開篇的第一句話就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王國的興衰隨時間更迭變化的規律。東漢末年經過數十年的軍閥混戰,最後中華大地上脫穎而出三個佼佼者,分別是坐擁中國一半以上土地實力最為強大的曹魏,佔據著天府之國自稱漢室正統的蜀漢,以長江為天險割據南方的孫吳。

這三者之中最強大最有希望統一中華終結亂世的便是曹魏,但看過三國的我們都知道,最後統一江山的是司馬家建立的晉朝。司馬一族竊取了曹魏的政權,並相繼擊敗了蜀漢和孫吳,但在不久之後卻因為種種原因不敵異族,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大舉入侵無能為力,讓漢人遭受了一次空前的大災難,史稱五胡亂華。於是很多人稱,如果三國末期統一中國的是魏國,那麼就很有可能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以史實來講,究竟該如何評價歷史上的魏國呢?

首先,在當時的魏蜀吳三國中,雖然大家的面積都差不太多,但是魏國佔據的城池數量是遠遠大於另外兩國的,甚至比另外兩國加起來還要多。而且直到漢朝末期,中國王朝的經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北方相比於南方就有更多更富饒的城市。而恰恰魏國佔據的就是幾乎中國的整個北方區域,自然也就擁有更強大的經濟實力。打仗幾乎就是在比拼財力,誰更富裕就能供養更多計程車兵,擁有更強大的軍力,只要不是碰到類似諸葛亮這樣的“妖孽”,戰爭的勝負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看誰的人數更多的。而且古代那些重要的關隘也都建在北方,在軍事對抗上曹魏也佔了這麼一層便宜。

如果三國末期,統一中國的是魏國,“五胡亂華”有可能避免麼?

其次就是非常重要的農業生產,北方擁有大片的平原,相比於西邊和南邊的眾多山嶽丘陵,他們也就擁有更多的耕地來種植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於是帶來更繁榮的經濟和更強大的軍力,這是一個正迴圈的過程。所以以魏國遙遙領先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來說,打敗其他兩國統一天下是可以預見的未來,也是當時的大勢所趨。

如果三國末期,統一中國的是魏國,“五胡亂華”有可能避免麼?

魏國的鼎盛時期是在剛消滅蜀漢的時候,滅蜀後獲得益州和南中兩地,疆域達到四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幾乎要達到今天中國面積的一半了。曹魏共有六十六萬餘戶百姓,人口共計四百四十餘萬。設立司、豫、兗、青、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總計十二個州,並且繼承了東漢長期以來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來管理相關的事宜。曹魏自從逼迫漢獻帝退位,獲得了漢室禪讓,就擁有了名義上的大漢正統,天下百姓和人才無不歸於一心。期間又有陳群進行了名為九品中正制的改革,收攏了天下的有才之士,使得魏國不至於像蜀吳一樣後繼無人,青黃不接。並且該制度對後來的西晉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

總的來說,魏國的確強大到足以統一中國,但他最後卻也逃不脫西晉的命運。晉朝基本完全承襲自魏國。

所以晉朝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魏國也是存在的,例如胡人與漢人雜居的比例越來越高,漢人人口的不斷下降,以及世家門閥對政治及土地的進一步把控。筆者認為,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的話。等待著魏國的,或許是同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