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築起廣廈千萬間 且看山民盡開顏

決勝時刻|築起廣廈千萬間 且看山民盡開顏

決勝時刻|築起廣廈千萬間 且看山民盡開顏

有一種距離,叫跨越千里;有一種情感,叫相扶相攜。

河道清澈,庭院美麗,寬敞的水泥路橫貫村莊,孩子們嬉笑奔跑,老人們坐在涼亭靜享悠閒時光……

類似這樣的場景,在白駝鎮林屲村,在山門鎮腰套村,在紅堡鎮曹馮村,在秦亭鎮麥池村,在天水市清水縣的很多鎮村,都成了常態。

這得益於天津市河北區與清水縣的攜手並進。在東西部協作的背景下,河北區高點站位,堅持“清水所需、河北所能”,用真情、出真招、下真功,為清水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天水市扶貧辦副主任、河北區援甘幹部謝志偉介紹,自2017年以來,河北區累計投入清水縣東西部協作財政幫扶資金超過1億元,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重視產業發展,掛牌督戰傾斜支援,夯實了貧困戶穩定脫貧的基礎。

搬新居 及時紓困

走進林屲村,一眼望去,白駝河穿村而過,一座座灰白相間、造型別致的房屋整齊排列,呈現出一幅和諧的美麗鄉村景象,那就是林屲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楊莊新村。

“我原來住在對面的山上,政府幫我把家搬到這裡,河北區幫我付了6萬元的建房資金,我從沒想過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河北區的劉書記親自到我家來看望我,還經常讓縣長來看望幫助我們。劉書記說我家孩子上學上得好,以後他還會幫助就業。真的很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劉書記!”搬遷戶楊福祿見到我們,激動地說。

清水縣扶貧辦主任邵鑫告訴中國小康網,楊福祿是天津市河北區區委書記劉志強的結對認親戶,一家5口人,靠種著幾畝薄田維持生活,搬遷的時候,他既擔心沒錢要借債,也擔心離承包地太遠,務農耕地不方便。“其實他的擔心是多餘的,政府不僅給村民蓋了新房子,還幫村民搭建了蔬菜大棚,培訓種植技術,發展蔬菜產業。”林屲村黨支部書記楊治祥說。

無獨有偶,如今的山門鎮腰套村,和林屲村一樣,處處都是幸福的味道。

從深度貧困村到“兩不愁三保障”全部解決的“幸福村”,山門鎮腰套村村民盼了好多年,也為之奮鬥了好多年。

從行路難到村路暢通無阻、四通八達;

從就醫難到村醫走村串巷,送醫上門;

從吃泉水、井水到自來水入戶入廚房……

和過去的生活相比,腰套村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

“之前這裡大多數人家是土坯房,道路沒有硬化,村民們走的是真正的‘羊腸小道’,泥路上鋪著一截截的樹枝防滑。村裡沒有學校、廣場、衛生室,孩子上學要走5公里山路,患病看病要走到山底下坐班車到鎮上。特別是遇上下雨天,路就會被大水沖斷,村裡人出不去,村外的人也進不來。”邵鑫告訴我們。

腰套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朱子和說,河北區投入東西協作幫扶資金60萬元,用於不宜居住自然村特困戶搬遷保障房補助專案,按照每戶10萬元補助標準,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兜底保障戶和其他特殊困難戶等6戶在縣城落實公租房各1套。此外,河北區還協調大量社會資源,大力動員社會力量捐贈,結對直接捐贈資金達到130多萬元,在清水縣的統籌安排下,這些捐助資金直接推動了人居環境整治、群眾生產用房維修等專案建設。

“現在車都可以開到家門口,以前不敢想象的現在都有了。”村民郭寶貴激動地說,“我現在住的是河北區幫助我家購的保障房,我們在家裡種了八畝左右的花椒,去年花椒收入9100多元,公益性崗位收入12000元。”

握著前來慰問的清水縣委副書記孫忠平的手,郭寶貴說:“感謝黨的政策和天津的幫助,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重教育 智志雙扶

在楊莊新村文化長廊的光榮榜上,張貼著一個個大學生的照片,那是林屲村先後走出大山的20多名大學生。“搬遷前的林屲村山高路遠,交通閉塞,村民對教育有偏見,認為讀書花錢、無用,初中畢業出去打工,一年也能賺個好幾萬。”白駝鎮黨委書記李宏斌介紹說,搬出封閉的大山,住進了新農村,解決了住房、飲水、就醫、出行等問題,村民們對教育扶貧十分重視,已經逐漸改變了漠視教育的傳統觀念。

2019年秋季,林屲村迎來了一個收穫的季節,全村有6名孩子考上了大學,這是全村的大事,也是全村的驕傲。

知識能夠改變命運,能夠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林屲村流傳著一個故事:為了讓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貧困戶楊福祿夫婦起早貪黑,養殖耕種,務工幹活。他們家貼滿了兒子不同年齡段、樣式不同的獎狀多達20多張。2017年兒子楊宏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安交通大學財會學院,為了讓楊宏恩順利完成學業,河北區的援甘幹部積極落實助學貸款、倡議企業捐贈、申請低保救助……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天津市河北區與清水縣在日益緊密的交往中,堅持“扶貧、扶智、扶志”相結合,實施點對點專案支撐,線對線對接延伸,實打實幫扶協作,畫出同心圓,共築小康夢。

稽核:王韶雲

編髮:王 安

素材整理:王安、陳卓

決勝時刻|築起廣廈千萬間 且看山民盡開顏